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手段助推兴安盟牛肉高质量发展分析

2024-11-09 00:00:00冯平王娟王嘉睿赵柏全高月红
中国标准化 2024年20期

摘 要:本文从兴安盟牛肉产业现状出发,通过对牛肉产地环境、品种、繁育、饲养管理、疫病防控与治疗、屠宰加工、产品质量与检测、包装储藏运输、追溯全产业链环节的把控,分析出兴安盟牛肉的特色、肉牛发展存在的问题等,详细论述标准体系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为促进兴安盟地区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技术保障,提升了兴安盟牛肉综合附加值。

关键词:兴安盟牛肉,标准体系,高质量发展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20.015

0 引 言

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到松嫩平原的过渡区,由西北向东南有中山、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带4种地貌类型,有林区、牧区、半农半牧区及农区4种经济区划,是我区“两区两带”农业战略格局组成中大兴安岭沿麓农业产业带的重要区域。其天然牧草地占比达草地总面积的94.24%,地表水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优良,被誉成“无污染的‘绿色净土’”,是世界公认的“最佳养牛带”。优越的生态环境基础产出了优良的生态产品服务,使兴安盟成为我国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重要部分[1]。兴安盟努力践行“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重点任务,乡村振兴不断推进,科右前旗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突泉县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兴安盟大力发展牛产业,2023年,实现肉牛奶牛存栏总数在200万头以上,全产业链综合产值每年超过千亿元和以农牧结合的养殖模式,建设百万头优质肉牛规模化养殖示范基地,到2025年肉牛存栏达到170万头以上,牛肉产量达到20万吨的目标。积极对熟食制品和休闲食品等中高端牛肉系列产品进行创新研发,增强兴安盟牛肉品牌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兴安盟牛c97954a546fc9ee3fb480c333a3bb31f肉高质量标准体系通过肉牛生产的全产业链关键控制环节入手,通过区域化的布局、规模化的经营、标准化的生产和产业化的发展,以全产业链思维,突出牛肉品质和管理,为兴安盟牛肉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高标准技术支撑,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将肉牛产业发展成为兴安盟的优势、特色、品牌产业,成为兴安盟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1 兴安盟肉牛产业情况

1.1 兴安盟牛肉产业情况

2013—2023年,兴安盟牛存栏量上涨22.7%,牛肉产量上涨91.77%,肉牛养殖户覆盖率达28.5%,牛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占比创近年来新高,占15.15%。截至2023年,全盟肉牛存栏达到154.9万头,建成大型肉牛交易市场3家,2 0 23年全盟肉牛交易量达到21.46万头,交易额21.37亿元,同比增长17.2%和9.6%,肉牛交易市场不断壮大完善。在加快推进以“两牛”为核心的产业发展驱动下,2023年全盟的肉牛饲养达150万头,同比增长了11.1%,牛肉产量年平均增长13.5%。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肉牛标准化养殖场为445个,符合标准化养殖的肉牛数量为38.3万头,标准化养殖率为47%。全盟肉牛加工企业共有11家,直接加工能力54.2万头[2]。全盟地区生产总值每年以5.6%的速度增长,城乡居民人均能够支配的收入超过3万元和1万元,每年以7.9%和10.2%的平均速度增长。并设立专项基金,扶持绿色农牧业的创新发展,11家企业申报了国家级的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试点单位。科右前旗还申报了国家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牛产业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在兴安盟民众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兴安盟牛肉特色情况

由于天然草场资源丰富,兴安盟肉牛采取全年放牧与冬春补饲的饲养方式。每年7至10月放养于野外并采食鲜草,冬春季节以采食青贮饲料为主,并进行不同程度的补饲。根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查询,可见牛肉(肥瘦)(均值)的营养成分含量,详见表1。将兴安盟牛肉与大连雪龙黑牛肉及日本和牛肉的品质进行对比,详见表2,可见兴安盟牛肉在蛋白质方面最高,较牛肉营养成分、雪龙黑牛肉与和牛肉蛋白质高出7.03%~109.3%,在胆固醇方面兴安盟牛肉最低,低出30%~64.6%,在脂肪方面兴安盟牛肉最低,低出28.57%~92.94%。根据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中的规定,每100g的含量≥20 g,则为高或富含蛋白质。因此兴安盟牛肉具有高蛋白质、低胆固醇、低脂肪等特性[3]。另考虑到兴安盟牛肉采取就近宰杀的原则,且宰前的应激时间较短,牛肉的pH值为5.4~6,肉质颜色为鲜红,手感松软润滑,鲜嫩多汁,大理石花纹适中且肥瘦相间。兴安盟牛肉属于富含蛋白质的优质牛肉。

