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视角下卓越英语教师教学行为实证研究

2024-11-09 00:00:00郑梦圆
中国标准化 2024年20期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要求的“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为英语教学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英语学科的学习不再仅仅着眼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更注重学生自身能力以及品质的发展。本文以标准化视角探讨新课标下卓越教师的教学行为特征,以期为教师发展及教师培养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课程标准,卓越教师,英语教学,教学行为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20.042

0 引 言

新时代教育事业中,教师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教师发展定下了基调[1]。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想要将培育目标落到实处,对教师的行为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标准化视角下各初中一线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围绕其实际教学展开研究,希望明晰优秀教师教学行为特征,以及影响英语教师行为表征的因素,以期更有针对性地评价教学,从而有效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1 “卓越”的标准

当前,学界对于卓越教师的研究已相对完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我国对于卓越教师的研究,主要是从21世纪开始展开。为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教育部明确要求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这一政策指引下,我国的卓越教师培养理论与实践迅速展开。对于卓越教师的标准,我国白若朴提出[2],所谓“卓越教师”其实只是“优秀教师”的代名词,也可以理解为优秀教师中的更加优秀者。毕景刚认为[3],“卓越”即为“非常优秀、超出一般”之意,而“卓越教师”就是指在教师素养和能力结构等方面都优于普通教师的这一类教师,并为“卓越教师”计划提供了实施的有效策略。

学者们对卓越教师的理解各有不同,对于卓越教师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理解。且以往研究中大多将卓越教师视为量化,以教师的资格考试成绩或是职称等来进行评定,这些成绩不一定能够直接测试出教师课堂的真实表现情况,以及是否能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4],且教师的卓越可以表现在科研、管理、教学等多方面。因此,本文对卓越教师的界定将参照美国edTPA教师表现性评价系统,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聚焦于实际教学,将教学成绩优秀、教学氛围活跃、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师定义为卓越。

2 教学行为结构

教学行为的内涵大体上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指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而狭义指教师教的行为,对其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本研究认为课堂教学行为是包括教师引起的、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研究的具体内容为教师在课堂上“教”的行为特征。不同学者对教学结构有不同的划分,国外最早可追溯到弗兰德斯,他通过研究开发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描述课堂行为的编码系统、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标准以及用于数据分析的矩阵表格。弗兰德斯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言语互动过程,将教学行为具体划分为对学生的指示命令、提问、讲解、赞赏等。国内对教学行为结构的研究,以傅道春教授为例[5],他将教师行为划分为基础、技术、组织行为,具体包含教学设计、导入、讲解、提问等。

本文对教学行为结构的划分与卓越教师的选取保持一致,参照美国edT PA教师表现性评价系统,此评价量表由计划、教学、评价三大任务组成,考察了教师在真实教学情境下的表现。因此,将教学行为拆解为计划、教学、评价三大指标,每种指标涵盖具体的行为表现,计划行为包括对教学材料和学生的准备;教学行为包括导入、讲授、提问、理答、板书、结课;评价行为包括课后的作业和反馈。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首先,本文通过文献法,以“教学行为”“英语教师”“扎根理论”等关键词进行搜索,收集相关文献。其次,参照教师表现性评价系统,对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课堂观察,选取8位英语教师,在课堂观察后进行访谈。最后,通过扎根理论法,分析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情况,归纳提炼出概念和范畴,从而提出对策和建议,得出最终结论。

3.2 资料编码过程

在完成资料的收集之后,在NVivo 14软件中建立名为“卓越教师教学行为”的项目,然后,分别将资料导入进行编码。本研究将课堂观察记录与访谈转录文本作为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中提取、总结关键词进行命名,经过多次调整、修正,将所搜集资料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语句归类整合,形成标签化语句。遵照以上规则,最终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行为特征的标签,以“提问”行为为例,展示了部分转录稿的一级编码过程,见表1。

4 结果分析

4.1 卓越英语教师行为特征分析

通过对教师行为特征访谈记录的整理与分析,最终形成选择性编码,研究结果见表2。

通过最终编码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卓越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大多围绕学生兴趣或认知进行开展。导入、板书、提问等环节,教师除教学内容外,还关注到学生的兴趣、逻辑思维能力与课堂专注度。诸位教师都提到,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英语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只是单一的知识传达,也要关注学生的兴趣与认知能力的提升,这是影响课堂效率的根本所在。因此,他们在知识讲授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与学习策略。

(2)卓越教师的课后评估行为注重个体差异性。教师根据学生水平进行分层,然后通过批改筛选进行针对性辅导。也有教师提到了维果斯基的教学发展区,他们在此环节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设立不同的发展区,可以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化发展。

4.2 卓越英语教师教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上述研究发现,卓越英语教师在行为表现上有共性特征,基于此,可以分析其卓越行为的促成因素,通过对教师访谈记录的整理,得出最终的选择性编码,见表3。

根据对教师行为特征影响因素的编码结果,可构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由此形成英语卓越教师教学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基于研究结果和模型建构,可以发现以下两点。

(1)教师的行为特征由专业理念支配。其中,教师自身的专业理念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最主要因素。理念是教学行为的指导思想,一定意义上,在教师自身特征中,自身性格、职业态度或所属的气质类型,也会影响理念的发展,致使他们的教学行为显示出差异。

(2)学生群体特征对教学行为起直接影响作用。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规律的掌握上,教师只有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学生的学习规律包括认知规律和思维形式,都会影响教师对于教学行为的把握与调控。

5 结 语

在以往有关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中,已有学者论证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在教学行为上的差异性,为教师在教学行为表征方面给出建议;也有采取个案研究法对专家型教师不同课堂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度剖析,为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型提供参考[6 -7 ]。与以往教师课堂教学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对卓越教师的标准定义不同于以往的量化,更聚焦于教师在具体教学事件中的表现。根据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教师可以更注重情感、策略类教学行为的实施。同时在教师培养中,可以注重对教师理念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24-07-05].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白若朴.何谓“卓越”教师[J].教育科学研究,2017(4):1.

[3]毕景刚.“卓越教师”计划之背景、内涵及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11):33-35.

[4]罗瑾.美国教师培育edTPA计划研发效果及启示[J].教师教育论坛,2014,27(6):88-91.

[5]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行为的变化[J].人民教育,2001(12):32-33.

[6]袁绪富,郑长龙,单媛媛.专家型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特征个案研究[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23):45-52.

[7]袁绪富,郑长龙,何鹏,等.新手-熟手初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特征的比较研究——以“酸和碱”单元教学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3):87-94.

作者简介

郑梦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责任编辑: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