摘要:实体经济构成了国民经济的关键部分,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基础。目前,实体经济的发展正遭遇多重挑战,其中包括生产成本的攀升、市场需求的疲软以及创新能力的不足,这些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对于解决实体经济发展的难题、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聚焦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旨在探讨其定义、特征和作用。同时,文章分析了实体经济当前面临的困境,并深入研究了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如何助力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期望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融资渠道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并加速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为新时期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新质生产力,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正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等途径,重塑传统产业的面貌,并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对于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培育新发展动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概述
(一)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的内涵
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旨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其目标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该基金由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等多方共同参与设立,是一个产业投资基金。它主要致力于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重点投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此举旨在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题和高昂成本问题[1]。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坚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以及差异化投资策略,通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管理、风险防范”的运行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实体经济,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应用。这不仅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也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的特点
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运营机制。首先,它专注于新质生产力领域,重点扶持那些代表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应用。其次,该基金通过杠杆效应放大,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实体经济,从而构建一个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第三,基金坚持市场化运营原则,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精心挑选专业化的基金管理团队,以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后,基金高度重视风险的预防和化解,建立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益性[2]。
(三)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的功能
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扮演着多重角色。首先,该基金通过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领域,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规模化应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其次,基金发挥着融资引导的作用,为实体企业提供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在内的多样化资本供给,有效缓解了实体经济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困境,同时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最后,基金构建了一个多方协同合作的平台,聚集了各类创新资源,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并完善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机制,为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当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当前实体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的严峻挑战。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和招聘困难的问题愈发突出,企业因此承受着工资增长和人才匮乏的双重压力。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日益严重,技能型和高端制造业工人供不应求,劳动力供需不匹配导致企业的人力成本居高不下[3]。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的不稳定,使得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传导至下游制造业,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与此同时,土地、能源、物流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也在上涨,工业用地价格居高不下,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上升,物流运输费用增加,这些因素都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成本负担。
(二)市场需求增长乏力
近年来,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以及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减缓,国内消费市场的增长动力增速减缓。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略有下降,导致对实体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减弱,进而使得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库存积压和产能过剩等问题。市场需求的疲软导致实体企业的开工率降低,产销率下滑,资金流动性紧张,经营风险增加。同时,实体经济所面临的结构性需求矛盾日益明显,高端、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持续上升,而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市场需求的乏力已经成为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严重地影响了实体企业的运营和盈利能力。
(三)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众多实体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的努力,导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外部力量,高端产品的供应能力较弱。此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机制尚未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比例较低,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亟须进一步提高。为了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体制和机制亟待完善,同时,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持续推动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水平,推动经济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
三、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一)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一方面,基金设立了专门的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投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入,为实体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通过股权投资、债权投资、风险补贴等多种投资方式,推动社会资本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有效缓解了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基金加强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创新投融资模式,为实体企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融资服务,拓宽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4]。此外,基金还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服务体系,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专项资金的设立,有利于强化资金投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集中力量支持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资金保障。
(二)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
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正积极寻求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深入合作,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实体经济的融资途径。该基金利用其专业和资源优势,与金融机构携手打造满足实体企业需求的融资产品,并开发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特征的金融工具,提供定制化、差异化的融资解决方案。例如,基金与银行合作,对接实体企业的融资需求,提供包括信用贷款和项目贷款在内的多样化信贷支持。同时,基金通过投资增信作用,利用提供担保和风险补偿等手段,激励银行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5]。此外,基金与保险机构合作,利用保险资金长期稳定的投资特性,引导保险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发展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资产支持计划在内的多样化保险资金运用方式。基金还与证券、创投等机构积极协作,支持实体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例如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等方式实现直接融资,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金融合作有助于发挥各机构的资源和专业优势,创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模式,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题,并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三)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对风险防控给予高度重视,并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专业且审慎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基金通过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不同环节和层级的风险管理职责,从而形成一个涵盖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督的完整风险管理流程。在项目筛选、尽职调查和投资决策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风险控制程序,以强化风险意识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其次,基金强化了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建立了快速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风险的流程,动态监控投资项目的运营状况和所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化解。通过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基金提高了风险监测的精确度和预见性,为风险防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最后,基金完善了风险应对机制,制定了风险应急预案和危机处理方案,明确了风险应对流程和责任主体,以实现对各类风险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妥善处理。同时,基金还加强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等各方的合作与协调,建立了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机制,形成了风险防控的合力。此外,基金也注重加强内部合规和廉政建设,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并严格责任追究,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有助于提升基金的治理水平,确保基金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完善绩效评估体系
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对绩效评估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持续完善其科学、规范、全面的绩效评估体系。首先,基金构建了一个全面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覆盖了投资决策、投后管理、退出机制等关键环节。通过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基金能够准确评估运作的效率和效果,并全面展现其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其次,基金建立了健全的绩效评估工作机制,明确了绩效评估的责任主体、流程和方法。通过强化绩效目标导向,并将评估结果与基金的考核及奖惩制度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包含事前目标设定、事中监控以及事后评估的绩效闭环管理体系。最后,基金引入了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参与绩效评估,以提升评估工作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基金积极探索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和基金综合绩效评价,引入社会监督机制,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以提高基金运作的透明度。
(五)加强政策引导和服务支持
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积极发挥政策性基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协调各方资源,增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服务支持。首先,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基金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和核心任务,为基金的运作提供政策指导和行动框架[6]。其次,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与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科技、财政等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形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合力,为基金的投资和融资活动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第三,优化服务保障措施,整合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实体企业提供全面、专业的增值服务,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最后,强化政策宣传和解读,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政策宣讲活动,帮助实体企业深入理解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充分利用政策优势,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环境。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服务支持,能够有效调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积极性,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环境支持。
四、结语
实体经济构成了国民经济的根基,是创新与发展的竞技场。面对当前的新形势与挑战,迫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奋斗,以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并激发创新的活力与发展的动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立足于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在设立专项资金、拓展融资渠道、加强风险控制、完善绩效评估以及强化政策引导等方面,该基金已经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有益的探索,为推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占平,王辉.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4,40(10):12-16.
[2]陆岷峰,张壹帆.新质生产力发展下的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协同[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6(3):86-97.
[3]赵文怡,王照宇,左佐.白云棠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J].南方,2024(5):51.
[4]战梦霞,高雨菲.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J].中国劳动,2024(1):64-75.
[5]蒋林糗,周成莉.新质生产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逻辑与发展路径[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40(2):87-92.
[6]初金哲,周丹.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掣肘及优化路径研究[J].当代农村财经,2024(5):40-44.
(作者简介:郭娜,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中级金融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