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5轮驻村,12年坚守,10年记录,以驻村第一书记视角还原一个省级贫困村到全国文明乡村的蝶变过程,一手资料完整呈现基层治理鲜活案例。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今天走访到许庄组路边一个小破屋,又发现一位独居的80多岁的老太太,是许庄贫困户骆同军的母亲。四个儿子都在许庄组居住,各自有自己的独门独院。骆同军是她最小的儿子,今年47岁,家有6口人,夫妻二人打麻将上瘾,女儿一气之下辍学到南方打工去了,80多岁的老母亲住在村头小破屋里,弟兄四个没有人愿意赡养老人。
弯西组74岁的李新芳老人独自住在四面透风的老土屋里,屋内外垃圾包围,没人管。
近一个月来我马不停蹄在村里走访,走访的户数越多,心里越沉重。今天走访到了第37个这样没人赡养的老人户,心中在流泪、在滴血!
晚上回到住处,想到自己的父母都已不在人世,“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回想着这些天来走访的老人们孤零零的身影、无助的眼神,我忍不住失声痛哭。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农村孝道缺失严重到如此触目惊心的地步?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孝亲敬老的孝道美德何时丢了?父母辛苦一生养大一群孩子,晚年却独守孤单凄冷。
我的父母都已去世,想尽孝已没有机会。而这里老人健在,儿孙成群,却无人愿意赡养,无人尽孝。两个月前办理完父亲的葬礼,我曾跪在父亲坟前告别:“爸,你的后事安置好了,这一世我们父女一场的缘分尽了。你们都离开了,此生我的小孝尽完了,该到息县为百万人民尽大孝了。”
那就由我来代替他们的儿女尽孝吧!得好好想想怎么办。如何唤醒这些儿女的孝心?如何把村民从麻将桌上拉回来?如何尽快把垃圾围村的脏乱差面貌改变?
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通过两个多月来的入户走访,发现弯柳树村问题很多,最突出的是五大问题:一是垃圾围村,环境脏乱差;二是孝道严重缺失,老人无人赡养;三是打麻将成风,由此引发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众多;四是贫困户 “等靠要”现象严重,人心涣散,不愿干事;五是村里耕地土壤、地表水、地下水,被几十年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全面污染,村中癌症、大病患者多,60%的贫困户是因大病致贫。
我意识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的是精神的贫瘠和麻木,是人心的异化和价值观的混乱。村中不孝养老人、打麻将成风、麻木冷漠、惰性大的现状不改变,村民“等靠要懒”的思想观念不改变、心性不改变,不树立起自强、自助、自立的志向,国家再好的扶贫政策也扶不了根子上的贫。只靠上级和外界帮扶,只能解决一时之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扶贫重在扶心扶志,需要改变过去扶贫单纯依靠输血、只能解决一时之难的惯性思维模式,首先改变人心,改变村民混乱的价值观。怎么改?只有靠文化引领。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今天到弯东村民许兰珍家,四个人正在打麻将。看到我进屋,都不好意思地站起来,扭扭捏捏地笑着说:“我们就是打着玩一会儿!”我也忍不住笑了。“慢慢戒!慢慢戒!”我见他们想尽快支走我,急着接着打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我说不着急,我们坐下来聊聊。许兰珍今年63岁,一辈子沉迷打麻将,一天不打就难受,被村民戏称为“赌博队长”。我劝他们去村道德讲堂听课,许兰珍说:“年轻时都没上过学,60多岁这把年纪了还听啥课!再说了牌瘾大,不打牌难受。”
我一听笑了,对他们说:“这把年纪了未必懂得道理,一辈子活得稀里糊涂,你们天天坐在麻将桌上哗啦哗啦打麻将,还批评孙子孙女不好好学习,他们能听能学吗?你们没有给他们做出好榜样啊,小孩子们不服你们!若不趁早进讲堂,不趁活着把理整明白,这辈子岂不是活亏了?不戒了牌瘾,小孙子们都看不上你们,赶快戒了!戒了!”他们说:“宋书记你说得对,我们得去听听课,明白明白道理。”
大家说笑一会儿,我就走了。但愿他们都能去听课。
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今天的《大河报》以整版大篇幅总结、报道了“弯柳树模式”。这是记者在弯柳树村进行探访后写的:“半年前,这个村子跟别的村没有什么区别,有的婆媳不和,有的兄弟不和,有的对父母不敬,但半年来村里的改变让人难以置信。”“现在,村内干净整洁,村民懂礼貌、爱助人,该村成为大家夸赞的对象,不少外地人前来学习治村经验。”
2015年5月25日 星期一
第一轮驻村扶贫8月份就到期了,弯柳树村今年的村民人均纯收入肯定能达到4000元左右,年底脱贫的任务一定能圆满完成。我也该回到省政府大楼上班,加之女儿快要生孩子了,盼我回家照顾她,女儿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回到郑州是唯一最佳选择!她结婚时我就没有尽到责任,生孩子我不能再缺席伤女儿心了。我已答应家人,到期就回去。
由于领导层面的人事更迭,传统文化弘扬与推广阻力重重,连街上的墙体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国人”也被撤换;此时我离开既可保全自己,又是功成身退,皆大欢喜。可是这些试点村、试点单位怎么办?刚种下的小苗,长势喜人,但后续若没人施肥浇水,照样不会久长。怎么办?如果留下守护着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文化自信试点村、试点单位,继续驻村,可为这些幼苗撑起一把保护伞。可是怎样向家人和女儿交代?
