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教师家庭的李士泽老师,自小看着父亲教书育人受到学校和师生的认可与赞誉,便由此产生了一种自豪感,于是心中一直有一个教师梦,立志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2002年8月,他怀揣儿时梦想,回到了家乡,扎根教育一线,成为了一名边境教师。寒来暑往几时休,光阴逐水流。从教20余年,他一直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彰显教育风骨,引导一批批学生踏上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者、筑梦者的求学之路。作为学校德育副校长,李士泽老师不仅负责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还承担着学校安全的重任。因此,学生亲切地称呼他为“黑猫警长”。
上学期间,父亲的谆谆教导一直萦绕在李士泽老师的脑海中。毕业后,父亲对教学的钻研、对育人的感悟、对立德的坚守一直影响着李士泽老师的育人路。年轻的李士泽,坚守教师梦,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将自己的青春与热情全部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在教学工作上,李士泽老师负责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的讲授工作。在学期初,李士泽老师会针对学情精心制定教学方案与活动方案。在课上,李士泽老师会耐心解答学生的困惑,也便在学生做题时深入到学生中间,如看到学生不会的问题,他便会一步步引导。在行政工作上,他永远是第一个进入校园,最后一个离开校园的人。不论酷暑还是严寒,学校师生总能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发现他的身影。他会在学生进校前站在学校门口,保证每名学生安全进校,也会在放学时先一步站在学校门口看着每名学生平安离开;他会在静校时细心检查每个班级、科室,每条走廊的窗户有没有关、电有没有断;他会在无人注意的角落捡拾操场的垃圾、排除校园的安全隐患;他会在下课铃响起的那一刻默默地站在操场上,守护学生的安全;他会在学校需要他的时候挺身而出,冲在最前面……
李士泽老师深知学校体卫艺工作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他积极组织师生开展文体活动。一次在活动中突发状况,他冷静面对,凭借顽强的意志与斗志与死神赛跑,最终脱离了危险。在身体未完全康复的情况下,不顾家人和同事的反对,回到了热爱的、曾战斗过的地方。他说:“学校需要我,而我也放不下它。”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位同事,也极大地激励着学校的每名学生。2023年,他带领教师和学生,顶着炎炎夏日,利用课余时间紧锣密鼓地进行体能训练,最终获得了绥滨县第十二届“城建杯”篮球比赛男子团体冠军、羽毛球比赛男子团体冠军、排球比赛女子团体冠军、田径运动会团体操比赛冠军及师生团体冠军的好成绩。学生回忆道,“参加文体活动,我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了很多知识,身体素质变得更好了”。
在学生心中,李士泽老师还是一个“铁人”般的存在,无论什么困难都无法打倒他。那是2023年冬天的一个傍晚,操场上有个焦急的小身影正在四处寻找着什么,原来是小思琦的助听器不知道掉到了哪里。由于家庭的特殊性,小思琦对助听器很是看重,她知道这个助听器是父母能给她的最好的礼物。在寻找助听器的过程中,小思琦的内心是焦急的,眼眶已经发红,眼中噙满了泪水。李士泽老师在得知这件事情后,第一时间找到了小思琦的班主任,在了解到小思琦家庭的困难后,深入班级了解情况。在详细地询问了小思琦下课后的所到之处后,李士泽老师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不顾寒风穿透棉衣,不顾严寒冻僵双手,不顾积雪冻透双腿,光手拿着手电筒在操场上一处一处地寻找,最终成功地将助听器找了回来。李士泽老师回忆说,“当他用僵硬的双手把助听器戴在小思琦耳朵上的那一刻,看到了小思琦眼睛里溢满了喜悦,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觉得即便再辛苦也乐在其中”。
李士泽老师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他还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024年4月27日,李士泽老师带领着12名高年级学生来到了绥滨县综合福利院开展了助老献爱心活动。来到敬老院,学生们先是在李士泽老师的带领下和爷爷奶奶们见面问好,然后开始表演之前排练好的节目,有唱歌、跳舞、讲故事等,还会围在爷爷奶奶们的身边,听他们讲述年轻时候的故事。表演结束后,李士泽老师亲自示范包饺子的步骤,并带着学生们给爷爷奶奶包饺子。学生们用略显笨拙的双手一点点包好每个饺子,并拿给李士泽老师“检查”,当得到他的肯定和鼓励后,沾满面粉的脸上露出大大的笑容,满满的都是自豪感。这一天,爷爷奶奶们围坐在一起,满眼慈爱地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一直没有落下。这一天,敬老院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回忆说,“李老师是德育的象征,是我们的引路人,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我们,培养了我们的良好品德”。
作为一名党员,在2019年绥滨县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李士泽老师成为了学校脱贫工作的负责人兼联络人,共负责111户贫困家庭的帮扶工作。学校帮扶工作任务较重,是其他帮扶单位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从此,他便开启了四年如一日无休息的工作状态。在此过程中,他不仅要负责脱贫工作,还要负责学校的安全和德育工作,因此,他只能白天在学校忙教书、管理,晚间和休息日忙扶贫。黑夜如同白昼一样,成为了他进阶成长的主旋律。在此期间,他不仅深入每户贫困家庭了解生活状况,还积极入户宣传扶贫政策,确保各类政策应享尽享,逐村逐户精准落实到位。每年秋收时节,哪怕天气不佳,哪怕身体不适,他都会坚持帮助贫困家庭收割庄稼,因为他知道,这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但有路可上,更高人也行”。经过四年无休且少眠的连续奋战,长达一千多个日夜的超负荷工作,他成功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一项又一项工作和任务,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形象,激励着学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铁肩担起育人志,丹心谱成奋斗曲。他,扎根教坛20余载,锐意进取仍未止步。
他,是同事眼中的一面旗帜,是学生心中的一盏明灯。在教育路途上,他凭借着满腔热忱肩负起了教书育人的使命,不仅为年轻教师打开了教育之门,更为学生照亮了前行的方向;在人生旅途中,他用赤诚之心担负起了脱贫抗疫的重担,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就是李士泽,绥滨县第一小学德育副校长,温暖学生心灵的引路人。他的脚步很慢很慢,走了半生仍未走出学校方圆;他的脚步很长很长,每个飞到远方的孩子,都是他行走时留下的脚印。教育路漫漫,携爱行稳长,他愿一步一步去丈量!
编辑/杨馥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