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样性视角下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发展

2024-11-10 00:00刘安丽
艺术大观 2024年22期

摘 要: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变革迅速、信息交流愈发频繁、文化创新转型脚步亦是越来越快。伴随着各种新型文化形态的持续涌现,多元文化发展趋势越发显著。在文化多样性视角下,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得到了更充分认可,以嘉陵江流域为代表的原生态音乐要想在当今文化大环境中获得可持续发展与突破,必须积极调整和改变原有理念和路径,主动去适应新的发展节奏,在保留原生态音乐精髓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2-0-03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是这里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它以独特的表现技巧,丰富的创作手法,以及质朴真挚的感情,在嘉陵江流域民族艺术百花园中绽放异彩,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嘉陵江流域各族人民一代又一代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随着岁月的变迁,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因保护理论研究欠缺、原始资料流失、创作生态环境缺失、传承队伍力量薄弱等因素,造成在保护与传承中产生与时代需求不适应的矛盾,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发展生态不容乐观。

一、人类学视角下对文化多样性的解读

从人类学角度来分析,文化多样性应属于核心性质概念,具体指的是人类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形式以及文化价值差异。文化多样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人类所共有的精神财富,正是因为文化的多样性,人类社会才会变得如此丰富多彩。首先,文化多样性代表着人类创造能力与适应能力的提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环境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不尽相同,也因此出现了与时代相契合的阶段性文化模式和价值理念,同时也因此有效提升了人类多维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文化多样性在持续推动着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学习以及影响。文化本身是共通的,不同文化之间并没有完全清晰明确的界限,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够感受到文化之间的不同。当不同的文化发生碰撞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会对对方所处的文化体系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恰恰便是推动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交流沟通的内在驱动力量,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了进一步接触和互动,文化的变迁和创新便由此诞生了,这也是新的文化风格和内容得以持续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文化多样性发展对于保护传统以及遗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每一种文化背后蕴含着与之相关联的历史、政治、经济等内容,即文化是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保持和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实则也是在保护传统、尊重传统。当然,文化多样性发展过程中也正在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随时都在承受着标准化、同质化的威胁,很多地区的一些特色文化逐渐被主流文化所取代,主流文化的强势地位使得一些相对弱势的地域文化生存与发展岌岌可危,保护弱势文化群体权益是现阶段文化传承与保护领域亟待完成好的一项重要任务[1]。

二、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

(一)保护理论研究欠缺

据了解,目前关于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专项保护理论研究工作并不多,而且很多研究工作都停留在相对表面的层次,即并没有对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背后的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挖掘vf/MII43W0mAqh7KMiBmrA==和研究,虽然也有在分析和总结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特色,但真正能够发挥参考和传播作用的理论研究成果可谓少之又少。

(二)原始资料流失

不管是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还是其他种类的原生态音乐,其在当今社会中早已经不是主流音乐,社会地位与影响力的持续下降亦会影响到原始资料的保存与传承。社会变革与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导致了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原始需求和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还有,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多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这种上下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很容易发生失传的情况[2]。

(三)创作生态环境缺失

近些年,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原生态音乐正在面临着来自原生环境的巨大变化。城镇化的推进、旅游景区环境、舞台传媒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等次生态环境的改变,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原生态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强大影响,不得不承认,当前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本质特征已经呈现出逐渐丧失的趋势,创作生态环境的变化使得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发展受到严重阻碍[3]。‌

(四)传承队伍力量薄弱

从现阶段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传承队伍力量来看,现状并不容乐观。其中,传承断层问题最为突出,之前口传心授的传统传承模式使得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传承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加之现在的年轻人对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关注度很低,很少有新一代年轻人愿意去接续这一传统音乐类型。

三、文化多样性视角下推动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积极保护与传承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

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被视为上天留给人类的瑰宝,其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为了防止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随着社会的变迁而被同化直至消亡,相关主体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去做好传承与推广,让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可以接触、了解到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4]。

其一,加大对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投入。国家及政府相关部门要持续加强对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制度建设,适时适当增加保护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经费的持续性投入比重,明确保护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具体范畴,并严格遵循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自身的传承规律。此外,政府可牵头组建一支兼具专业素质、工作责任心、奉献精神和组织能力的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保护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由该工作队伍全力负责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保护与传承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

其二,借助网络力量,搭建网络平台。设计开发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保护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信息发布系统软件,完善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保护档案、信息数据库,使之成为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保护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立集工作平台、宣传教育和检索服务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数字网络,为嘉陵江流域文化建设和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保护提供良好的资源共享环境[5]。

其三,‌完善保护机制,强化传承措施‌。建立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传承人申报、审核和命名、表彰、奖励机制,鼓励传承和传播优秀传承人。设立“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奖励、扶助金”,使传承人得到真正的保护和支持。建立“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保护区(保护点)制度”,依照不同级别将保护经费纳入预算,用于传承和保护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

其四,加大对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教学开发力度,借助教育力量来做好保护传承。充分发挥专业院校以及社会科研机构中专家学者的作用,加强对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及其保护传承的认定、保存、传播和研究,使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得以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规范进行。还有,要引导和支持高校参与到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保护与传承机制构建任务中,借助高校专业优势对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来进行深入研究与有效保护[6]‌。

