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批注式阅读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能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主观意志行为,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教师的分析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应引导学生在深刻的情感活动以及主动的思维中,深化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和领悟。”这句话表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将重点分析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运用批注式阅读法,以期优化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课前准备,引导自主批注
在教学过程中,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应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文本内容。而批注式阅读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预习任务,鼓励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法记录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例如,在教授《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使用批注式阅读法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预习指导,如鼓励学生批注原文中的精彩词句,并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应限制学生的批注思路,应允许他们自由发挥,这样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面对这种开放性的预习要求,学生通常会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产生更多精彩的批注。如,有的学生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会:“在阅读课文的第一段时,我注意到了‘常常’这个词,它表明了一种习惯性的行为,体现了作者对观看日出的深厚情感。如果去掉这个词,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无法充分表达作者对日出的喜爱和执着。”还有的学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了批注:“虽然日出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作者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太阳从海平面缓缓升起的情景,使整个句子充满了韵味,令人难忘。”
二、立足教学目标,批注重点
教师在引导学生使用批注式阅读法进行文本阅读时,如果学生将大量精力集中在文本的细节上,虽然他们在书本上留下了大量的批注,但这些批注往往较为随意,与文本的核心内容关联不大,这会导致阅读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学生的阅读收获也比较有限。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围绕文本的重难点进行批注。在批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探究文本内容,从而实现真正的高效阅读。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梳理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草船借箭过程的详细分析,体会诸葛亮的智慧。因此,在课堂上实施批注式阅读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批注的方向给予指导:①哪些段落解释了草船借箭的原因?②诸葛亮是如何实施草船借箭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③草船借箭的结果是什么?④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机智?⑤如果让你评价诸葛亮和周瑜等人,你会怎样评价?⑥文中哪些句子能体现出周瑜的嫉妒和多疑,以及他的深思熟虑?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批注符号来完成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批注和探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批注效果和质量,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难点。
三、批注精髓,促进读思融合
在批注式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仅从词汇、句子、段落、结构、主题和情感等多个角度对文本进行赏析,将会使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核心。实际上,批注式阅读法不仅是一种阅读策略,更是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批注的同时进行深入思考,通过阅读与思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批注,以确保批注阅读的效果和深度。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课时,教师可从以下角度切入:“文章的标题是金色的鱼钩,可在原文中作者提到鱼钩的外形是“长满了红锈”,它不可能散发出金色的光芒,这样明显矛盾的说法究竟是作者的笔误还是另有深意?”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心生疑惑,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份疑惑重温课文,深入思考:“金色的鱼钩究竟意味着什么?”“作者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命名文章?”“作者想通过金色的鱼钩表达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教师要求学生圈画出与问题相关的重要词句,并写下自己的疑惑和思考。通过带着问题思索,学生写下了更具针对性的批注,如“金色的鱼钩在课文中指的是老班长如金子般宝贵的品质,为了让战士吃饱饭,他宁愿嚼着鱼骨头充饥,即便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这种崇高的品质让人动容!”“我们平时吃鱼卡着鱼刺都极为痛苦,难以想象老班长承受了怎样的痛苦才做到这一切,老班长真是一个伟大的人!”通过边阅读边思考,学生的批注更具针对性,也更加深刻。
四、循序渐进,提升批注质量
在阅读教学中,“循序渐进”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按照从浅到深、从表到里的顺序进行阅读,二是阅读应量力而行,避免贪多求全。在实施批注式阅读时,同样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时,应从细节入手,指导学生按步骤进行批注,让学生逐步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技巧。这样能够逐步提升他们的阅读效果。
例如,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引导学生:首先,初读文本。在学生第一次接触文本时,教师要求学生将批注的重点放在文章的基本词句上。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对生字词进行注音和解释,标记段落序号,并画出文中的关键句子或中心句等。这些批注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准备。其次,再读文本。在学生第二次回顾文本时,教师要求学生将批注的重点放在文章的细节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上。例如,为什么外祖父在教“我”诗词时总是泪流满面?他悲伤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批注旨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精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批注文章的精髓,包括好词佳句以及值得借鉴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细节。通过上述分步指导,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提高批注阅读的效果。
总之,批注式阅读是一种创新的阅读方法,它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批注的方式亲近文本,理解文章的情感和主题,掌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使他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王银萍(甘肃省玉门市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