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面临着来自多方的压力,对旅游用地生态效应进行评价迫在眉睫。以海口市滨海旅游区旅游用地为案例区域,利用P-S-R模型,选取经济压力、环境状态、人文响应指标,构建旅游用地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不同压力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研究表明:(1)研究区旅游用地生态效应总体较差,有波动;(2)经济发展是旅游用地生态效应的主要压力;(3)旅游用地人文应对力不足。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合理规划城区和城郊旅游用地,促进旅游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2)改善人居环境,发展公益旅游和文化旅游;(3)加强与周边旅游区合作,缓解省会城市旅游压力;(4)改善旅游产业结构,提升旅游用地生态效应;(5)建立完善旅游用地生态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加强对破坏旅游用地生态环境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
关键词:旅游用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5072(2024)06-0649-07
旅游业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却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活动开展以及旅游消费等都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1-4]。由于旅游用地的复合性,旅游活动的广泛性、综合性,旅游产业的全域性以及管理部门的交错性,目前尚无权威部门对旅游用地进行清晰的广泛认可的定义。旅游用地的模糊性和旅游用地生态效应的多因性导致旅游用地生态效应测评的模糊性。目前对旅游用地生态效应的研究趋向于定性和对具体旅游活动产生的微观生态效益或环境效应的分析,较少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研究,其理论体系也尚不完善。研究对象局限于旅游活动对旅游用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或某一类特定的生态环境因素对旅游用地的影响研究,例如水体、土壤、植被和动植物等单一生态环境要素,未能建立标准的评价指标和模型[5-8]。旅游用地的生态效应评价需要运用生态学、社会经济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多种学科进行区域的、宏观的、综合的、量化的生态效应评价。余中元等[5]构建了旅游用地生态效应及调控研究框架,试图从系统角度解决旅游用地生态效应评价问题。
在“国际旅游岛”[9-10]、生态省、“自由贸易岛”、“全域旅游示范省”等一系列重要战略及政策的推动和落实下,凭借特有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滨海风光和迷人的热带雨林风光等特色,海南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带动经济增长[11]。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给海南省带来的环境压力日益严峻[12],优质的海湾几乎被瓜分完毕,原生态植被破坏严重、海岸侵蚀加剧、生活污水直排入海等问题凸显。海南旅游业“鼓了钱袋、毁了生态”,受到了中央环境督查的严厉批评。海南急需对旅游用地的生态效应进行综合评价,建立旅游用地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监察管理体制,对旅游用地的生态效应进行精准调控和管理。目前较少有学者对海南旅游用地的生态效应进行研究,针对海口市旅游用地生态效应分析的文章更是少见。本研究以海口市滨海旅游区为案例区,对海南旅游用地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价,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策略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性建议,为推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为旅游用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借鉴。
1 研究区概况
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元的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境内分布着各类自然景观,如火山口、热带雨林、黎苗风情、沙滩海岸等。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省政府已经制定了《海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将海南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品质旅游目的地。
本研究区域——海口市滨海旅游区的范围如图1所示[13]。根据国内学者对旅游用地概念和分类,以及海口市土地利用总规划和海口市旅游开发整体规划布局,结合城市的公路、河道区域的划分,将海口市的滨海旅游区沿秀英大道—海榆中线和南渡河划分为“西部滨海休闲娱乐度假旅游区”、“中部滨海综合商务旅游区”和“东部滨海自然生态旅游区”[13]3个部分。根据海口市土地规划,滨海旅游区用地总面积57 217公顷,其中1 653公顷的风景旅游及特殊地区土地用于满足游客、居民、观光者的各种需求,2 905公顷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以生态保护为主,严禁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开发活动,是基于维护生态环境所特殊划分的区域。
2 研究方法
2.1 构建旅游用地生态效应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
2.1.1 模型选取
联合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提出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模型[14]。该模型可用于评估不同尺度(如国家、地区或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此模型在生态效应评价中,通过影响生态系统的压力因素、生态系统的当前状态以及政策制定者对生态系统做出的响应3个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不同压力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15]。本文采用该模型对海口滨海旅游区进行生态效益评价。
2.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考虑到旅游用地生态效应的特殊性和海口市滨海区旅游用地性质和地域特征,确定建立指标体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①完整性: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对海口市滨海旅游区生态系统总体特征进行反馈,各指标之间具有较少的重叠,使评价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②代表性:海口市旅游用地生态系统构成包含多个圈层环境,根据不同的层次特征,选择具有典型的指标层次结构,能够代表海口市滨海旅游区的旅游用地特征。③可操作性:考虑到获取数据的渠道难易程度和公开程度,选择指标需要考虑可操作性和可获取性。④科学性:根据海口市滨海旅游区的旅游用地生态系统实际特征和研究目的的要求,所选取的指标需要符合海口市滨海旅游区实际情况,具有有效性、合理性,能完整和科学地分析海口市滨海旅游区旅游用地的生态效应。
