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占据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决定了教学质量,还深刻影响着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授课前需剖析文本内容,从教材编者、文本内容、作者意图,以及学生视角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解读。这种多角度综合分析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立足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肩负着语言学习与育人的双重使命,其教学目标深植于教材中。因此,教师在解析教材课文时,应全面理解教材、单元乃至每篇文章的理念。同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明确每篇文章的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与单元内其他文章的内在联系,以此明确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以《匆匆》一文的教学为例,从单元整体角度来看,这一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习作要求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因此,文本解读的重点需放在抒情方法的探究之上。《匆匆》一文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体悟”和“识别关键句段,领悟作者情感表达的方式,并模仿第三自然段表达个人对时间流逝的看法”,这些目标能够指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内容。例如,从开头的排比句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遗憾;通过中间部分的细腻描述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惆怅与忧伤;从文本结构的首尾呼应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情感表达的不断加强。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教师需综合考虑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和教材的整体编排意图进行多维度解读,并将这三方面的教学指导融入文本分析中,发掘其中的教育价值,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立足文本,感悟文本的“原汁原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和育人功能的落实都是以文本为载体实现的。也就是说,编者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来编排课文的,这就彰显了文本的教育教学功能,而又“隐藏”了潜在的教育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仅要按照教学目标和教材编者的预设路径进行,还应基于文本自身进行分析,致力于发掘文本内在的教育价值,探索其本质的内涵和表达目的,从而深刻体会文本的原始魅力,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
以《金色的鱼钩》一课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所属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理想与信念”,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分析外貌、神态、行为等描绘来发掘人物的品质。作为一篇小说,其解读需围绕小说的核心元素:人物、情节和环境,同时,作者的情感深深地嵌入这三个要素之中。因此,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应以人物为中心,紧密关注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特别是老班长的语言、动作及表情等细微之处,以此深入理解人物性rLRWBb2MiyFwAjQa5jCTlCcLOj+TfYobN31X8GGlP24=格,感受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例如,文章中对老班长外貌的刻画展现了一位坚韧不拔的老革命者的形象:他让生病的同志喝鱼汤,自己却艰难吞咽草根和鱼骨的场景,充分体现了他忠诚于党、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这些细节描写都能成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情感的关键点。
立足文本进行解读,并不是要抛弃课程标准与编者意图的规定而进行单纯的文本解读,而是要通过立足文本进行更为客观且全面的解读,深入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教育教学资源,领悟文本表达的内涵,从而进行更为充分且高效的文本教学。
三、立足学生视角,揣摩学生的阅读心理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独特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见解。因此,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视角去理解和感受文本内容,思考学生可能会如何理解文本,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和感悟。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更好地分析、评估、引导和调整教学策略,使文本解读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从而促进他们个性化的理解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的教学为例,这篇短篇小说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面对船只失事的紧急情况时,冷静指挥乘客和船员成功逃生,最终自己随船沉没的故事。学生将如何理解这一情节,以及他们对船长的行为有何看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解读时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考虑他们的思想、认知和情感状态。如,通过对比船长与乘客的表现来感受船长的沉着冷静;通过对话分析领悟船长的智慧和自我牺牲的精神;通过动作描述理解船长与船共命运的决心。经过以上分析,学生会对船长的命令和最终的选择有什么样的感受和疑问?这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进行深入解读,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以增强文本解读的实用性。从学生视角进行文本解读,不仅能使解读更贴近学生实际,促进有效教学,还能帮助教师预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或产生的问题,从而确保文本解读的实用性和高效性。
四、立足作者,深入探究文本的真谛
在进行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需从作者的角度出发,结合作者的经历、创作背景及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深入分析。这样的解读能够更加接近文本的真实含义,从而减少解读过程中的偏差。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以《那个星期天》一文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节选自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文章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生动描绘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春日的早晨,满怀期待地等待妈妈带他出去玩的情景。为了深入理解这篇文章,教师可以从作者的角度出发,细致分析文中的各种细节描写,包括环境、动作、语言、心理、神态和感受等,旨在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
例如,文章开篇的“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背景设定,更传达了小男孩内心的兴奋与期待。随着故事的发展,文中多处出现的内心独白,如“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等,直接展现了小男孩心情的变化,从期待到焦急,再到失望。此外,作者通过描述一系列具体的行为,如跳房子、凝视云彩的移动、拨弄蚁穴、反复翻看已经看过无数遍的画报等,细腻地表达了小男孩在等待中的无聊和焦虑。
教师从作者的角度进行文本解读,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进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这样的解读不仅能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
总而言之,在进行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来实现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深入分析,还应尝试融合多种视角进行综合解读,以确保解读的全面性和高效性。教师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意义,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吴碧滢(南通市通州区家纺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