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医学教育的持续改革,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已成为关注焦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建设是确保培训质量和提升学员能力的关键,当前课程与学员需求及胜任力要求存在不匹配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旨在构建以胜任力为核心的三年制课程体系,涵盖公共、专业和实践课程,并细化医患沟通内容。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建立案例库及配套教材,严格管理实施,提升学员参与度,完善课程,并建立与胜任力相符的考核方式。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体系构建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20.049
0 引 言
随着医学教育的持续革新,以系统为核心、以岗位胜任力为指引的教学模式日渐受到人们关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其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施直接关系到学员的学习效果及未来的职业素养[1]。当前,住培课程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与实际临床需求脱节、培训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也制约了医疗卫生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本研究旨在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石的住培课程体系,通过制定实用、有效的培训课程,全面提升学员的岗位胜任力,以更好地服务患者,推动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1 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现状分析
住院医师作为医疗体系中的中坚力量,其岗位胜任力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健康[ 2]。孙宝志等人[3]明确指出,我国临床医师应具备的核心胜任力涵盖多个方面,如临床技能、扎实的医学知识、高效的团队合作、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优质的医疗服务、疾病预防意识、高尚的职业精神、健康促进能力、信息管理技能、学术研究能力及持续终身学习的态度。
基于岗位胜任力视角下的住培课程模式,对于提升医疗行业的整体水平和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4]。这种课程模式强调以住院医师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全面培养其临床技能、医疗知识、沟通技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住院医师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环境,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5]。此外,这种课程模式还注重培养医师的职业精神和道德素养,确保他们能够以患者为中心,恪守医德。因此,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住培课程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医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更对整体医疗质量的提升和患者健康的保障起到了关键作用。
2 我国住培岗位胜任力现存问题
(1)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岗位胜任力培养要求。当前,住院医师培训中的人文教育环节相对较弱,课程内容较为宽泛,且教学大纲对教学方法及课时安排的规定不够明确,使人文教育的缺失问题逐渐凸显。不论是并轨培养的研究生还是单一身份的住培学员,在岗位胜任力的培养上都存在短板。此外,当前的住院医师培训课程过于偏重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传授,对于医师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医疗纠纷处理能力等软技能的培养相对不足。这些软技能对于提升医师在实际工作中的胜任力至关重要,但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中往往被忽视。
(2)临床实践教学操作机会不足。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当前存在操作机会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医疗资源的有限性、患者数量的不可预测性以及教学医院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由于患者不配合教学、临床教师带教意愿不高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学员亲身参与临床操作的机会大幅减少,不仅影响了学员的临床技能提升,也制约了医学教育的整体质量提升。因此,必须正视临床实践教学操作机会不足的问题,培养他们的临床技能和诊断能力,进而提升医学教育的整体水平。
3 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与课程培养体系设计
参考国内外医师核心能力模型,本文提炼出医学知识、医疗技能与服务、科研与教学、健康教育与促进、职业精神和医患沟通六大核心能力[6]。课程建设是住院医师培训体系的关键部分。由于学员能力不一,课程设置需兼顾补缺与提升,以符合培训要求。基于胜任力模型设计培训课程,明确目标、内容、实施方式,以满足不同阶段学员的需求。同时,课程应注重知识的层次性、整体性与系统性,确保内容紧密衔接、逻辑严谨,从而全面提升学员岗位胜任力。
4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住院医师培训课程体系构建
4.1 明确并细化课程构建目标
第一年,课程目标的核心在于引导学员全面完成公共理论和公共技能课程的学习。这一过程中,学员不仅要深入理解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实操技能的训练,为后续更深入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年,课程目标转向专业理论与技能的精进。学员将通过系统学习,掌握更为精细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在专业领域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第三年,课程目标进一步升华,聚焦于临床教学和医患沟通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这一年,学员将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应用所学,通过实践教学以及与患者的实际沟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这样的课程设置旨在帮助学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能够胜任复杂多变的医疗工作,成为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能进行实际操作,同时擅长与患者沟通的全面医疗人才。具体课程体系构建如图1所示。
4.2 岗位胜任力视角下课程内容规划与设计
4.2.1 第一年具体课程内容
第一年集中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这些课程被划分为公共理论课和公共技能课两大类。教学管理办公室将负责统一调度和安排相关的授课教师,具体课程内容详见表1。
4.2.2 第二年具体课程内容
第二年专注于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这些课程被明确地划分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两大类。第二年将成为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提升的关键一年,具体课程内容详见表2。
4.2.3 第三年具体课程内容
第三年是专注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学生将接触到多样化的教学理论,并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这一年的学习与实践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未来教育事业奠定坚实基础,具体课程内容详见表3。
4.3 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需求复杂化,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难以满足全面培养需求。因此,创新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创新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模拟临床场景、引入真实病例讨论、实施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住院医师能够在模拟或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锻炼临床技能[7 ]。此外,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引导住院医师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学术讨论、进行文献综述等活动,提升知识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同时,创新教学模式强调医德医风教育的重要性。
5 实施策略与建议
首先,在实施住院医师培训课程体系的策略中,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提高各方对住培的重视程度。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住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确保培训体系的顺利实施。同时,医疗机构和医学教育机构也应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将住培纳入医院和教育机构的发展规划中,使其成为提升医疗质量和医学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培训质量的关键,通过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医师,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教学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最后,加强与临床实际的结合是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重要途径。培训内容应紧密围绕临床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以通过引入临床案例、开展模拟诊疗等方式,让住院医师在培训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临床技能和医疗知识,从而有效提升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
6 结 语
在医学教育日益重视实践与应用能力的今天,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一套以胜任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并辅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完善的考核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还能确保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胜任各种岗位需求。未来,将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培训质量,以培养更多具备高度胜任力的优秀医学人才,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军,臧杰,郭卫,等. 3D打印模型辅助教学在骨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4,44(2):127-130.
[2]宋桂瑜,张永明,肖琳,等.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指标提升检验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3,22(12):1892-1895.
[3]孙宝志,李建国,王启明.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4]李婷,潘朝路,金光辉,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全科医学,2024,27(16):1962-1970.
[5]沈敏,周丹,贾记锋,等.优化公共卫生硕士培养模式,提升岗位胜任力的实践路径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3,27(3):307-312.
[6]唐心怡,冯志仙.岗位胜任力与核心能力在护理领域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23,23(4):581-584.
[7]陈红,金木兰.临床病理讨论在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J].中国病案,2022,23(10):99-101.
作者简介
陈素凤,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责任编辑:刘宪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