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曲蕾
1997年,我怀揣着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一腔热情来到了裴德镇小学。刚到时就被泼了冷水———低矮的校舍、昏暗的教室、破旧的桌椅、斑驳的墙壁,皴裂小脸的学生,还有一烧起来直冒烟的炉子……象牙塔里的理想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曾经的同学、朋友一个个地都奔向了条件优越的工作环境。他们也劝我说:“你那么优秀,好不容易考出去,怎么也不能再回来呀!”我的前几任同事有的也没坚持住,相继辞职了。在那个瞬间,我也曾动摇过,是年过半百、满头白发的老校长坚定了我扎根乡村的信念。老校长说:“咱们学校的老师绝大部分都是民办教师出身,包括我都是,我们这些‘土八路’多么期盼你这样的‘正07ff7673ee1e52f35dcb64fee03744b5规军’,你说咱们农村的孩子笨吗?不笨。可是为什么考出去那么难,他们绝大多数都在重复父辈的生活。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可我们老师的素质尚且如此,我们的孩子拿什么和城里的孩子比?他们想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唯有靠你们这些受过专业培养的老师去改变命运。”一席话让我热血沸腾,下定决心,一定要引领孩子们成就更为精彩的人生。
刚刚度过教学适应期,我就被安排在了班主任这个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接手了一个班级。我们裴德镇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乡村学生与城镇学生有很大不同,很多学生父母在外打工,老人因为知识、观念等原因,对孩子疏于关心和教育,孩子们的性格相对敏感,很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听其他老师说这个班级有一个让人头疼的学生。虽然是个女孩子但不讲卫生,邋里邋遢,言语粗鲁,说话必带脏字,学习更是吃力得很,在班级里也备受孤立。当时大家都说这孩子没救了。接手后我就想:一个小学生,人生才刚刚开始,作为老师,要对孩子的人生负责。通过走访了解到女孩儿有一个不堪赘述的家庭,之所以成为这样的学生与家庭有直接关系。此后这个女孩儿就成了我重点关注的对象,课堂上对女孩儿多加关注,每有点滴进步都会及时表扬;天冷了看女孩儿是否穿了棉衣;每天都问女孩儿是否吃了早饭,偶尔还会偷偷给塞点零食……
很多留守儿童缺的不仅仅是关爱,还有严厉的管教。我除了关心女孩儿衣可暖,食可饱以外,并不纵容。说脏话要进行深刻谈话,无故欺辱同学会被严厉批评,不肯在学习上努力上进我就会开导女孩儿……时间一长,女孩儿开始有了明显的进步,每次的作业都很认真地去写,和同学相处得也融洽了,脸上有了自信与快乐。如今,女孩儿已经是一名有责任心的护士了,写来的信上说:“曲老师,是您陪我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启蒙阶段,您是我的人生导师。”
“植物一定更坚韧,哪怕今年花全落了,有什么关系呢?明年依旧会在春天发芽开花。”曲蕾就是这样,无畏而笃定。
要进步就要不断地发展自我。在从教的27年里,我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自从踏上讲台那刻起,就告诉自己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好老师光凭热情、爱心是不够的,更应拥有渊博的知识,驾驭课堂、因材施教的能力。我一边教学,一边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使自己尽快胜任本职工作。读教育杂志、教育教学专著,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录像课,看网上教育专家讲座,认真地学习思考他人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对语文学科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法和教师的教法等方面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有了具体、深刻的见解后,也逐渐提高了自己独立教学的能力。同时也缩短了自己与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激励自己向新目标迈进———我要成为教学能手、教育名师。
我积极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各类教学大赛、教研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教学特色逐渐成熟并彰显出来。课堂上,幽默的语言,活泼的风格,生动的比喻,严谨的思路,丰富、广阔的联想、想象,我的每一堂课都欢声笑语,精彩纷呈,独具魅力,深受学生、家长的好评。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我开始尝试使用适合学生发展的“小小组”的教学模式,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我辅导下学懂学会,没有学习上的压力,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功夫不负有心人,对课堂的高标准、严要求换来了回报,我所带的班级成绩连年名列学年之首。
“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去掌控自己的命运,获得真正的自由。”曲蕾拥有足够的自律,才拥有为师的从容,更能掌控自由的人生。
实现理想的路总是曲折而漫长的,坚守显得弥足珍贵。时光荏苒,我亦为人妻为人母。原本承担大半家庭责任的丈夫因工作需要调到了城里,两地分居,孩子又小,生活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恰逢那时我母亲因为腰伤手术后离不开人照顾,一时间忙得焦头烂额。丈夫一再与我商量也调去城里,这样就可以工作家庭兼顾,可是当时我带的是毕业班,正是小学最关键的时期,我怎么能扔下学生一走了之呢。
可是当女儿该上初中的时候,我想到孩子未来的教育,内心动摇了。那段时间夜夜难眠,身体迅速地消瘦下来。一天早上,我刚踏进教室就看见讲台上有各种孩子们爱吃的小零食,学生的小脸上满是与年龄不符的凝重,眼里全是不舍。班长站起来说:“老师,我听说你要走了,是不要我们了吗?”听到这话孩子们一下子全哭开了,那个因为妈妈离家出走最为依赖我的女孩抱着我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老师,你走了,我怎么办?”最调皮的那个男孩哭着说:“老师,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再不淘气了,你别走了行吗?”我再也没能忍住积蓄许久的眼泪,多日的纠结在这一瞬间和泪水一起肆意流淌。女儿需要我,可这里的学生更需要我,四十比一!这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抉择,就这样,我留下了。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传、帮、带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要把一切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些扎根农村的青年教师。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和年轻教师一起研究怎样才能把班级带好,我们总是互通有无。他们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什么问题,我都会耐心地解答,并时时关注他们班级的情况,针对实际情况帮他们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再跟进实施。我指导的青年教师进步非常快,荣获了2017—2018学年度密山市模范班主任的称号。每当看到他们的班级管理更加得心应手,看到他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时,我的内心都被幸福的感觉充盈着。
我在教学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身为一个学科带头人,我的示范引领作用最先从指导身边的青年教师开始发挥出来。我对青年教师教学方面的指导是全方位的,从备课、课件制作,再到真正讲课、课后反思,每个环节我都不放过,哪有问题改哪里,哪里优秀就表扬。平时我们是朋友,指导教学的时候我是严师,因为严师才能出高徒。我指导的青年教师于连荣在教学方面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8年10月,她在密山市第十四届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荣获语文学科三等奖。
“传承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责任,承载着过去的沉淀和未来的期许,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接力赛,我们每个人都要尽力将它传递下去。”曲蕾初心不改,使命不变。
后记:和曲蕾聊天是一场绝对自由的愉快旅行,也为我密山之行画上圆满的句号。以笑面对,或许就是曲蕾的一种人生姿态,我所记录的这些故事,希望能传递一种稳定、坚毅的人生态度,而后深入各自的十里杏坛。
编辑/杨馥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