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希声吾英友尺牍并七言诗

2024-11-10 00:00
艺术品鉴 2024年10期

米芾(1051-1108年),善书画、精鉴赏,名列北宋四大书家。他的书法号称“集古字”,意谓他能掌握和运用许多古代大师的笔法和风格。

释文:

芾非才当剧。咫尺音敬麸然。比想庆侍。为道增胜。小诗因以奉寄。希声吾英友。芾上。竹前槐后午阴环(旁注繁)。壶领华胥屡往还。雅兴欲为十客具。人和端使一身闲。

米芾(1051-1108),善书画、精鉴赏,名列北宋四大书家。他的书法号称“集古字”,意谓他能掌握和运用许多古代大师的笔法和风格。米芾个性是狂傲的,而对古人的学习是卑谦的,个性与其书法美学思想的融合,促进了米芾书法风格的最终形成。

1092年初夏,米芾再次获得官职,成为雍丘(今河南杞县)县令,这是他一生中最高的官职。研究指出,本幅可能是他上任后写给李錞(1059-1109,字希声)的信。前半段问候对方,大意为,我不是有才能的人却身负重任,与您相距不远,却无法当面致敬。最近想起您需侍奉双亲,为了给您聊天谈笑助兴,寄去小诗一首。后半段写诗,大意是:我身前身后的竹子和槐树在午后形成凉荫,让我想起以前常在像壶领、华胥那样美好的地方来回,心中涌起办雅集的兴致。希望友朋相处融洽的气氛,能让身心感到轻松惬意。

致希声吾英友尺牍并七言诗

本幅单字姿态很多,例如“非”、“尺”、“吾”、“闲”等字端正。“庆”、“然”、“还”、“领”等字分别向左或向右倾斜。叉如“音敬”、“英友”、“欲为”、“一身”等字,连笔牵丝、锋芒毕露,有流畅、飞跃的动感。“锤然”、“庆侍”、“奉寄”、“希声”等字如少女簪花,婀娜多姿。尤其“槐”、“荫”二字,毛笔下压,线条厚饱满厚重,姿态却轻盈灵动,显示了高明的用笔技巧和造形能力。单字常以S形串联,形成具有动感的行气,如“麸然比想”、“槐后午阴”。字组之间又要强调松紧、轻重的变化。如“为道增胜”密,“小诗”松。“往还”轻,“雅兴”重。以上变化又常以跳跃的方式来衔接,如“使一身闲”,用厚重大字包夹轻巧的小字,对比强烈,戛然而止。在这样短的尺牍中,米芾仍极尽炫技之能事,显露自得与自信的心情。

格式与章法

一般而言,内容与格式最完备的宋代尺牍,至少包括具礼、称谓、本事、署押等9部份。但私人尺牍免去客套话,如本幅只有前介、本事及不完整的押署,反而不显生疏。

此外,宋人尺牍中如欲书诗,起笔处又常高于本事。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宗谔书送士龙诗》、《苏轼次辩才韵诗》、《苏轼书次韵三舍人省上诗》,以及米芾《书送提举通直使诗》、《戏成呈司谏台坐》等。

因此,推测《致希声吾英友尺牍并七言诗》也有相同的格式。试作复原图之后发现,米芾写这3行诗句的章法比较紧密,行气也比较跳宕,和正文的端正、宽松稍有不同,正合“小诗”助谈的气氛。

流传与装裱

今日所见,本幅1-4行之间没有裁切痕迹,第5-9行有纵向及横向接痕,可见已经过前人重裱。细察接痕,可知“领华”原在“壶”字下方、“欲为十”原在“兴”字下方、“使一身闲”原在“端”字下方、“闲”字下方仍有余纸。若以本幅第1-4行为准,并参考其他宋代尺牍录诗的章法,试作复原,则本幅原来的尺寸很可能大约是长32公分,宽27公分。《竹前槐后》这首“小诗”,原来只写了3行。此外,“闲”字下方余纸和另纸接缝处钤“鲜于枢伯几父”骑缝印,可见本幅最晚在鲜于枢(1246-1302)的时代已经重裱。按鲜于氏曾在1284年重装故宫博物院藏唐颜真卿《祭侄文稿》来看,或许他正是重新裁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