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财务内控是规范企业财务活动、防范舞弊行为、及时识别并应对潜在风险的关键机制。尽管众多企业建立了财务内控体系,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面临效果欠佳、功能发挥不明显等困境,财务内控失效问题较为突出。鉴于此,论文对企业财务内控失效的原因展开探讨,并结合工作实践经验,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控制活动执行力、信息传递与共享、内控评价等视角,提出强化内控效能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内控;财务内控;内控失效;内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8-0157-03
1 引言
在市场经济的强力推动下,企业日常运营所触及的经济活动领域不断拓展,深度与广度并行增长,这使得企业需要面对更多的风险和挑战。为确保企业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稳健前行,构建科学且完备的财务内控体系至关重要。然而,一些企业由于内控机制设计不合理、执行力不强、内控活动不到位等管控缺陷,内控失效现象屡见不鲜。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解决内控失效问题,筑牢企业财务安全防线,为企业的稳健发展与竞争力提升奠定财务基础。
2 企业财务内控的内涵和作用
2.1 企业财务内控的内涵
财务内控,是指企业为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资产的安全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在企业内部实施的一系列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其核心在于,通过精心设计的制度、流程以及人员配置,实现对财务活动的全面监控与约束。从控制内容来看,主要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个方面。其中,会计控制聚焦于会计信息的生成、记录、报告等关键环节,通过严格规范和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与可靠。管理控制则广泛涉及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规划、执行、监督与评价,旨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效益,从而推动企业整体的高效运营。
2.2 企业财务内控的作用
2.2.1 守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资产是企业开展日常经营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基础,拥有充足、优质的资产,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企业围绕资产采购、使用、保管、处置等环节实施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预防资产流失、遏制浪费行为、防止非法侵占,确保各项资产都能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例如,建立完备的资产盘点与清查机制,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还能识别、盘活闲置资产,促进资产配置优化,使资产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2.2.2 确保财务行为的规范性
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涉及资金的收支,易滋生财务违规行为,如隐匿收入、公款私存、违规报销、虚构交易等,将严重侵蚀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每位财务人员都能在清晰的职责框架内履行职责,减少职责重叠与模糊地带,便可确保财务行为的规范性,降低舞弊行为的发生概率。例如,将财务记录的编制与审核、资金的收付与审批等关键职责分配给不同人员,塑造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能够有效防范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
3 企业财务内控失效的原因
3.1 内部环境建设存在缺陷
3.1.1 企业文化与财务内控脱节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精神与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不仅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本准则,更是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石[1]。塑造积极向上、注重诚信与合规的企业文化,能够自然而然地激发员工对财务规则的敬畏之心与遵循之意,为内控实施构筑起充满正能量的内部环境。然而,很多企业忽视了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未将企业文化充分融入财务内控流程,使得财务内控活动缺乏明确而有力的价值导向。由于缺少企业文化的支撑,员工在面对财务内控任务时,往往难以自发地保持高度的合规意识与责任感,内部控制效力因此大打折扣。
3.1.2 财务内控专业人才稀缺
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活动的复杂性与日俱增,广泛涉及生产、销售、采购等多个环节,且每个环节都展现出其独特的运作逻辑与财务管理需求。因此,财务内控人员不仅需精通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能够高效准确地处理庞杂的财务数据与报表,还需具备深厚的行业洞察力,能够深入理解各个业务板块的内在运作机制与流程细节。然而,诸多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内控人才,相关工作大多交由普通文职或仅具备基础财务技能的会计人员负责。这些人员尽管在财务数据处理上游刃有余,却缺乏系统的财务内控知识,在执行内控任务时常显得力不从心,难以精准识别并有效应对内部控制中的关键风险点与薄弱环节。
3.2 财务风险识别与防控不足
企业财务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多维度、多层次的风险挑战,如运营风险、投资风险、融资风险及债务风险等[2]。内部控制作为财务安全的坚实盾牌,其核心职责之一便是精准捕捉并有效应对风险,以减轻风险对企业财务健康的影响。但当前很多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盲目乐观,风险意识淡薄,未构建起全面覆盖、深入细致的风险评估体系,导致众多隐藏的风险因素如同暗礁般潜伏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难以被及时发现和规避,易造成风险损失的扩大。
