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登宅

2024-11-09 00:00:00余泽宸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4年8期

人物坐标:四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梅兰芳蓄须》

遇见1894年的梅兰芳,那时的他出生于梨园世家。

遇见1904年的梅兰芳,那时的他在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工花旦,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

遇见1937年的梅兰芳,那时的他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

遇见1942年的梅兰芳,那时的他蓄须明志,表明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遇见梅兰芳,遇见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遇见他的民族气节。

秋风送叶,以曼妙之姿,于空地间游走;国送喜讯,以兴奋之姿于热土上踱步。

吾身着新衣,挎一布包,走在人群熙攘的石板路上。踏着解放之路,吾矮小之躯,尽显敬佩之态。至梅兰芳门前,正值其演出归来,于门口相迎。其面甚和,略有疑色,请我入大堂之内,闲坐木凳之上,饮清香之茶。

吾略显拘谨,手摩挲于包一番,抽出白纸,字舞于纸上,打破沉静:“久仰梅先生大名,今前来略有疑问,不知您能否答之?”“但说无妨。”语落,其端三五苹果相待。吾平复片刻,问其一:“日军要您演出,君何念而不肯?”其面稍凝,随后温和一笑,答曰:“吾曾念想其会恶以待之,然吾虽为戏子之身,力薄,但以停演之事以表爱国。”“若严逼利诱何如?”吾甚惑,停笔相望。“如遇严逼,自有满腔热血待之。”其稍顿,注目远方,“观望历史长河,此等人数不胜数,哪怕吾有生之年,也有共产党作精神之梁。或有利诱,无非钱财等俗物,何惑之有?”梅兰芳微微一笑,盯着窗户,悠悠道:“若为四五百姓或共产党,愿欣然往之。”吾听毕,笔停,慨叹:“您在日军胁迫中,蓄须明志和打针拒演这两件大事已经众所周知了。”“惭愧,吾如沧海一粟,愿为抗战胜利贡献一分力量。”其品茶味,缓缓言道。

“嗯,二问便是,您是否曾于民国时期有所表态?”其听罢,静默一会儿,开口道:“略有些记不清了,不过我倒是提醒过蒋介石,注意他自身的态度。”“什么呢?”我加紧追问。“呵,他曾一意孤行,少有同盟,我曾于两张戏票上附纸条给他,可他置之不理,还威胁说吾不会有好下场的。他权大势大,忽略了百姓,民间疾苦他自不懂。”

随意一低头,纸满。抬头,日将落,吾尽显满意告辞。出门之时,望空中余晖似红纱,柔和唯美,却惊叹于闲逸的大街上竟有一条红路。

(指导老师:王凤珍)

作文背后的故事

为了表达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身为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梅兰芳把胡须留了起来。这样的坚持,这样的决心,让我敬佩。他用他独有的方式表达对国家的热爱,让我为之动容。他并非战士,却如战士一般坚定、刚强。细读梅兰芳的故事,顿时文思泉涌。(余泽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