2)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海口市滨海旅游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人类活动或其他外部因素,如工业污染、城市化、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等压力因素均能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的下降[15]。通过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水质、土壤质量、气候等方面的评估,可以了解压力因素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帮助政策制定者对生态系统问题做出的相应的措施,在生态系统出现问题之前采取行动,减少生态系统受到的压力,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16]和收集海口市滨海旅游用地数据的基础上,在遵循指标数据的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根据评价对象各层次之间的关联性和影响程度,构建包含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的旅游用地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表1)。指标体系中目标层是生态效应评价综合性指标,利用海口市滨海旅游区总体的生态环境要素综合指标反馈旅游用地的生态效应的程度和水平。准则层包含经济压力、环境状态和人文响应3个部分。
2.2 评价权重确定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用于评估和比较不同方案在多准则下的表现,以便进行有效决策。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决策问题拆解成层次结构,决策者根据自身经验和知识,基于专家判断或实际数据构建判断矩阵,通过特征向量计算及归一化处理得到各项准则的权重系数和综合得分来辅助决策者做出最优决策。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求出旅游用地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
2.3 生态效应综合评价
2.3.1 指标标准化处理
将不同尺度、不同单位、不同范围的指标转化为具有可比性和可解释性的标准分数或指标值,消除指标之间的量纲差异和度量尺度不同等问题,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便进行有效的比较、分析和决策。公式如下,处理结果见表2。
2.3.2 生态效应综合得分计算
对旅游用地整体的环境进行生态效应评价,需要将各项指标合成综合指标,利用标准化的数据与权重相乘得到综合得分。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了本文的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然后计算综合得分:Z=∑9j=1wjXj,其中,Z代表某年份旅游用地生态效应的综合得分,w代表权重,Xj为指标标准化值。
2.3.3 综合评价标准的确定
基于滨海地区的生态系统特征,参考相关文献[6,8,13]得出本文的评价标准(表3)。
3 结果分析
3.1 评价权重
旅游用地生态效应准则层(一级指标层)经济压力、环境状态、人文响应的最后权重分别为0.581、0.309、0.110。与指标层(二级指标层)的指标权重相乘得到各指标层的综合权重(表4)。
3.2 生态效应综合得分
各年份生态效益指标综合得分如表5所示:依据旅游用地生态效应等级划分标准(表3),2017年旅游用地生态效应综合得分为0.495,海口市滨海旅游区的生态环境总体处于较差状态,旅游用地的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2018年,该市旅游用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所缓解,生态系统缓慢恢复,旅游用地生态效应综合值上升为0.684;2020年,该市旅游用地生态环境再次出现功能退化,甚至遭到严重破坏,旅游用地生态效应综合值急剧下降到0.217,处于恶劣等级;2021年该市旅游用地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旅游用地生态效应综合值上升到0.443,但生态问题仍然较大。
4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1)旅游用地生态效应总体较差,有波动。海口市滨海旅游区生态效应水平处于较差状态,城市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破坏,生态功能有退化迹象,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环境压力较大,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较弱。生态效应指数综合得分有波动,但均低于0.70,均处于良好状态以下。海口市城区沿滨海发展,滨海景区城市化十分严重,一线滨海区域被各大地产商分割殆尽,沿海人工造岛受到国家环保总局巡视组严厉批评,海口湾区水生态和水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2)经济发展是旅游用地生态效益的主要压力。海口市滨海旅游区旅游用地的经济压力指标得分较高,旅游用地的人文响应指标和环境指标得分较低,经济压力对海口市滨海旅游区旅游用地的生态效应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海口市滨海旅游区旅游用地的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经济压力>环境状态>人文响应。在促进城市化进程和旅游业推进的过程中,旅游活动的增多和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用地对滨海区域人居环境带来较大压力。
3)旅游用地人文应对力不足。受地方财政影响和管理因素和技术水平限制,海口市旅游用地的人文应对能力和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较弱,在海岸线控制、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检测、环境整治方面在资金、政策、执法等方面较为弱势,导致了海口市滨海旅游区的生态系统遭到负面压力,环境质量降低。
4.2 对策
结合本文数据分析结果和海口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1)合理规划城区和城郊旅游用地,促进旅游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和决策部门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用地开发准入规则,严格把控生态敏感区、滨海区域、城郊结合部旅游开发建设活动,严禁进行一切扰乱生态平衡、破坏生态环境的旅游用地开发项目。城市旅游用地布局需要保证其生态合理性,保持当地环境承载力,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改善人居环境,发展公益旅游和文化旅游。海口市旅游发展因凸显省会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以提升省会城市的人居环境、投资环境、城市形象,保护和宣传传统文化为目标,摒弃旅游产业化,强化旅游的公益化,提升人民生活福祉和服务人民大众。
3)加强与周边旅游区合作,缓解省会城市旅游压力。海口市旅游发展应全市一盘棋或甚至全岛一盘棋,统筹规划、系统设计。滨海旅游区应结合自然环境特色进行旅游用地开发,与周边其他区域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及明确分工和差异化发展。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4)改善旅游产业结构,提升旅游用地生态效应。关注海口市滨海旅游用地的生态效应评价,对生态效应低下的产业结构进行整改和升级,使旅游产业结构科学化和生态友好化,促进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5)建立和完善旅游用地生态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加强对破坏旅游用地生态环境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为了促进旅游用地的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仍需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工作重点,进一步促进旅游用地生态效应的提高。对于海口市旅游用地的生态环境要加大监控力度和范围,定期对旅游用地生态环境进行生态效应监控,对于违反旅游用地建设规章制度的个人或企业进行依法处理,增强游客、旅游业从业者等其他旅游业参与人员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雪娇.旅游影响感知对居民旅游开发意愿的影响[D].三亚: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20.