3.3 控制活动执行不力
内部控制的本质在于开展切实可行的控制活动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及高效运作,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3]。而遗憾的是,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看似完善的控制措施,但未能将其充分转化为实际行动,控制活动的执行力度明显不足。控制活动的松懈,易形成监管盲区,诱发违规操作、财务舞弊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例如,在企业资产处置环节,相关审批流程被轻易绕过或流于形式,造成内控失效,导致高值资产被随意低价处理。
3.4 信息传递与共享不畅
在企业财务内控实践中,需要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与共享机制,使关键财务信息能够迅速、准确地在企业内部传递,为内控决策提供所需的数据依据。然而,一些企业财务内控过程中的信息传递路径冗长,信息需要在多个管理层级之间流转,不仅拖慢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导致关键财务信息难以及时反馈至决策层,还容易因层层传递中的误解、遗漏、延误,造成信息的失真,误导内控决策。此外,信息化建设的不完善是制约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另一重要因素。部分企业尚未建立起覆盖全公司的统一财务信息平台,数据流通受阻,导致销售、人力资源、财务等关键部门之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容易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控制失效现象。
3.5 内控评价功能发挥不明显
内控评价是企业财务内控的关键环节,全面考核、评估财务内控的实施效果,诊断内控机制的运作状况,可以帮助企业找出财务内控的不足之处,从而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然而,一些企业在构建财务内控评价体系时,未充分结合自身财务活动的特点和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设计的评价指标针对性、可操作性不足,得出的评价结果难以客观反映财务内控的真实情况。另外,部分企业即便完成了评价工作,也未充分利用评价结果推动内控机制的改进,“评而不改”的现象较为严重,使得企业财务内控体系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和完善。
4 企业财务内控的改进策略
4.1 做好企业内部环境建设工作
4.1.1 培育财务内控导向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全体员工共同的行为指南,对财务内控实施具有深远影响。企业应当积极培育以财务内控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以此提升员工对财务内控的认同感,合理引导员工的行为。企业可尝试将财务内控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之中,确立“诚信为本、责任担当、创新引领、团队协作”等核心价值观,使企业文化不仅引领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也紧密贴合财务内控的严谨性、透明度及风险控制要求,塑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另外,为了有效传播财务内控文化,企业应定期组织财务内控知识讲座与研讨会,积极宣导财务内控对于保障企业资产安全、提升运营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战略意义,使全体员工能够准确理解财务内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在财务活动中自觉遵循内部控制的各项规定。
4.1.2 强化财务内控队伍建设与素质提升
内控人员的能力与素质,直接关系到内控的成效。为满足财务内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企业应紧密结合财务内控工作的能力要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与素质提升计划,全面提高财务团队的专业能力与实战经验。例如,实施差异化培训策略,针对新入职人员,设计专门的入职培训方案,重点介绍财务内控的基本原则、关键流程、操作规范及企业特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帮助其快速融入工作环境,了解具体的工作要求,为后续的财务内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针对现有人员,建立常态化的在职培训机制,紧跟财务内控领域的最新理论发展、政策法规变动及行业最佳实践,定期举办专题培训、案例分析会等活动,确保财务内控队伍的知识体系保持更新,使其能够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
4.2 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
实际上,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互为支撑,二者均以防控风险为核心目标。因此,强化财务内控,首要任务是树立风险意识,并持续优化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损失。为了准确识别风险,充分把握风险全貌,揭示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企业应加强对内外部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内部信息方面,要侧重于识别日常运营、财务管理流程中的潜在风险点,如成本控制不力、资金流动异常等;外部信息方面,聚焦于市场趋势、政策变动、行业竞争格局等外部因素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潜在影响。另外,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应对其发生概率、危险程度进行全面评估,探索其背后的深层逻辑,从而选取针对性的财务指标(如现金流稳定性、资产负债率、利润率等)作为预警信号,对风险进行及时预警,提升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响应能力。此外,要根据风险评估等级,制定、实施差异化应对策略。针对可规避的财务风险,要主动采取措施,从源头上消除风险隐患;可通过管理手段降低的风险,要通过优化管理流程,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难以完全避免的财务风险,企业则需考虑采取风险转移或分担策略,如利用保险、合同条款等方式,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有效减轻损失,以保护企业财务安全。
