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

2024-11-11 00:00:00邓吉雪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4年9期

杨成旭,塔河县第五小学音乐教师。曾先后获得黑龙江省最美园丁,大兴安岭地区兴安园丁、地区十佳师德先进个人、地区优秀教师、地区优秀指导教师、地区骨干教师,塔河县名教师、县优秀青年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兴安秘境,古驿鄂乡,这里常年居住着对音乐炽热的鄂伦春民族,这里的族人载歌载舞,而坐落在族落位置的塔河县第五小学,就有一位对音乐教育事业执着热忱的人,他就是杨成旭老师。

杨成旭,2004年在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音乐专业毕业,2005年来到塔河县第五小学,现任学校音乐教师。

这是一份再简单不过的个人简历了,就像杨成旭本人一样,干净利索,简单直率。然而,在这简单的背后所饱含的艰辛与执着,却鲜有人知。

为了乡村娃的音乐梦

杨成旭出生于大兴安岭加格达奇普通的农村家庭。在少年时,受民间艺人的影响,对音乐特别感兴趣,从孩童时期便立志从事于音乐教育工作。家境的清贫让杨老师过早地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从小到大,他都一直为家里承担各种重担,和家人一起耕田锄地,利用假期打工挣钱,承受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压力。但生活中的苦痛却从来没有压倒他,他的心里始终没有放弃学习,没有放弃对音乐的梦想,他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师范院校,实现自己的教师梦。

塔河县第五小学是一所条件艰苦的乡镇学校,学生都是附近十里的乡村娃。在杨老师带过众多届的孩子中,有一届孩子是给杨老师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那是他刚上班时,当时学校条件特别不好,没有现在的发达网络,信息闭塞,但孩子们比较单纯、朴实。犹记得组建第一批民乐团时十分艰难。当时,学校资金紧张,为了能让乡村的孩子在音乐方面学有所长,经过杨老师多次申报,克服种种困难,为孩子们购置了一批民族乐器。杨老师利用一切课余时间钻研各类乐器的演奏方法,他经常翻阅各类书籍,观看教学视频,虚心地向有经验的教师、艺人请教,上网查找大量的乐器资料,刻苦练习。

在乐团组建初期,经过报名、考核,杨老师从各年组中选拔出一些学习成绩优秀、品行端正、喜欢音乐的学生进入到乐队中。再根据他们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乐队编配的需要,为学生们量身订制选择乐器。他们拿着新乐器,欣喜不已、激动万分!从选拔队员到乐队训练,经过杨老师坚持不懈的努力,时至今日,学校成立了民族管弦乐队、竖笛乐团、合唱团、舞蹈队等社团。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为了能让学生们融会贯通地学会器乐技能,杨成旭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着,一年一度的全县艺术展演活动,便是他最为忙碌、最为紧张的时刻。

在这段时间,他要排练4、5个节目,每一个节目他都定下很高的目标,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智慧排练出具有创新和高质量的节目。

每次演出,杨老师自费采买化妆用具,自学化妆技巧,亲力亲为地给每一个学生化妆。杨老师亲自设计制作服装道具,小到一支笔大到一人多高的鸟笼,每一个节目需要的道具都融入了杨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舞蹈编排中,他经常把自己关在舞蹈室,一练就是一天,无论多难的动作,杨老师身先士卒,他说:“只有自己做示范,学生才能看得懂,学得会!”

每天,杨老师和孩子们顶着晌午当头的太阳,跟着傍晚落日的霞光,在一周七天里与乐器相伴,他们陶醉忘我,他们乐在其中。

训练中,孩子们稚嫩的小手触碰坚硬的钢弦,忍着疼痛也要咬牙向前;那光滑的鼓槌,也能让双手磨出厚厚的老茧;清脆的笛子与唢呐,吹得头晕眼花;二胡摩擦着琴弦,发出诡异的吱吱呀呀;看不懂乐谱,杨老师一个音一个音来教;弄不明白的技巧,杨老师一点一点展示给他们瞧。遇到难题,杨老师没日没夜地研究,相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队员有了苦闷,为他们开导……

为了能写出满意的作品,杨老师习惯了晚上临睡前创作。熬夜就成了他的“夜宵”。有时候,灵感一来,马上就会爬起来,经常是越写越兴奋,越写越激动,等把谱子写完,晨起的闹钟也响了。就这样,杨成旭老师改编和创作的乐曲响彻在各种舞台上,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首精彩绝伦的民乐作品。

他的每次比赛、构思、编曲、创作、编舞、排练、修改、服装、道具、化妆、演出等,都是对他身体和心理的极大考验。

这一幕幕,在每个学期都以不同的时间段上演着……

乐团里一个都不能少

在学校,有一名学生可以说是全校出名的“淘气包”,每天都有同学向班主任告状。当杨老师来到这个班上课,并没有给他一个下马威,恰恰相反,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他打抱不平。杨老师说:“他现在的种种行为,不是他一个人的错,在座的所有同学,你们也有错。如果你们没有排斥他,拒绝他,他会变成现在这样吗?如果你们从最开始包容他,帮助他,用真心去感动他,他会无动于衷吗?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做一名优秀的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认可,获得别人的夸赞,谁又愿意被别人天天指着鼻子责怪呢?只要我们一同努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感化别人,改变别人,无论他之前怎样,我永远相信,他一定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他,不是坏孩子!”

从那以后,这名全校出名的“淘气包”,在杨老师的课堂上,总是第一个把手放在桌子上,认认真真地听课,成为了纪律最好的学生。杨老师还特意邀请他进入民乐团,这名同学不负众望,成为了乐团中的佼佼者,最终,他实现了完美蜕变,成功逆袭!

超人的音乐课堂

在同事的眼中,杨老师对待工作十分认真、负责,同事们都说杨老师是“超人”。可是“超人”也有他做不到的事,杨老师放弃了陪伴父母和两个孩子的时间,坚守在乡镇学校,去陪更多的孩子,他坦言很喜欢孩子,他“蹉跎”了一个男人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却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特点不同,音乐学科比较活泼,生动,杨老师在音乐教学方面,采用两种方式授课。第一种方式以小组的方式,例如,采用声势教学法让学生编创自己的声势动作,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把握课堂进度,小组合作创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教学活动;第二种方式杨老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让学生积极自主地钻研学习内容,享受整个过程,教师只是辅助指导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兴趣成为了学习的动力,高效也就成为了顺其自然的事。2022年他排练的民乐合奏《龙腾虎跃》在省里被评为二等奖,并代表全省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2023年2月获得“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小学组器乐二等奖。

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杨老师想做一名专业型和全能型教师,提升自己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声乐、器乐、作曲、和声、指挥等诸多方面强化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专业特长。他认为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更准确地、多维度地,传授学生音乐知识,就像人们常说的“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

另外,教师要尽量“全能”,要扩宽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各种领域都要有所涉猎,有深度的钻研。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把本学科学深学透,其他学科亦要了解,譬如,文学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化妆可以学之所用为学生服务等。

从教19年,杨老师教学成果丰富,所获得奖项颇多,他的成绩和荣誉可谓光彩夺目。可是杨老师还是当初那个逐梦少年,依然朴实、简单,对工作充满激情。为师19年,杨老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新时代、新征程、新学生带来的新挑战,使他丝毫不敢懈怠,一路风雨兼程。生活上知足,事业上不知足,知识上知不足,这是杨成旭老师的人生信条。

这就是杨成旭老师,一个致力于当好乡镇教育铺路石的人民教师。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