[2] MEINECKE P.The effects of excessive tourist travel on the California Redwood Parks[M].Sacramento:California State Printing Office,1928.
[3] BATES G H.The vegetation of footpaths,sidewalks,cart-tracks and gateways[J].Journal of Ecology,1935,23(2):470-487.
[4] SUN D,WALSH D.Review of studies on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recreation and tourism in Australi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8,53(4):323-338.
[5] 余中元,赵志忠.旅游用地生态效应及调控研究框架设计[J].生态科学,2013,32(4):523-528.
[6] 王志杰,代磊.黔中喀斯特山地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效应评价:以贵阳市花溪区为例[J].生态学报,2021,41(9):3429-3440.
[7] 刘斌,赵雅莉,白洁,等.塔里木河下游流域输水工程生态效应评价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20,18(3):112-117.
[8] 冉语卿,张驰宇,陈岚.基于碳氧平衡模型的城市公园生态效应评价研究[J].生态经济,2021,37(1):90-95.
[9] 陈宇聪.海南生态省建设实践与成效[J].热带林业,2015,43(1):26-29.
[10]武亚楠.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海南省18市县的面板数据[J].宜春学院学报,2023,45(2):41-47.
[11]杨晓娟,吴丽文,林素敏.海南省生态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环境与发展,2020,32(9):234-235.
[12]叶作林.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报道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21.
[13]李鹏山.基于GIS的海口市滨海旅游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0.
[14]王亚丹,董琼,李太珍,等.基于P-S-R模型的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评价[J].林业勘查设计,2022,51(5):36-43.
[15]叶赛,蹇雪莹.基于P-S-R模型的湖北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0,59(23):203-207.
[16]孙从建,张文强,李新功,等.基于遥感影像的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效应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12):165-172.
Ecological Effect Evaluation of Land Use in Urban Tourism Area Based onP-S-R Model:A Case Study of the Coastal Tourism Area in Haikou
YU Zhong-yuan1,2,LIN Li1
(1.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 Guangdong 516007,China;2.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Hainan 571158,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SF6aVZnjCJjg8IQ4WBZW+XWztewrC87omyxRmCJTSG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under pressure from many sources.Therefore,it is urgent to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effect of tourism land.Taking the tourism land of the coastal tourism area in Haikou as the case area and selecting economic pressure,environmental state and humanistic response as the indicators,this paper build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logical effect by employing the P-S-R index system model,analyzes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pressure factors on the ecosystem,evaluates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ecosystem,and formulates correspon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ies.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The general ecological effect of tourism land in the study area is poor and fluctuated;(2)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main pressure on the ecological effect of tourism land;(3)The tourism land lacks sufficient humanistic response.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the following measures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put forward:(1)Rational planning of urban and suburban tourism lands can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region;(2)The living environment should be improved to develop voluntourism and cultural tourism;(3)Cooperation with surrounding tourist area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ease the tourism pressure of provincial capitals;(4)The ecological effect of tourism land can be enhanced through improving the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5)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ourism land must be completed and the crackdown on the de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ourism land must be reinforced.
Keywords:tourism land;ecological system;health assessment;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