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毛线交朋友

2024-11-11 00:00:00黄思仪 邱宗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33期

摘要:一名九年级女生深陷社交恐惧的困扰,心理教师首先通过同理性倾听与她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接着,通过叙事疗法中的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而厚、局外见证人等技术,帮助她自主发现身边的特殊意义事件,连接自己的生命资源,逐渐适应与人交往,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活动,辅导效果较好。

关键词:人际交往;同理性倾听;叙事疗法;积极关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33-0042-03

一、个案概况

思思(化名),15岁,九年级学生,成绩优异,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九年级上学期,她因急性流行性结膜炎请假在家休养,半个月后,不愿意回到学校学习。班主任家访劝说后,她来到学校,开始出现上课走神、记忆力变差、不愿完成作业、害怕与人交往等现象。之后,在班主任的推荐下来到心理辅导室。

心理教师观察到思思精神状态良好,衣着整洁,思维清晰,感知觉正常,无身体疾病。她自述从初一开始,不愿意到学校的饭堂打饭,自己带面包来学校吃,有时等人都走了以后才到饭堂打饭。平时也不太愿意与同学相处,下课以后,如果有三四个同学围着她跟她说话,她都会感觉非常不舒服,想要逃离,回避与同学的交往。综合上述情况,评估为社交恐惧。

基于以上情况确定辅导目标:

近期目标:帮助来访者发觉和认识自身的消极心态,改善厌学状态。

具体目标:能正常与同学交往。

长远目标:能主动与同学、家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辅导过程

(一)同理性倾听,建立信任关系

第一次辅导,思思跟身为心理教师的我简单讲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父母离异,她现在跟着母亲,母亲很少在家,家里还有个弟弟。因为家里人很少,所以她不太喜欢与人沟通,跟别人说话时会觉得非常紧张。心里有很多话不知道能跟谁说,感觉心里堵得慌,现在来到心理辅导室,跟我说话也觉得很紧张。我看到她的手不停地在搓衣角,眼神躲闪,于是我尽量不提问,让她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并及时给予回应。在我的陪伴和共情下,她逐渐放松下来,说下次还会来心理辅导室。

第二次辅导,我认真倾听思思的叙说,她提到不想来学校上课是因为来到学校就不可避免地要与别人交往,而自己一个人在家也能看书学习。班主任为此帮她更换了新的座位,在教室靠墙的位置,没安排同桌,她觉得换了新座位后,没有人打扰的感觉很好。我帮助思思探寻她虽然不愿意来学校,但是仍然能坚持来到学校的原因。思思说是因为自己非常喜欢学习,理科对她来说充满魔力,虽然自己在家也能学习,但是觉得只有听了老师的课以后才能更快地理解知识点。

我及时肯定思思对理科学习的热爱,思思的眼神终于跟我有了对视,并露出了笑容。这次辅导结束,我伸出手想拍拍她的肩膀,但是她的表情及退缩的身体动作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及时将手收了回来。

(二)探讨家庭关系,赋予新的意义

第三次辅导,思思提到妈妈对她的管控让她很不开心。平时她有写日记的习惯,妈妈会趁她不在家的时候翻看日记,每次回到家以后都会发现自己的东西被翻乱了。她请妈妈不要随意碰自己的东西,妈妈说“看一下有什么关系”。

我对此表示理解,询问思思除了这件事情让她很不开心以外,是否还能感受到妈妈的爱。思思说了几件事情,重新建立了与妈妈爱的联结。同时认识到妈妈也许不是真的想要窥探自己的隐私,而是因为自己平时在家总是一个人待在房间,不与妈妈交流,妈妈是因为担心她才会去翻看。

我询问思思,对于妈妈翻看她日记这件事情,需要心理老师或者班主任与妈妈沟通吗?思思回答,这件事情她会想办法与妈妈沟通,如果自己跟妈妈沟通以后还没有效果,就向班主任和心理老师求助。

我肯定了她写日记的好习惯,询问她是否还愿意坚持写日记。思思回答初三的学业越来越繁重,没有那么多时间用来写日记了。我建议她每天写一两句话,记录每天发生的让她感受到开心、快乐、幸福等正面情绪的事情,思思答应了,并表示下次来心理辅导室的时候会带这本日记来跟我分享。

(三)进行外化、命名,并拟人化

思思第四次来到辅导室时脸色非常不好,整个人看起来没有力气。她说感觉有一团东西围着自己,我询问她是什么,她说是一团黑色的毛线,一团不断在转动的毛线,现在这团毛线死死缠绕在自己的肚子周围。

我问她能不能给这团毛线起个名字,她回答就叫它“一团毛线”。她说这团毛线勒着她非常不舒服,她感觉自己快要透不过气了,对它既讨厌又害怕。

我询问她能不能将这团毛线用力拨开,她回答不行。我又问她能不能叫它的名字,然后跟它商量一下能不能稍微放松点或者不勒着她。她尝试在心里跟这团毛线沟通,但是毛线不愿意搭理她,还是我行我素地勒紧她的肚子。

我问她能不能用手抚摸一下肚子,让肚子好受一些。她用右手抚摸了一下肚子,然后说舒服点儿了,但是这团毛线跑到了右手臂上,现在感觉整个右手都毫无力气了。

我询问她能否帮她按摩一下手臂,让她的手臂放松一点。她回答可以。于是,我把自己的右手放到了她的右手手臂上,她说这团毛线害怕我,跑到了她的背上。我于是把右手放到她的背上,她说这次这团毛线跑到了她的头上。于是,我把手背放到了她的额头上,发觉到她的额头非常烫。我询问她是不是发烧了,她说不知道,但是这团毛线现在就一直在头上没有走了。我赶紧找来体温计给她量体温,量完以后发现她确实发烧了,体温38.6摄氏度。

我急忙给班主任发信息,让班主任联系家长并帮思思请假回家,然后询问她:“你觉得为什么‘一团毛线’今天会出现呢?”

