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 吾亲 吾爱

2024-11-11 00:00:00魏继军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4年9期

赵庆红,中共党员,孙吴县第三小学高级教师。1999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孙吴县第三小学教导主任兼语文教师。多次获黑河市优秀班主任、市优秀中队辅导员,孙吴县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1974年,赵庆红的父亲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的一个贫困农村来到黑龙江省孙吴县投奔亲戚,开始“闯关东”讨生活,希望能够凭借山东人固有的吃苦耐劳、敢拼敢闯的劲头在黑龙江扎根。1980年,赵庆红在孙吴县腰屯乡腰屯村出生。

赵庆红说,从她懂事开始,就把孙吴县腰屯乡腰屯村当成自己的第一故乡。

那时候的东北农村,地广人稀,冬季漫长,经济落后。赵庆红的家庭跟村子里的大多数家庭一样,经济不宽裕。当地很多村民就只认准了在地里刨食,他们的孩子也应该跟他们一样当个农民,不用读什么书,会种地就行。赵庆红的父亲,一个老实憨厚的山东汉子,却暗下决心:女娃,要读书,砸锅卖铁也要供她。赵庆红能够顺利上学直至师范学校毕业得益于当地政府对义务教育的重视,更得益于父母对她读书的坚持。赵庆红的小学是在村小里念的,之后在乡里读的初中。小学和初中班主任,给予赵庆红从未有过的人生体验,给了她永不磨灭、坚毅昂扬的精神财富。随着年龄渐长,赵庆红越发地认识到优秀的教师对于她们这些边境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孩子的重大意义。

1999年6月,赵庆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黑河师范,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当时有两个就业选择:一是有亲属希望她回到祖籍工作,因为祖父祖母在那里;二是回到自己出生地———孙吴县腰屯乡工作,为自己所生活的边境县城教育事业贡献力量。赵庆红面对选择也辗转反侧,犹豫不决。她想起了,小学班主任李老师温和、慈爱的目光,她想起了初中班主任坚毅严肃的脸庞,教育需要传承,家乡教育需要新老师,家乡的孩子们需要教师,需要知识改变命运。经过深思熟虑,赵庆红毅然地选择成为一名边境县教师。

上班之路:乡村孩子的质朴之爱

1999年7月,赵庆红走上了工作岗位。县教育局把赵庆红分配到急缺教师的腰屯乡东兴村,她正式成为东兴小学一名教师。当时这所小学只有两名民办教师,全校学生不到20人。由于交通不便(不通车),没有人愿意到这里任教。当赵庆红骑自行车来到这所学校报到,面对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时,心里无比激动。初为人师,赵庆红就担任了2年级的班主任,尽管班里仅有6个孩子。赵庆红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开始了与这6个“小鬼”的新篇章。

那个时候交通不便,赵庆红每天需要骑自行车30多分钟才能到学校。夏天,山村的道路两旁景色怡人,鸟语花香,令人心情格外舒畅。遇到阴雨天,就要吃一些苦头,每次到学校赵老师衣服都湿透了。春天,冰雪融化的时候,路面会结一层厚厚的冰,而且山村的小路坑坑洼洼,上班的路上不知会摔多少个跟头。有时候摔的浑身疼,赵庆红就坐在路边大哭,哭完后骑车继续赶路,生怕学生们落下课程。冬天,积雪覆盖路面,自行车是骑不了了,只能步行上班。每天天不亮赵庆红就起来,吃完早饭带着午饭就去赶路上班。在县城里,二年级的学生正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时候,而这6个孩子非常懂事,知道冬天冷,为了让赵老师到校就能烤上热乎乎的炉子,每天早早来到学校,把班级的铁炉子点着。他们还告诉赵庆红冬天乡里到学校有一条近路,需要穿过一片松树林,走过结冰的小河就能到学校了,这条路近。听了学生们的话,第二天赵庆红就走这条近路。但是当赵庆红穿松树林的时候,发现松树里都是一个个坟包,原来这里是墓地。对于刚毕业的赵庆红来说真是吓人!赵庆红吓得拔腿就跑,慌乱中还把脚崴了。当赵庆红一瘸一拐来到学校时,发现学生们已经站在操场上等她。他们跑过来问:“赵老师怎么了?”赵庆红说松树林里都是坟。学生们听了赵庆红的话说:“老师对不起,没想到你害怕的事儿e7Gk9YbSq6eKp0EKW4C8dFR03PssbnXB7jokyZWvxJ8=。但是这条路近很多,能省去不少时间,这样你每天都能早早到校了,明天你还走这条路吗?”看到学生们期待的眼神,赵庆红咬咬牙回答,明天还走!第二天当赵庆红要走到松树林的时候,发现松树林边上有很多小黑点在晃动,走近一看原来是班级里6个学生穿过树林来接她了。他们担心赵老师害怕,相约每天早早穿过树林来接赵老师。当赵庆红看到他们的那一刻,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所有的辛苦在此刻都化作幸福。师生之爱,是相互的,是双向奔赴的!

