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简析
“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作家柳青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信仰、职业、人生道路……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对待人生选择,我们必须做到这样两点:一是态度审慎,当以适合于自己、有益于社会为前提;二是一旦选定人生目标,就必须为之坚守,切忌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人生目标,不会一蹴而就;执着前行,方显出英雄本色。成功,永远属于坚持不懈的人!
青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与青年的人生选择相关,旨在引导青年对人生目标的慎重选择,因此,高中生应该深思慎选力行,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涉及话题
一 家国情怀,国之希望。
西安交通大学前任校长王树国说:“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情怀,最大的情怀就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个人对家国的归属情结、情感认同和自觉担当,是一种深层的文化心理密码,是个人与国家休戚与共的格局和气质,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贡献。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当涵养深厚的家国情怀,在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应把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国家前途、民族事业兴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二 甘于吃苦,大胆选择。
人生只有一次青春,青春就该用来奋斗。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人正值成长、发展的黄金期,可塑性强,找到正确的“吃苦”方式锤炼自己,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青年要有敢“吃苦”的勇气,在“吃苦”中磨砺意志;要有会“吃苦”的担当,在“吃苦”中增长才干;要有善 “吃苦”的智慧,在“吃苦”中实现自我。
三 听从内心,不负青春。
人这一生会面临无数的选择题,需要我们做出数不清的决定。如果说,大部分时候做出的决定和正想要选择的方向一致,那么我们将会感受到更多的愉悦和自由。也许某一次我们因为遵循内心而多走了弯路,但至少我们在倾听内心的声音,在坚持做自己。一个人最好的模样,一定是坚持自己的热爱,坚定自己的内心。让我们遵循内心,带着对未来的无畏走自己人生的路,活成自己的光。
“考古圈团宠”钟芳蓉,第一名!毕业即奔赴理想
一习总书记这样勉励青年
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
——2013年5月4日《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2020年7月10日《习近平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
二年轻人这样做出人生选择
2024年7月8日甘肃省文物局网站发布通知,公布了2024年甘肃省文物局直属事业单位校园招聘面试成绩,其中报考敦煌研究院石窟考古的“考古圈团宠”钟芳蓉以92.40分的成绩位列其应聘岗位第一名,进入体检环节。
钟芳蓉来自湖南耒阳,2020年高考时作为农村留守女孩的她以676分、全省文科第四名的成绩报考了北大考古学专业,受到外界广泛关注。多家考古研究机构向钟芳蓉送出专业大礼包,鼓励她笃定信念,当时她收到9个包裹,重量近50斤,许多网友称她是“被全国考古宠起来的小女孩”。有人对她的选择不理解,认为考古专业太冷门,没有前途,会因此失去获得高收入的机会。但钟芳蓉的想法很简单“从小就喜欢”,并表示“选择专业只用几分钟但我会坚持很久”。当时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给钟芳蓉送去口述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并表达对她的祝福和希望:“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如今,四年过去,本科毕业的钟芳蓉初心未改,毕业即奔赴理想,奔向敦煌研究院,用行动力证了四年前那句“我会坚持很久”。
素材解读
钟芳蓉选择考古专业,是因为她喜爱历史,并被樊锦诗守护敦煌的故事深深打动。如今本科毕业,她真的选择奔赴敦煌,可以说是对初心最好的践行。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需要青年一代的赓续传承。钟芳蓉的选择,不仅是一次个体对理想的坚守,更是新一代青年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积极担当。
适用话题
不忘初心,坚守选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文化传承,青年担当……
返乡大学生“唱响”治沙致富的青春之歌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位于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南缘,有“中国沙乡”之称。25岁的仲麟是土生土长的民勤人,出于热爱,他2021年从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选择了返乡创业。仲麟与小伙伴们成立了甘肃大漠沙园造林治沙有限公司,致力于家乡的公益生态治沙工作,为民勤生态建设注入了青春力量。同时,众多志愿者和爱心团体也在仲麟的带动下来到民勤,投身到种草种树、治沙造林的公益事业中。去不了甘肃的部分网友自发捐款或直接通过仲麟的社交媒体账号购买梭梭树,希望他替自己在民勤种下一株属于自己的绿色希望。同时,仲麟也将收到的绿色捐款等各项数据公开,确保每一分钱都运用到梭梭树的种植上。
在身边人看来,家乡应该是仲麟渴望逃出的“浪浪山”,而不是他未来一辈子的归宿。面对这些质疑和不解的声音,仲麟坚定地说:“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摆脱家乡,而是帮助家乡摆脱贫困。”
几年来,仲麟和他的团队在沙漠里种梭梭,目前已造林3000余亩。像他一样,更多的当地年轻人也选择了返乡创业,共同致力于家乡的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
在投身治沙的同时,仲麟还成立了甘肃大漠沙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实施,紧抓“互联网+”政策机遇,通过电商平台,帮助乡亲们销售民勤蜜瓜、人参果等特色农产品,摸索出“产业+电商”的致富路。
素材解读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返乡,以实际行动助力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仲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没有和大多数毕业生一样去往大城市,谋得一份体面的工作,而是返回贫困的家乡种树,致力于家乡的防风治沙工作,用青春和智慧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绿色篇章。
适用话题
普通岗位,铸就非凡;大胆创业,敢为人先;身份平凡,为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