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析在中风后偏瘫治疗中实行针灸结合标准化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色球平均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标准化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配合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实验研究,观察组比对照组BBS、FM分值高,而NHISS分值低,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高,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实行针灸结合标准化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机体内血液流变学,恢复其肢体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预后和生存质量,凸显其价值,具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中风,偏瘫,针灸,标准化康复训练,神经功能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20.056
0 引 言
脑卒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大部分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后,仍会留下一些后遗症,对其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会增加其身体和心理负担,因此,对这类患者予以安全、高效的治疗非常关键[1-3]。有研究表示,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综合康复锻炼,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27IDqNHGuM/GSfvXBn1oMw==活质量[4]。中医认为,中风是由瘀血、肝风、痰等病理原因所致,“神失其所”而发病。脑部受损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予以针刺疗法,能够对人体的经络穴位起到一定的刺激效应,从而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提升疗效。有研究人员认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疗法对中风后偏瘫患者有明显的疗效。本文对中风后偏瘫治疗选择针灸结合标准化康复训练的疗效做进一步研究验证。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色球平均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本研究已通过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6~74岁,均值(51.71±3.84)岁;病程:3~15 d,均值(8.44±2.44)d;患肢障碍部位:右侧和左侧分别为18例和17例;
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5~77岁,均值(52.18±3.99)岁;病程:4~16 d,均值(8.78±2.35)d;患肢障碍部位:右侧和左侧分别为19例和16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上差异小(P﹥0.05)。
纳入标准:(1)确诊疾病,单侧肢体肌力不足3级;(2)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3)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后于知情书上签字;(4)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排除标准:(1)发病时间超过3周;(2)伴严重器质性疾病者;(3)其他病症导致的肢体功能受限;(4)存在康复训练或针灸治疗等禁忌证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标准化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配合中医针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现代化康复训练。20~40 min/次·d,持续30 d,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1)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以被动活动为主,诱导主动活动为主,并对患肢的位置进行合理的定位。2)中度康复训练。在患者运动能力得到改善后,进行下一步训练,如体位转移、平衡训练等,同时进行推辊、拔木钉等锻炼。3)后期康复训练。在肌肉力量增强后,配合辅助行走等辅助工具,并进行日常运动锻炼,如饮食、如厕、洗漱等。4)其他疗法。针对面瘫、构音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患者,采用面部肌肉训练、单音节或多音节训练、吞咽肌肉训练等方法,予以有目的的康复训练。(2)针灸时间和穴位。针灸时间为30 d,穴位选择内关、水沟、太阴、极泉、尺泽、委中为主要经穴。(3)治疗方法。1)风痰壅塞,以丰隆,合谷法。2)肝阳亢盛,加太冲,太溪,肝阳亢盛,阳暴亢。3)气虚瘀血证,加气海,血海。4)阴虚风邪,加用太虚,肾俞穴,补阳。5)上肢不遂,加用肩髃、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等穴位。6)足痛,加环跳,足三里,阳陵泉,昆仑。7)舌强舌弱,加哑门,通里,廉泉。8)偏侧,加合谷、地仓、颊车、太冲等。9)足内翻,加上悬钟,丘墟。10)足外翻则加太溪和中封。11)眩晕,加完骨,风池,天柱。12)复视,加天柱,风池,睛明,球后。13)大便不通者,加支沟、丰隆穴、天枢等穴。(4)针灸手法。1)内关:运用扭转、旋转、泄力的方法,也就是由左、右、右旋,使之自然回缩;向右旋转,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之自然收回。用双侧同步进行提插术,并在同一时间进行一分钟的施术。2)水沟:采取雀啄的方法。针身扎进腧穴后,顺时针旋转360°,让肌肉纤维围绕着针身旋转,然后用雀啄法,直到眼睛被泪水浸湿为止。3)三阴交法:采取拔插补法,即快速前进,缓慢回撤,使针灸感觉脚趾,使肢体有控制不住的动作,以患侧抽搐3下为宜。三阴交穴只对患侧穴进行针刺,而非健侧穴。4)极泉:按照天泉穴的结构,针灸的时候,要向下1~2寸,避免腋下毛发,选择最多的部位。以拔、泻为主要治疗方法。