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验证

2024-11-09 00:00:00李荧荧
中国标准化 2024年20期

摘 要:本文采用《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 195—2023)进行方法验证研究,验证内容主要包括标准曲线、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精密度、准确度等方面,分析以上测定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9,检出限为0.01 mg/L,测定下限为0.02 mg/L,有证标准物质测试结果均在合格范围内,加标回收率在97.0%~105.8%之间,所有性能指标验证结果均满足标准方法的各项要求,本实验室具备开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氨氮的检测能力。

关键词:氨氮,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方法验证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20.032

0 引 言

水中的氨氮是指以游离氨或铵盐形式存在于水中的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和主要耗氧污染物,氨氮超标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产生毒害。氨氮是河湖健康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水中氨氮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连续流动分析法和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其中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是在规定的分析条件下,将待测成分转变成气态分子载入测量系统,测定其对特征光谱吸收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分析范围广、准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和精敏度高等优点[1]。辽宁省锦州市水文局现采用的《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 195—2005)[2]于2024年6月1作废,新标准《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 195—2023)[3](文中以下简称新标准)同时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法律以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 T214—2017)[4]的要求,辽宁省锦州市水文局组织有资质的检测人员对新标准进行方法验证,以便于其实施后正常开展检测工作。

1 方法原理

借助于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样品中的氨氮由次溴酸盐氧化剂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再由盐酸乙醇催化转变成二氧化氮气体,用载气(氮气)将产生的二氧化氮载入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的吸收光管中,在特征吸收波长处测得的吸光度与氨氮浓度之间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2 验证实验部分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材料

GMA3376型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上海北浴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仪器条件为锌空心阴极灯,工作波长为213.9 nm,载气(氮气)流量为0.1~0.2 L/min,气源输出压力为0.3~0.4 Mpa,测量方式为峰高。

硫酸(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盐酸(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乙醇(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溴化钾(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溴酸钾(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氢氧化钠(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溴酸钾混合液:1.25 g溴酸钾及10 g溴化钾,溶解氧于500mL水中,摇匀,贮存于棕色玻璃瓶,4℃以下冷藏,避光可保存6个月;氧化剂:取2.0 mL上述溴酸钾混合液于棕色玻璃瓶内,加入100 mL水混匀,加入6mL1:1盐酸溶液,于暗处静置10 min,加入50 mL密度为400 g/L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匀,待小气泡逸尽再使用,氧化剂应临用现配,配制时所有试剂和室内温度应在18~30℃;载流液:取300 mL盐酸和250 mL无水乙醇,用水定容至1000 mL,充分混匀,静置2 h以上。

氨氮标准溶液(ρ=500 mg/L,GSB05-1145-20 0 0,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环境标准样品研究所)。氨氮标准物质〔编号2005183:(1.11±0.05)mg/L;2005181:(0.702±0.049)mg/L;2005156:(0.205±0.017)mg/L〕。市售娃哈哈纯净水。

2.2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按照《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5]要求采集和保存样品,海水样品采集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20℃以下冷冻可保存7 d;其他样品用硫酸调至样品pH≤2,4℃以下冷藏可保存7 d。

2.3 试样的制备

将采集的样品摇匀,移至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专用样品管内,待测,超过标准曲线最高浓度点的样品可适当稀释后待测。对于存在干扰的样品,依据新标准规定用加热法或预蒸馏法去除干扰后再进行测定。

2.4 标准曲线的建立

将2 mg/L标准使用液放置于仪器自动进样器样品盘上,设置标准曲线系列质量浓度由低到高依次为0.2、0.4、0.8、1.2、1.6、2.0mg/L,以质量浓度为横坐标,以扣除空白后的测定信号值(峰高)为纵坐标,建立标准曲线。测定曲线回归方程为y =0.12840x-0.00672,相关系数r为0.99927,满足新标准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标准曲线至少包括6个浓度点(含零浓度点),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9的要求,标准曲线测定结果详见表1。

2.5 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的测定

按照样品分析步骤重复7次空白试验,计算平行空白试验的标准偏差,按下列公式1计算方法检出限,以4倍检出限为测定下限,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测试数据详见表3。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为0.006 mg/L(低于新标准规定的0.02 mg/L),测定下限为0.024 mg/L(低于新标准规定的0.08 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