我此时回去,回归正常生活、工作,大城市安逸舒适。如果留下,也许面临的是不可预知的困难,甚至斗争。该选择担当,还是撤退?该回到舒适区,还是该冲进风雨里?这几天我纠结得彻夜难眠,我该怎么选择?
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
赴北京,卖大米!
带领村委会主任汪学华,在村投资的香菇酱厂负责人付金鹏,驻村志愿者尹子文、李健峰夫妇,息县电视台记者周传杰、孔祥莹等一行八人,到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参加“2019雁栖湖企业家论坛”,时间七天,4000位企业家现场参会,600万人将通过直播端口全球同步收看。
“弯柳树三宝”:酵素大米、香菇酱、《小村大道》,现场
销售。
我与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中央党校乔清举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向大会作报告。我作《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专题报告。
2020年5月28日 星期四
开始学习直播带货,销售村里香菇酱、大米产品。在时代最潮的地方,与大家一起努力!
2021年9月25日 星期六
昨夜半夜难眠,是干还是不干?是前进还是后退?每每做一件利益百姓、利益社会、利益国家人民的事,因超前于乡里或县有关部门个别领导的认知,或阻止、或叫停,驻村十年来遇到这样的情景太多。为自己省心、不得罪人考虑,应停下,乡里让干啥就干啥,不担风险、不得罪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都呵呵而过。若为党的基层事业、为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给辛苦的驻村第一书记弟兄们提供学习借鉴机会,避免走弯路,应该不计个人得失、荣辱、委屈,以及被误解、曲解的酸楚,为乡村振兴鼓起勇气,打起精神干!乡亲们还在等着把今年的生态水稻卖个好价钱,那就只有坚持干。今晨3:00多起床,问天问地问心,心中只有六个字:忠诚、干净、担当!这也是支撑我十年在村义无反顾坚守的六个字!
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
辞旧迎新,感恩感谢!
2022年,是我驻村整十年的一年,是弯柳树村文化自信、产业升级、品牌打造、创新发展的一年。村支部荣获河南省首批“五星支部”。弯柳树被评为“3A级旅游村”“息县电商村”,人居环境提升荣获全市先锋奖。开启了抖音直播间,粉丝达到13万人。修好心田,种好良田,酵素、碳氢生态有机农业再上台阶。村干部付出奉献,村民团结一心加油干。河南省第一书记轮换,我第五次选择留下,继续驻村,乡亲们的认可和褒奖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感谢各级领导、各界朋友、爱心企业家和爱心人士的支持助力,感谢弯柳树乡亲的共同奋斗!
2023年,新年新征程,开局新气象,乡村振兴,我们信心满满,定能所愿皆成!
(节选自《宋瑞驻村日记》,中华书局)
宋瑞驻村日记
作者:宋瑞 著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定价:98.00元
2012年,宋瑞作为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的干部,代表单位驻弯柳树村扶贫。这本日记详细记录了宋瑞十年驻村生活、工作故事和弯柳树村脱贫、发展全过程,有效化解农村治理结构中的困境,提升驻村治理效能,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奋斗史,更是一部乡村振兴的生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