爱生之路:师爱也是母爱

2010年由于工作需要,赵庆红调入孙吴县第三小学工作。县城的学校学生多,节奏快,老师竞争力强,刚调入这所学校,赵庆红非常不适应这里的节奏。从班级6个学生一下子增加到班级60多个学生,赵庆红也有些手忙脚乱。为了做好班主任工作,赵庆红认真阅读名师名家著作。不断学习,让赵庆红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的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赵庆红班级有个学生叫小明(化名),他是一个内向而又敏感的学生。一次班会课上,赵庆红让学生们说一说,你从哪件事中可以感受到母爱。学生积极性非常高,纷纷举手回答。当赵庆红提问了几名学生后发现小明没有举过手,于是就叫他回答。他站起来大声地说:“我没妈。”当时赵庆红很惊讶,也很后悔提问他,赵庆红赶紧道歉并询问他和谁生活在一起。他说和奶奶一起生活,于是赵庆红让他说说从哪感受到奶奶的爱,他这才滔滔不绝地说起来。课下赵庆红赶紧去他家家访,小明的父母在他7个月的时候就离婚了。从小他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离婚后妈妈也去了外地再也没回来过。小明一直以为他的妈妈不爱他,不要他了。赵庆红家访后,意识到作为班主任应深入了解学生,更多地去关注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的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他们的心灵比任何人都脆弱。从那以后,赵庆红就特别关注这个学生,课上经常提问他、鼓励他。课下与他交谈生活的趣事,并告诉他,赵老师也是妈妈,可以把赵老师当成妈妈,不开心的事可以偷偷告诉老师。

慢慢地小明变得开朗了,经常主动找赵庆红聊天。一天他穿着新衣服跑到赵庆红面前开心地告诉她,这是他妈妈给他邮的新衣服,他的妈妈是爱他的。看到孩子的笑容后,赵庆红很慰藉:班主任要用心感化留守儿童,用爱铸成一汪清泉滋润他们脆弱的心。爱是教育的生命,班主任的爱心不仅能绿化留守孩子心灵的荒漠,还能让他们在同一个蓝天下健康快乐成长。

名师之路:勤学苦练热爱教育

调入三小后,为了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利用业余时间,赵庆红钻研各种教育理论书籍,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参考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了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赵庆红上网搜集不同名师的课堂实录,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汲取精彩之处,加上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技能。赵庆红经常向学校有经验教师请教,深入其他语文教师的课堂,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同时,学校领导和同事也给予赵庆红很大的帮助。渐渐地在学校的“培养主体品质,促进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引领下,赵庆红逐渐成长起来。

2020年是赵庆红调入孙吴县第三小学的第十年,由于工作出色,赵庆红被提拔为教导处主任。领导找赵庆红谈话,想让赵庆红专心做教导处及语文教学工作,放弃班主任工作。但看到自己一手带上来的学生,赵庆红非常不舍,赵庆红向领导保证,一定做好每一项工作,坚持把这届学生带到毕业。为了协调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学工作、教导处工作,赵庆红付出了很多努力。白天管理班级,完成教导处工作,晚上回家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为了把握课改方向,她利用业余时间钻研课标,为教师进行专题讲座。

由于出色的表现,2023年赵庆红被孙吴县教师进修学校聘为小学语文学科名优教师工作室成员。在秋季开学初的培训会上,她为全县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课标整本书阅读解析的讲座。赵庆红在班级大胆尝试整本书阅读教学,带领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教学阅读方法,鼓励学生坚持写读书积累。每天早上利用课前时间,赵庆红与学生交流读书进展与收获。慢慢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了读书方法。2023年10月,赵庆红在全县做了整本书阅读展示课,得到领导的一致好评,同年被评为黑河市知名教师。2024年4月30日参加黑河市边境县“三年会战”国培项目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出色的表现得到领导的称赞。

赵庆红是千百个边境教师的代表,她身上所体现的朴实、踏实、勤奋、努力、真诚,俱是边境教师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她们用青春与对教育的无限热爱灌溉着这片黑土地;她们用脊梁撑起了边境地区孩子们的灿烂明天。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