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教师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将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86名外科护理学生纳入研究,选取时间为2021年6月—2022年12月,所有入组学生均以随机数字表形式划分,其中43名数据纳入对照组,另外43名为研究组。上述不同组别分别实施常规教学措施、教师标准化病人带教。分析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教学措施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考核成绩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有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教学效果各指标均较高(P<0.05);组间满意度差异分析显示研究组较高(P<0.05)。结论:教师标准化病人的实施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且学生满意度高,可加以推广。
关键词:外科护理实践教学,教师标准化病人,考核成绩,教学效果,满意度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20.051
0 引 言
外科护理是一门以临床病人为中心的实践性课程。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护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也随之增加[1]。现有的临床技能培训已不能满足高质量的教学要求。教师标准化病人是一种新型教学措施。该教学模式通过选择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教师,经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成为标准化病人,准确再现病人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进而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至实践中[2]。同时,作为病人的老师可以真正感受到学生的表现情况,并对其进行针对性评价和指导[3]。本文主要对2021年6月—2022年12月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共计86名外科护理学生进行分析,研究教师标准化病人的教学价值,以期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名外科护理学生选取开始时间为2021年6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12月,在随机数字表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名。
对照组:男10名、女33名;年龄范围19~23岁,均值(21.53±0.47)岁;受教育程度:大专27名,中专16名。
研究组:男11名、女32名;年龄范围20~23岁,均值(21.59±0.40)岁;受教育程度:本科27名,大专16名。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实施教学活动。第一周,了解科室规章制度,熟悉科室环境、工作职责。第二周,讲解患者入院健康教育指导方法以及相关操作。第三周,巩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第四周,总结前三周实习情况,对未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及时提出,准备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了解其学习及教学效果。
研究组实施教师标准化病人带教。(1)各教学教师召开会议,讨论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主题,根据主题分工协作。例如:总结针对患者实施的护理操作、收集患者遇到的问题、回顾数据、观察患者表现等。(2)标准化培训和评估。患者应根据所编写的剧本对其教学教师进行评估。标准化病人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临床表现有生动的解读。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教学。规范化患者只需按照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剧本大纲进行操作,无需严格重复剧本。(3)教学过程。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每周一次教师标准化病人,提前两至三天给学生提问,复习相关知识。第一周,作为新入院患者,教师标准化病人的督导护士需要收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进行健康教育。教学教师站在患者和家属的角度提问,根据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并补充相关内容。第二周,教师标准化病人为术前患者,监护护士需对教师标准化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术前注意事项等,还应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采取心理护理。第三周,教师标准化病人为术后患者,主管护士应移交麻醉科护士,注意观察病情,并能及时采取护理。同时,要准确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通过向家庭成员提问,学生可以加深印象,培养其沟通技巧,改善护患沟通能力。第四周,教师标准化病人是康复出院的患者,监护护士需要提供出院指导,主管护士需要教其如何护理引流管。为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每周更换一名主管护士,只给学生提供剧本问题,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可以鼓励学生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使其能够快速应对突发情况和家庭问题,提高其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通过四种不同的情景设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训练,并通过考核来评估教学措施的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
(1)考核成绩: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上述分值区间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成绩越好,分数越低成绩越差。
(2)教学效果:提高团队协作力、增加教学互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沟通能力。
(3)教学措施满意度打分,评分显示为0~50分,提示学生对相关教学措施持不满意态度,51~80分为一般满意,81~100分为满意。总满意度=〔(一般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和Excel 2023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均符合正态分布,数据对比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考核成绩对比
研究组的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两组教学效果对比
研究组教学效果中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2.3 对教学措施的满意度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对教学措施的满意度更高(P﹤0.05),详细数据见表3。
3 讨 论
护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护理工作者要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4]。然而,由于临床工作具有复杂性,刚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实习机会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为改变这一现状,迫切需要探索新的临床教学模式。
在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改进和提高,有利于护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临床教学中,教师标准化病人不仅要模拟患者,而且要承担导师和评估者的角色。要实现教学的成功,需要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自身能力,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
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考核成绩评分及教学效果均高于对照组,且对教学措施的满意度高。原因主要为,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的实施从第一周开始就有具体的任务,在日常工作中,为了回答“患者”的问题,学生需要注意观察,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加强与其他同学合作和讨论,查阅大量的信息,独立思考。在场景模拟中,教师标准化病人通过精湛的演技和丰富的经验,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思维进行指导,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来解决问题,然后进行评论和反馈,在实践中反复应用知识,不断识别和完善,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更好地应用至临床护理工作中。
除此之外,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的实施通过情景模拟,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提升沟通能力,与患者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效果。同时,通过对患者进行评价,了解其存在的护理问题,采取护理措施,理论联系实际。以往常规教学措施的实施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花费更多的时间复习材料、思考、讨论,这可能会让学生觉得任务繁重,但通过教师标准化病人的实施,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兴趣日益浓厚,与教学老师的交流也逐渐增多。除此之外,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根据要求表演不同性格和疾病的患者,让学生解决不同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团结协作,与老师良好沟通,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5]。
综上所述,教师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教学效果好,可以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静,朱琳,刘莉,等.“短视频+知识”联合教师标准化病人在肝胆外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2):107-109.
[2]丛小玲,杨艺,沈娟,等.教师标准化病人联合高仿真设备在外科护理情景模拟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0,18(7):878-881.
[3]任洁娜,蒲莹,周琦,等.基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的教师标准化病人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9,18(9):72-74.
[4]陈露露.标准化虚拟仿真教学在护理临床实训教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2(18):190-193.
[5]陈玮.标准化病人联合“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6):233-236.
作者简介
郭萍,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外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
(责任编辑:刘宪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