(二)推进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市场化发展

在市场中立足才是原生态艺术长久发展的关键。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市场化是推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有效传承的重要路径之一。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在传播的过程中已经体现出一定的市场潜力和号召力。这种号召力不是来自新鲜和猎奇,而是来自原生态音乐特有的文化底蕴,它生动地展现了当地的生活形态、艺术形态,体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通过这样的市场化运作不仅能够提升原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社会影响力,还能为其带来经济价值,进而促进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持续发展。

其一,树立正确的市场认知和态度。针对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市场化发展目标,树立正确的市场认知和态度是重要前提。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市场化发展不仅要有大众文化视野,同时也不能失去原生态文化本位,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要在市场中获得自己的地位,不能以改变自身特点为代价。那么,打造原生态音乐就需要在产品中充分展现出本土特色,而不可仿照市场中某些产品对原生态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造[7]。

其二,创新音乐创作与表现形式。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所具备的一系列原生态特色,可谓有利亦有弊,原生态特色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其音乐传播和推广遭遇地域局限,受众空间会相对小一些。因此,要想将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就必须进一步创新和改变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创作与表演形式,比如,可以尝试将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与摇滚、电音等现代元素进行融合,或将民族与流行唱腔结合,以使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更符合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审美标准,以此来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其三,在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市场推广中,视觉设计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保证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自身品质的同时也需要高度重视外在形象包装与设计,通过精心设计的封面、字体以及配色方案来让其展现出更强的视觉魅力,这也是吸引受众的一个有效切入点[8]。

其四,制定符合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市场推广方案,这对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市场推广与传播效果有着尤为关键的影响。在制定推广方案的过程中,相关主体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适时适当提高社交媒体的应用比重,将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置于各类社交媒体中去讨论和分享,以此使得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获得更高的曝光率。此外,还需主动寻求与权威音乐评论家的合作,增加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被报道和评价的机会,这对于提升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促进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与文旅发展融合

跟着音乐去旅行已然成为当下一种潮流,“音乐+旅游”的新业态更是受到了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追捧与喜爱。那么,在推动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相关主体不妨尝试从该方向着手,促进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与文旅发展的融合,深挖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中的民俗元素以及其他旅游资源,让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在文旅领域得以保留和传承[9]。

其一,强化嘉陵江流域文旅的音乐赋能,将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充分渗透到当地文旅领域中,对原生态音乐进行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使其转变为嘉陵江流域文旅的一大优势和特色,借助文旅来传承和发展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

其二,打造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专属IP,以此来提升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知名度。比如,可尝试在原有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曲目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作,全力打造一首歌曲来带动嘉陵江流域的文旅热度,吸引更多人对嘉陵江文旅以及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关注。

其三,举办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主题音乐节活动,以原生态音乐为核心,精心打造和举办各种风格与类型的音乐节活动,将其纳入嘉陵江流域文旅产业的组成部分,进而有效推动和促进嘉陵江文旅与原生态音乐的融合发展。

其四,顺应精品化发展趋势,立足嘉陵江领域旅游与音乐现状,创设“音乐+文旅”的新形态,通过内容联运、景区联动、自制IP等多种方式,塑造“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文旅”的不同形态,拓宽音乐产业的商业边界,为当地音乐和文旅市场带来整体升级。

其五,借助先进科技设备来打破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固定呈现方式,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以及对评判音乐的标准来创新原生态音乐的方式,重新焕发出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激情与活力[10]。

四、结束语

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再次受到关注和重视不仅是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时代文化价值觉醒的体现。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得以发展的背后是多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多种力量并驾齐驱向前推动的目标。相信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未来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以嘉陵江流域为代表的整个原生态音乐系统也将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与突破。

参考文献:

[1]刘鸿兵.资源保护与发展背景下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的发展路径[J].环境工程,2023,41(08):后插38.

[2]杨明昕,惠凡,杨婷钰.听!乡土与时光的歌——原生态民歌的存续困境与传承之道[J].当代音乐,2024(06):183-186.

[3]张潇潇.乡村振兴视域下原生态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2,39(11):85-89.

[4]陈丽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大理白族原生态音乐的嬗变为例[J].今古文创,2023(21):89-91.

[5]刘心怡.乡村振兴视域下原生态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J].黄河之声,2023(24):24-27.

[6]黄丽冬.回顾,直面与更新——读《后集成时代的中国民间音乐(下)》对民族民间音乐现状的三省[J].当代音乐,2024(01):186-188.

[7]陈圣争.原汁原味原生态 精研义理焕新姿——评《原生态歌谣修辞研究——以云南诸民族为例》[J].社会主义论坛,2024(02):58-60.

[8]邓韵.嘉陵江流域阳戏音乐的建构与分析[J].文化产业,2023(07):64-66.

[9]朱惠强.《嘉陵江上》艺术表现力诠释[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1):91-96.

[10]何一民.在新时代重构现代成渝文化共同体——成渝双城的历史文化特质及形成机制分析[J].现代艺术,2022(07):60-61.

基金项目:重庆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嘉陵江流域原生态音乐的文化传承与价值研究”(项目编号:WL24YB04)。

作者简介:刘安丽(1983-),女,重庆人,博士在读,副教授,从事音乐教育、钢琴演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