1.3 兴安盟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兴安盟肉牛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部分难点。第一,兴安盟能繁母牛数量少且质量不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小,饲养水平低,肉牛育肥滞后。第二,粪污处理的配套设施方面还相对落后。全盟规模及其以上养殖业,虽然粪污处理设施进行了配套,配套率达90%,但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加,牛产业也不断发展,养殖企业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升级改造投入于粪污处理设施的力度不够,而且缺少更为专业的环境保护人员,致使部分养殖企业治污能力有限,明显影响到空气环境和地下水安全。粪污的资源化利用率不高,利用不充分。当前全盟畜禽粪污的综合利用率可达70%,养殖企业资源化利用设备配备不足。第三,种养不能有效结合,养殖布局不合理现象仍突出,资源化利用的投入、宣传力度均不足,企业利用意识也有待提高。

2 肉牛产业国家、行业、团体等标准现状

目前梳理我国肉牛产业标准有302项,详见表3。其中国家标准情况共有56项,行业标准61项,地方标准171项,团体标准15项。标准涉及产前标准、产中、产后兼顾环境标准、育种与繁殖标准、品种标准、营养与饲养标准、疫病防控标准、产品标准和冷链物流运输标准、肉品质量及产品追溯标准。

对畜牧业发达的国家来说,肉牛产业是个成熟而且极为重要的产业。从产业前端、中端及后端看都是高度发达,不管是饲料种植、加工、配置,肉牛养殖生产、育肥技术,屠宰、加工、分割、包装以及牛病防治,还是牛肉产品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烹饪技术、市场分类、分级等方面均比较规范,标准研制应用得早且已经达到成熟。就牛肉消费市场来讲,牛肉消费在肉类消费之中占比大,足以证明产业不可或缺处于重要的位置,成为提升民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而且就产品价格、不同部位不同质量的牛肉产品价格以及相应的加工、烹饪技术以及消费群体方面也都具有非常严格的标准管理和规范。

在我国,牛作为独立产业且可以食用肉类也是21世纪得以兴起并不断发展的。逐渐建立饲料加工,遗传、繁殖和育种,营养饲料与养殖,屠宰加工,流通销售的全产业链,作为促进农村牧区发展和保障农牧业增收的重要手段,有的还成为当地支柱性产业。但是肉牛产业的标准体系的建设,不能适应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实际,致使肉牛产业部分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生产不规范,没有标准进行生产的技术指导,因此牛肉产品的质量安全还存在着诸多隐患。急需通过对肉牛企业全产业链调研把控,建设兴安盟牛肉高质量标准体系,指导企业科学生产加工,扩大品牌效益,保障品牌质量,促进肉牛产业蓬勃发展。

3 兴安盟牛肉高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在兴安盟牛肉标准体系建设中,坚持“全链条全周期”的建设思路,立足保证质量基础,为牛肉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引导提升质量和效益的规范,突出优势特色、绿色发展的理念。目前,标准体系覆盖兴安盟牛肉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划分为9个关键控制环节,9个子体系分别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及规律,围绕生产环节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特点建立体系。各个子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如下:产地环境、品种、繁育、饲养管理、疫病防控与治疗、屠宰加工、产品质量与检测、包装储藏运输、追溯。标准体系明细表中现有标准包括繁育标准、饲料与营养标准标准、养殖管理技术标准、疫病防控与诊断标准、产品标准、储运标准;提出建议制定标准6项,包括产地环境标准、品种选择标准、饲养管理标准、兽药使用标准、产品标准。通过梳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保障各环节标准供给。为促进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了及时QMczzL6NcisdD3U15Dk/1EcrHpNfloIiK9Qbk3DWl+8=可靠的技术保障。