4.3 强化控制活动的执行力
企业财务内控效能的提升,核心在于控制活动的有效实施。审视当前,部分企业在执行层面遭遇瓶颈,根源往往在于配套制度的缺失与不完善,直接导致了权责界定模糊,责任推诿现象频发。为破解此局,企业应聚焦财务管理中的关键控制环节,如资产处置、资金支付、风险管理、会计核算等,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明确界定各环节的角色、职责与权限,确保每项任务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避免职责不清、权限不明所导致的执行不力。另外,为确保制度得以有效实施并深入人心,企业需构建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对那些在财务内控中表现卓越、严格遵守规定的员工,应给予及时的表彰与奖励,激发其持续遵规守纪的动力。相反,对于违反内控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员工,则需依据既定规则严肃处理,以儆效尤。企业通过奖惩并施,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内控活动的严格执行,还能在企业内部树立尊重规则、崇尚合规的良好氛围,为控制活动的落地创造有利条件。
4.4 提高信息传递与共享的效率
4.4.1 精简信息传递链条
信息传递的滞后性是财务内控中的一大隐患,会使企业错失财务调控的最佳时机,引发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在企业财务内控建设中,信息传递机制的优化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鉴于此,企业应积极推行扁平化管理策略,整合功能重叠且业务联系紧密的财务相关部门,构建更为紧凑、高效且灵活的组织架构,减少管理层级,从而缩短信息传递的路径,确保信息能够迅速且准确地流转。另外,适度下放决策权至基层,赋予一线财务人员及业务部门更多自主权,使其能够基于实时数据和现场情况快速作出判断,提高企业经营的灵活性与市场适应能力。但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制衡机制,确保权力在透明、可控的框架内运行,从而防止权力滥用或误用,确保财务内控既高效又稳健。
4.4.2 强化财务信息化建设
为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企业应积极拥抱信息化浪潮,构建集成化、智能化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使各相关部门在财务内控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和利用所需的业务与财务信息。具体来讲,企业可部署ERP管理系统作为信息共享平台的核心,打造集财务、业务、管理于一体的管理网络,使各类财务数据与业务信息能够在该网络中快速流动,为财务内控的精准化、高效化实施提供强有力支持。在构建的信息管理网络中,财务部门能够实时获取最新的业务数据,如销售收入、成本支出、库存变动等,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策略。同时,业务部门能够及时了解财务部门的反馈与指导,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作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4.5 充分发挥内控评价的功能
企业应秉持“持续改进、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内控评价工作,以全面审视财务内控质量,明确财务内控优化的方向。为了得到客观的评价结果,企业应基于国际公认的COSO内部控制NHZWr5eqBMTHCJZeqfM62Q==框架,明确界定需要评估的内控要素、核心控制环节,并据此确立具体的内控评价目标和范围,设计配套的评价指标。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上,要紧密结合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和财务内控的需求,使评价过程更加严谨。例如,为评估财务内控在资金运作方面的有效性,可以选取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回收率等定量指标,同时辅以资金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响应速度等定性指标,综合反映企业财务内控的实际效能。另外,完成内控评价后,企业应深入分析评价结果,识别出内控体系中的失效环节,提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推动财务内控机制的持续改进与完善。
5 结语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构建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是保障其财务稳健运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当前部分企业在财务内控建设方面仍存在短板,内控失效现象频发,为企业财务埋下了安全隐患,增加了财务风险爆发的可能性。企业应当深刻认识到财务内控的重要性,并通过做好企业内部环境建设工作、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强化控制活动的执行力、提高信息传递与共享的效率、充分发挥内控评价的功能等方式,提高财务内控效能,确保企业财务活动的所有环节均处于有效的监控与管理之中。
【参考文献】
【1】黄春芬.企业加强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有效措施探讨[J].财经界,2024(20):114-116.
【2】王孝义.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内控体系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中小企业,2024(6):87-89.
【3】李君清.上市公司内控失效案例研究——以泽达易盛为例[J].中国市场,2023(30):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