思思说:“也许它是想伤害我。”

我说:“那刚刚它伤害你了吗?”

思思说:“没有。”

我说:“或者,它的出现是在提醒你什么?”

思思说:“它是不是在提醒我生病了?”

我说:“那你要不要问问这团毛线,它的出现是不是为了提醒你这一点?”

思思小声询问了毛线以后,说这团毛线现在不再勒紧她了,而是在拥抱着她,让她感觉到很温暖,而且这团毛线还转过头来对我们微笑。

(四)探索生命资源

第五次辅导,思思带来了她的笔记本,跟我分享了她每天记录的一件让她感到开心的事情。每件事情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是她跟我分享的时候会把这短短的一句话扩展开来,变成一个个故事。在叙说这些故事的时候,她的脸上洋溢着快乐和喜悦。

我耐心听她讲完,并回应说我也因为她的分享而感受到了快乐。我询问她,在这些事件中,出现了她的数学老师、班主任、同班同学等,那在她的人生经历中,有哪些人对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她首先提到了妈妈,说妈妈一个人带她们姐弟两个人非常辛苦,虽然妈妈不能理解自己,但是她知道妈妈是爱自己的。第二位是弟弟,她说虽然自己不怎么跟弟弟沟通,但是想到弟弟就能让她有安全感,因为弟弟是个小男子汉。第三位是班里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跟她能分享自己内心真正想说的话。第四位是数学老师,她说数学老师很温柔也很有耐心,能帮自己讲解不会做的题目。第五位是班主任,班主任对全班都很关心,了解到她不想有同桌后,让她单独坐。第六位是心理老师,因为她从来没有想象过能够有个人愿意倾听她那么多的心里话,还不会取笑她。

这次辅导中,思思主动提到了“一团毛线”,她说现在它已经很少出现了,在自己偶尔发呆无聊的时候才会出现,她会在心里跟它抱怨一下作业太多了。

我询问:“那它听了你的话后会做些什么或者说些什么吗?”

她回答:“这团毛线在那里踩我的作业,帮我发泄着情绪。它现在已经成为我的朋友了。”

我问:“那下次来心理辅导室的时候能不能邀请你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一块过来?”

她点头表示同意。

(五)成长的见证人

第六次辅导,思思的班主任及数学老师都在场。班主任说思思这段时间好了很多,愿意跟同学沟通了,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校的运动会,并报名成为志愿者,协助老师做运动会的准备工作,帮助有需要的同学,没有再无缘无故请假回家了。数学老师发现思思现在越来越主动地向自己询问不懂的问题,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了。

思思分享现在她已经能够在好朋友的陪伴下到学校饭堂打饭了,如果好朋友没有空,也可以在饭堂人少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去打饭。之前,她有厌学的情绪,现在已经没有了,而且心态也很放松,对于中考,现在希望它能快点到来,这样自己能到高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我们三位老师为思思现在的成长感到非常高兴,并送给她一个写有正能量话语的书签作为心理辅导结束后的礼物。在最后,我还告诉她,现在她已经找到方法、也有力量去克服生命中出现的问题了,我相信她以后都能应对得很好。

思思离开心理辅导室的时候,我询问她我能否拍拍她的肩膀,她笑着答应了,说不再排斥与我的肢体接触了。

班主任在心理辅导结束后,及时与思思的妈妈沟通,妈妈表示思思现在愿意跟她交流一些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了;在家的时候,把自己锁在房间玩游戏的时间也在逐步减少。

三、辅导反思

在对思思的辅导中,我运用叙事疗法,积极倾听学生的故事,并与学生发展和维持良好的对话关系。在第一至二次辅导中,我很少提问,保持积极的关注,同理地倾听她的故事。第三次辅导,引导她觉察妈妈窥探她日记的真正原因,让她感受到妈妈对她的爱。第四次辅导,我运用外化的理念,让她对“一团毛线”产生的恐惧和厌恶感得以化解,并与之和解。第五次辅导,她的支线故事在笔记本上得到丰厚,生命叙说朝向积极方面发展,并在我的引导下找到了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成为她的生命资源。第六次辅导,我邀请了她的重要他人成为见证人,参与了结束心理辅导的仪式,对她的成长进行了肯定,并送出了祝福。

在辅导过程中,我及时与思思的班主任沟通,班主任及时与家长沟通思思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争取到了家长的支持。思思也许现在还不能够完全摆脱社交恐惧,但是她已经能接纳自己的社交恐惧,并主动想办法慢慢去战胜它,这对她来说就是成长。

参考文献

[1]John M Winslade,Gerald D Monk. 学校里的叙事治疗[M]. 曾立芳,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2。

[2]高燕. 叙事辅导法理论与实践研究[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3(6):46-50.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