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建立纳米级角度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新批准二维铬纳米栅格标准物质、二维硅纳米栅格标准物质、一维硅纳米光栅标准物质3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能够同时满足纳米制造产业角度和长度校准需求,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的纳米制造提供精准“标尺”。
纳米制造,测量先行。研制高精度的纳米级标准物质,是打造高准确度纳米测量传递链,提升国产纳米制造产品质量可靠性的关键。标准物质研制单位同济大学相关专家介绍,二维铬纳米栅格标准物质突破性地采用分步沉积原子光刻技术,制备难度较大,可直接溯源到自然界量子化物理常数(铬原子跃迁频率),角度绝对准确性在0 . 0 01°量级,相当于把一个蛋糕按扇形均分成3 6万份。二维铬纳米栅格的结构面积一般为3 0 0 μm×3 0 0 μm,在没有划伤或破坏的状况下,每次使用2 μm×2 μm,不重复使用测量区域次数可达2 0,0 0 0次以上。可应用于晶圆级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集成电路微纳检测设备校准,也可应用于对超精密位移传感器多种参数的光栅干涉法校准。
纳米级角度标准物质的研制成功,实现了纳米测量领域的扁平化计量,避免传统逐级量值传递方式造成的误差累积放大,能够通过在线校准直接将高精度计量数据直接传递到企业计量现场,为我国纳米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市场监管总局监测显示:限制过度包装标准整体有效实施率为88.9%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市场监管总局在中秋、国庆节前夕,组织开展了限制过度包装标准实施情况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标准整体有效实施率为88.9%。
本次监测共采集了10.7万余次的限制过度包装实施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现行有效的限制过度包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共有36项,平均实施量为2982次。其中,国家标准平均实施量达到7572次。实施量排名前列的标准分别为GB 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实施量排名第一,达7万多次)、GB 43284—2023《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生鲜食用农产品》、SB/T 11135—2015《绿色商场》、GB/T19855—2023《月饼质量通则》。限制过度包装标准的有力实施,有效降低了相关商品成本,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工信部:建立健全汽车碳排放标准体系
近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在各国共同努力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今年1至8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比例达18%,比去年提高约3个百分点。工信部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建立健全汽车碳排放标准体系,研究将现有汽车双积分管理政策逐渐向碳排放管理转变。
由中国科协、海南省人民政府和科学技术部等共同主办的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口开幕,大会聚焦“低碳转型与全球合作”。辛国斌是在出席此次大会时做上述表示的。
辛国斌表示,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支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大各类资源投入,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立攻关联合体。加快动力电池关键材料、车用芯片等基础技术,高功率长寿命燃料电池、高效混合动力发动机等零部件技术,轻量化低风阻等整车设计技术攻关,助力全球技术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将深入实施汽车以旧换新行动,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研究加快推动商用车电动化的政策举措,促进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
三是进一步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建立健全汽车碳排放标准体系,研究将现有汽车双积分管理政策逐渐向碳排放管理转变,探索建立与全国碳市场的衔接机制。
四是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强做大,推动提高产业集中度。配合相关部门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持续健全新能源汽车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电池不起火等安全要求,保障产业发展行稳致远。
强制性国家标准《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规范》发布
为强化光气及光气化产品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提升有关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应急管理部组织修订的国家标准《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规范》(GB 19041—2024)于近期发布,自2025年3月1日起实施。
光气是剧毒气体,同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及腐蚀性,发生泄漏后易造成人员中毒甚至死亡。光气及光气化工艺是典型的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包含光气的制备以及以光气为原料制备光气化产品的工艺路线,对于工艺、设备、操作等方面有特殊的安全要求。
该标准在吸取涉光气典型事故教训基础上,聚焦重大安全风险防控,规定了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装置的规划布局、设计、生产运行、应急处置等安全要求,增加了使用双光气与三光气进行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仪表系统和气体检测系统的设置等安全要求,并整合了《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装置安全评价通则》(GB 13548)的技术内容。
该标准的发布,将为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企业安全风险防控提供重要标准支撑,实施后将有力推动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相关企业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2024年首批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在黑龙江发布
近日,由全国工商联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4全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与标准创新大会暨全国知名民企助力创新龙江建设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开幕。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梁惠玲主持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勤,科学技术部成果转化司司长周云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司司长肖寒、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牟淑慧分别致辞。会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方平正式发布2024年第一批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
罗方平指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积极支撑市场监管总局深入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持续推动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的实施。此次发布的“领跑者”名单涵盖了15个重点领域,35类产品和服务,共63家企业入选,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7%,充分体现了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标准创新中的活力与实力。
当前,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企业在“领跑者”制度的引导下,正积极营造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创标准的良好氛围,不断以高标准促进高技术创新、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烹饪协会发布两项团体标准
作为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层面重点活动之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2024年餐饮消费创新发展推进会”近日在京召开。
会上,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牛蛙养殖及加工技术规范》和《现制现售饮品添加糖量及食品安全操作指南》两项团体标准。
其中,《牛蛙养殖及加工技术规范》由中国烹饪协会联合海底捞、蛙来哒及牛蛙养殖与加工上下游多家企业联合发布。该团体标准从技术规范的角度指导牛蛙标准化养殖与加工,为牛蛙产业的高标准养殖与加工提供了指引。完善标准体系、推动全产业链的标准化建设是中国烹协的社会责任。该标准是中国烹饪协会首次发布涉及种殖养殖及加工领域的团体标准。海底捞、蛙来哒作为国内的知名餐饮品牌企业,对此次团标的起草和制定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团体标准的制定也将对餐饮消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推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信任。
近几年,现制现售饮品热度不断,健康成为消费者购买饮品的首要考虑因素。基于饮品消费高速增长,且缺少相关标准的现状,中国烹饪协会联合茶饮头部品牌企业霸王茶姬、海底捞、益禾堂、奈雪的茶等企业共同起草了团体标准《现制现售饮品添加糖量及食品安全操作指南》。此次团标规范了现制现售饮品添加糖量的对外标注,并对添加糖量范围进行了约束,有助于促进茶饮企业更加规范制作、健康发展,有利于饮品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消费体验。该团体标准是中国烹饪协会在团体标准领域的新突破,更是对规范现制现售饮品添加糖量统一标识的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