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融入支架式教学

2024-11-10 00:00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4年11期

阅读不仅是学生提炼信息、积累素材、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还是他们发展思维和培养情感的重要途径。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并在语文课堂中融入支架式教学这一有效的教学策略。

支架式教学策略的核心在于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理解能力。在这一策略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借助导学支架、情境支架、图文支架或互动支架等不同类型的支架完成自主阅读和深度理解。导学支架主要通过提供阅读指导或问题清单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和阅读重点,引导他们有目的地阅读。情境支架是通过创设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图文支架是利用图像、图表等视觉元素,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文本内容。互动支架则强调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强化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本文将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实施路径。

一、搭建导学支架,明确阅读目标

导学支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旨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深度学习。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和阅读重点,还能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和提炼文本的关键信息和难点。通过使用科学合理的导学支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并尝试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在实际教学中,导学支架常应用于导学案、课外读物和背景资料中。教师可以结合前期对教材的分析,精心设计课前预习任务,利用导学支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指导。教师应注重课前预习环节,巧妙地将导学支架融入其中,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参与度。

以《观潮》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其一,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以及细腻的笔触。其二,提炼“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这几个时间节点,跟随作者的脚步体会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的全过程。其三,代入作者的视角,体会作者对于钱塘江大潮的惊叹与热爱。根据重点问题,教师设计相应的预习清单。其中,针对第一个问题,学生需要以批注的方式,先圈画出陌生的字词,再查询对应的读音、释义和应用场景。针对第二个问题,学生应跟随清单指引,先找出文中代表时间的词或词组。针对第三个问题,学生可以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加入学习群,通过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思考。

二、搭建情境支架,提升教学效率

支架式阅读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文本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的思维引导和支持。受年龄等因素的限制,小学生往往难以自主提取阅读文本中的关键信息,无法全面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为此,教师应遵循情境教学法的理念,将丰富的情境元素融入支架式阅读教学中。通过情境化的引导,学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或是在故事情境的引导下,分析故事的发展意图,探究作者的写作技巧。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还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

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提出的背景,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辅助学生自主提炼故事情节。教师提出问题:“文中主要讲了几件事?表达了周恩来什么样的情感?”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依次总结文章写了三件事,分别是“在修身课上,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疑惑中华不振”“周恩来目睹国人备受欺辱的事实”,教师可以用“角色代入”的方式搭建情境支架,请学生自主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背后的意义,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三、搭建图文支架,促进深度阅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将阅读简化为对词、句、段的理解。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教师要有意识地搭建图文支架,循序渐进地衔接教学环节。受年龄限制,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相对有限,且缺乏抽象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图文支架,并配以生动的图片、视频内容还原文本中的情节。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源的对比,学生能够转换角色定位,将自己代入书中的人物,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升阅读能力。

以《白鹅》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解决两个问题:一,学会抓关键句,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体会作者运用的对比、明贬实褒等表现手法。针对文本中隐含的表现手法,教师可以将完整的文本内容分割为多个经典句子,并设计详细的分析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可以从关键句中明确作者笔下的白鹅是怎样的形象,当他们初步总结出作者的描写方式后,教师再展开追问:“作者对于白鹅有着怎样的情感?”借助观点的分享以及书中插图,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明贬实褒的写作手法。

四、搭建互动支架,加强师生互动

良好的示范能够为学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供较高的标准。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并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教育价值,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通过高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让学生从互动交流中感知自己的学习潜力和实际表现,并优化自己的思考过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位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提炼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坚持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原则,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首先应秉承读写结合的理念,引导学生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提炼其中的写作技巧并提出问题:“作者游览了何处?”“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作者对于游览的感情、态度是什么?”“作者产生了哪些思考?”“你在春游的时候都游览过哪些景点?”接着,学生分析文中内容,完善知识架构,并调动生活经验,介绍自己的一次春游经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应用应注重灵活性、创新性和适时性。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多种类型的支架,如导学支架、情境支架、图文支架和互动支架等。这些支架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高效互动。支架式教学能够让学生逐步构建起对作者行文思路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态度和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殷莉(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长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