其次,标准体系要突出产品品质和管理。兴安盟是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地处世界公认的“最佳养牛带”,凭借独特区位优势实施肉牛产业“双百千亿”工程,兴安盟肉牛产业步入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4]。近年来,兴安盟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持续推进肉牛全产业链体系生产基地建设,构建起多级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关键环节,加大政策扶持,强化科技支撑,突出龙头带动,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发展产业化。目前,兴安盟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已发展到445个,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成绩,肉牛产业实现了全产业链突破,兴安盟牛肉荣获中国品牌农业神农奖,兴安盟牛肉入选了内蒙古区域公用品牌。下一步,兴安盟将围绕肉牛产业扩群增量,到2025年肉牛存栏达到170万头以上,牛肉产量达到20万吨。构建集繁育饲养、加工销售一体的肉牛产业链条,支持绿丰泉等肉牛加工项目建设,扩大蒙犇等加工企业发展规模,加大熟食制品、休闲食品等中高端牛肉产品开发力度,提升兴安盟牛肉综合附加值。

4 对策与建议

兴安盟牛肉高质量标准体系实施后,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议体系内地方标准的制定“产、学、研”配合,为兴安盟牛肉的“蒙”字标产品认证工作奠定基础,提高兴安盟牛肉的市场竞争力,并尽快应用,以利用标准实施、体系运行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评价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完整性、合理性、协调性和适用性。第二,通过兴安盟牛肉的核心育种牛场、繁育育肥和推广养殖场的带头示范,组织专家培训指导肉牛养殖技术人员,推进养殖技术水平提升[5]。第三,对兴安盟牛肉,按照核心高质量标准技术要求,以加快品牌推广速度,推进肉牛产业的生产步伐。第四,体系内地方标准实施后,推进用高标准、严认证、强监管、可追溯和优服务的管控体系要求,申报“蒙”字标认证,让标准体系为兴安盟牛肉的“蒙”字标产品认证工作提供不可或缺的标准化技术支撑。

5 结 语

本文通过对兴安盟肉牛产业、当地特色、发展遇到的问题、肉牛标准化工作基础,提出构建兴安盟牛肉高质量标准体系。该体系以实施肉牛全产业链的质量管控为载体,构建集繁育、饲养、加工、高质量绿色产品、销售于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条,把肉牛产业打造成全盟优势产业和品牌产业,打响区域品牌,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但现有标准很难满足区域品牌的创建,也不利于肉牛产业的发展和转型需要。肉牛产业急需解决的目标是在制定肉牛产业高质量标准的过程之中,进一步满足安全、优质、绿色、健康、特色、品牌的现实需求,从牛肉产品的生产上游的产地环境到遗传育种与繁殖、营养与饲料,到产业链中段的养殖与育肥、疫病防控、环境保护、肉品加工到形成终端高质量牛肉产品的包装、物流、销售、追溯等各环节,研究全产业链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肉牛产业链高质量的要求和绿色以上有机以下的技术特点需要继续将不适应的国家、行业等标准研究确定和修改标准,没有相关标准的环节解决制定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技术要求的新地方标准,以完善兴安盟肉牛产业标准体系,为打造“蒙”字标“兴安盟牛肉”提供有力的标准化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马强.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2]李和,扎鲁达,孙雪玲,等.内蒙古自治区肉牛产业及产业技术发展[C]//第六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2011:189-196.

[3]王莉梅.内蒙古东部肉牛主产区牛肉品质和脂肪特性研究[J].食品工业,2024(2):340-346.

[4]庞兴宇.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 推动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2021年国家标准立项指南》发布[J].轻工标准与质量,2021(2):7.

[5]郭健.内蒙古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现状与提升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7(4):3-6.

作者简介

冯平,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质量与标准化领域研究及产品检验检测工作。

王娟,正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质量与标准化领域研究工作。

王嘉睿,工程师,长期从事质量与标准化领域研究工作。

赵柏全,助理工程师,长期从事产品质量检验及标准化领域研究工作。

高月红,助理工程师,长期从事农业标准化领域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张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