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奇妙游

2024-11-09 00:00:00王若兮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4年8期

人物坐标:动乱年代的巾帼英雄·刘胡兰

遇见1932年的刘胡兰,那时的她刚出生,名叫刘富兰。

遇见1945年的刘胡兰,那时的她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后,回村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遇见1946年的刘胡兰,那时的她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遇见1947年的刘胡兰,那时的她尚未满15岁,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坦然赴死,壮烈牺牲。

遇见刘胡兰,遇见她的高贵品质,遇见“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时光飞逝,中国从之前的孤立无援到现在的繁荣富强,经历了近百年战乱的洗礼。现在,这里不再有血腥的战场;不再有浓浓的硝烟;不再有撕心裂肺的呐喊和哭声;不再有……但这一切的背后,是多少革命烈士的鲜血?”

听着导游说的话,我慢慢抚摸着这些英雄的照片,手在一张照片上缓缓停了下来。照片上面,是一位少女。她眼神坚定地看着远方,一头乌黑的头发随风飘扬。眉眼间,透露着一股坚强。可谁能料到,她逝世时年仅十五岁!我正想着,突然感到一阵眩晕,身子一斜,闭上了双眼。

再睁眼时,四周子弹纷飞,到处都是轰隆的枪炮声。我还没反应过来,就有一颗子弹“嗖”的一下朝我飞来,我害怕地闭上了眼睛,抱头蜷缩。“嚓”,我的胳膊被划出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鲜血直流。我抱着胳膊,痛苦地哀号——也正c1f158960e13631633ebb61bf6811c18是这疼痛感提醒了我,这不是梦!这时,一双有力的手一把抱起我,一个漂亮的翻身,扬起层层沙土。接着,她一个躲闪,抱起我,冲进了破旧的土房里。

我还没来得及看清她的模样,只看见一个匆忙的背影,转身出门了。

我躺在草堆里,一个头戴八路军帽的少女简单地为我消毒、包扎后,又急匆匆地去为别的伤员治疗包扎了。

她们走后,我才有时间来思考。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光秃秃的墙壁,满是补丁的被子,最重要的,便是一本挂在墙上的,破旧不堪的日历。而那上面赫然写着“1947年1月11日”!我心里疑惑,这串日期怎么那么熟悉呢?我绞尽脑汁,却什么也想不起来,只能苦恼地摇了摇头。“小妹妹,你好些了吗?”一个温柔的声音在我耳畔响起,我一扭头,遇上一张关切的脸——她眼神坚定,眉眼间透露着一股不服输,一头乌黑的短发垂落在脖子间。“这脸……”我呢喃着,突然,我一拍大腿,“想起来了!是她!刚才照片上那个十五岁的少女,所以,1月11日正是她……”想到这儿,我又变得失落起来,伤心地小声说出后面半句,“遇害的前一天。”我虽然伤心,但也深知历史不能改变!所以,我更渴望再了解她一些,认真听听她的故事。想到这里,我抬起头,微笑着对她说:“大姐姐,我好多了!你刚才真厉害,你怎么这么勇敢啊?能和我讲一讲你的故事吗?”“我的故事啊……那就从我十岁讲起吧!”

“我十岁就参加儿童团啦,1945年进入妇女干部训练班,回村后,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了妇救会秘书,与党员一起发动群众推翻地主、送公粮、做军鞋,动员青年报名参军。1946年6月,我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那一天,我不仅开心,还很自豪!”说到这里,她慢慢停了下来,我这才注意到,她眼里含着两行热泪。“好了,今天我就先讲到这儿了!”说完,她大步流星地走了。

12日一早,国民党阎锡山军和地主武装“复仇自卫队”包围了云周西村,将村民们赶到了场地上,这位少女也因叛徒出卖而被捕。面对敌人的威胁,她坚贞不屈,毫不示弱。敌人问她:“你给八路做过什么工作?”少女大声回答:“什么都做过!”“你为什么要参加共产党?”“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敌人一听这话,气得直跺脚,恼羞成怒地问:“你小小年纪,嘴好硬啊!难道就不怕死?”少女坚定地答道:“怕死不当共产党!”见她不肯屈服,气急败坏的敌人当着她的面,残忍地将六位被捕的革命群众杀害。此刻的少女却依然表情坚定,毫不畏惧地走向铡刀,最终壮烈牺牲。看到这里,我已崩溃,号啕大哭起来。“为什么?”我边哭边喊。这时,一阵眩晕感袭来,再次睁眼时,我又回到了纪念馆。

抬头再看这张照片,少女那坚定不屈的神情又浮现在我眼前。我心里默默地想:这些革命烈士,是我们永远刻在骨子里的骄傲!

而照片上,少女的名字赫然在旁:刘胡兰!

(指导老师:施蕉蕉)

致敬词

我为中华巾帼英雄刘胡兰书写致敬词:

作文背后的故事

红色故事,口耳相传,英雄事迹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所以,我写这篇作文,不光是为了赞颂英雄刘胡兰,也是为了赞美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更是为了让人们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其实,英雄们需要的并不是一篇篇辞藻华丽的颂文,而是一颗颗保卫中华,一心向国的赤子心!

为了写好纪念英雄人物的作文,我首先选择了一个具体的英雄人物作为文章主人公,并收集了关于刘胡兰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等,还查找了其他人对这个人物的评价和观点,以便全面地了解刘胡兰。在开始写作之前,我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结构,将自己带入到当时的情境中,与刘胡兰面对面,讲述这个英雄人物的典型事迹,最后表达自己对刘胡兰的敬意和怀念。(王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