5)尺泽:以插泻法,由肘部至指尖,或由手部向外旋转,每一次为一组。6)委中:患者采用俯卧位,提起患侧足踝关节,用右手托住患侧踝关节,以患者肘部抵住患肢膝部,穿刺后,针头朝外侧15°,每次1~1.5寸,采用提、拔、下、足三下为宜。除极泉和委中外,其他各穴均不施针,针灸取气后,每隔30min一次,每5次为一组。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指标含显效(医治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无病残)、有效(医治后,神经功能有所改善,有病残)、无效(无上述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对患者医治前后肢体平衡功能、肢体活动和肢体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和对比,其中BBS、FM分数越高,则肢体恢复越好;而NHISS分数越低,则肢体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3)观察实验后的生活质量状况,指标含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以FS-36量表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数高则表明生活质量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软件将实验数据妥善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时,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时,进行卡方检验,差异明显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高(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两组BBS、FM、NHISS评分对比
观察组比对照组BBS、FM分值高,而NHISS分值低(P﹤0.05),详细数据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指标均比对照组各指标高(P﹤0.05),详细数据见表3。
3 讨 论
中风发病急,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发病后由于大脑的血液循环受到破坏,或者是受到血肿的压迫,导致周边组织的低灌注和低代谢,从而引起大脑的不同程度的损伤。大部分患者在得到很好的治疗后,仍然会留下后遗症,如偏瘫。脑卒中偏瘫以一侧肢体瘫痪为主,约占5%~7%,可伴有口角歪斜、语言障碍等临床表现。研究表明,大脑是高度可塑的。因此,早期予以主动的康复锻炼可以促进脑内的代偿与重塑,促进残存的脑细胞的激活,同时还可对受损的运动神经元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从而达到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中医学认为,中风后偏瘫的病因很多,包括阴阳失调、经络淤滞、气血逆乱等,以脏腑功能失调、经络不通等为特征,易致四肢麻痹,在中医上将其归为“偏风”“风痱”等范畴。中医学把人的身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内外循环的联系,五脏和六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治疗中风时,可通过针灸来刺激穴位,调节阴阳,疏通气血,帮助大脑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关节僵直的情况,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高,且BBS、FM分值和生活质量评分高,而NHISS数值低,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采用针灸结合标准化康复训练方式,可提高临床效果,并使得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效改善。这是因为根据中医观点,对中风患者运用针灸疗法,可增强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增强局部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此外,在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针灸疗法,可提高康复的疗效,起到醒脑开窍、滋养肝肾的作用,增强对身体的控制力,从而恢复得更好。本文选择内关、水沟、太阴、极泉、尺泽、委中为主要穴位。内关具有调节精神,使血液流通的作用。水沟穴具有清脑、通神、理气的功效。三阴交能滋养肝脏和肾脏。极泉、尺泽、委中的主要功效是疏通四肢经络,行气活血。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合适的腧穴,才能确保用药的针对性。针灸上述各穴位,可发挥开窍醒神、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功效。针灸对改善脑代谢和改善大脑功能有明显的优势,配合标准化康复训练,可加快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并提高生活水平。
综上,针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实行针灸结合标准化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机体内血液流变学,恢复其肢体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预后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丹.标准化偏瘫步道设计在脑梗死患者运动康复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标准化,2023,3(22):277-280.
[2]陈昶.康复训练联合分期针刺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大医生,2023,8(24):4-6.
[3]周志强,巢卉芳,黄华平.针灸配合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3,39(11):2241-2243.
[4]钟豪,朱雷敏,张志明,等.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3,39(12):2471-2472.
作者简介
陈丽侠,本科,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脑卒中的针灸康复治疗。
(责任编辑:刘宪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