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

2024-11-09 00:00:00吴敏嘉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4年8期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时代虽然在变化,但英雄宝贵的精神品质将被一直传承下去。走好“长征路”,要行万里路,也要读万卷书;要听英雄故事,也要传承英雄品质。最崇高的敬意致过往,也致现在;致英雄,也致我们。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呼号声,回响在我的耳畔。

这名句出自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成了我们“重走红军路”徒步群的口号。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山山水水间回荡着我们的呼号。

“也许我们很难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用行动去拓展生命的宽度。”带我去徒步的妈妈意味深长地说。

嗯,妈妈这话说得有理。早上7点,我们已离家千里远,到红军一处革命旧址所在的山脚开始登山,而有的人还在家里做美梦呢……同样的一天,不同的人,生命的宽度却不同。我想起了长征中的红军,他们不仅要赶路,还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翻越五岭,攀登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红军英雄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也在以自己的举动拓展中华儿女们的生命长度与厚度。

重走红军路,我们跟随英雄先烈的足迹开启一段红色之旅,寒假里探访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暑假里瞻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翻过高山,越过平原,我们徒步在红色苏区,追寻英雄的足迹……

“孩子,你想啥呢?我们得走快点儿才能跟上‘大部队’!”妈妈的话把我从有关长征的遐思中拽回来,我们加快了脚步。

你看,今天是周日,天气阴冷—— 完全可以在家“躺平”,我们“重走红军路”户外徒步群三十多名“驴友”却无惧风雨,正在徒步登鼓岭。我这个“小驴”跟着妈妈,跟着“驴友”们向山而行,循石阶上山,直抵积翠庵;返岔路口,右行遇石涧,我睁大眼睛一看,巨石上镌刻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不是毛主席的诗词名句吗?吟诵着这名句,大伙儿振奋精神,继续向上行走。

鼓岭为省城名山,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我们将登上岩壁边的白云洞,翻越一个个山头,爬上鼓岭。“一天门”石崖,崖旁凿阶,仅容一人通过,确有通天之感。一条人工开凿的天梯——龙脊道辗转于崖壁上,陡峭处需手脚并用方可攀爬,我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就在这时,有人朗声高喊:“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RTlTgWYZH0k7vf3LBe9iXg==千山只等闲。”听到这鼓劲声,听到我们徒步群的呼号,我鼓足勇气,手抓牢崖边栏杆,脚一步步踩实,终于顺利爬过龙脊道。

上山!“打卡”红色景点!在红色教育经典线路上穿行,我们终于抵达了鼓岭!我们领略云遮雾绕中鼓岭老街风情和千年柳杉王的风采,参观鼓山鼓岭新时代党建联盟生活馆,那木质印刻的红色语录、历史故事、黑白照片、鼓岭的旧貌新颜,让人在历史和现实中穿梭。“薪火相传毓理念”“学习铸就强国梦”……一个个展厅将鼓山鼓岭的红色历史、自然文化遗产等元素一一呈现。

我们还参观了鼓岭闽浙赣五县中心县委游击队联络站旧址,寻访鼓岭的红色记忆,聆听党史故事,感悟革命精神。这里曾是游击队信息联络沟通的重要交通站,在这里,我们一次次感受到“红色前哨”的力量和精神。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总书记的话语回响在我们的耳边:“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时代在变化,长征精神、英雄精神,却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彭山鼓岭之行,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见识,在我心间种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追求生命的宽度,用爱增加生命的长度与厚度吧!

(指导老师:林巧铃)

作文背后的故事

心怀祖国、心系大家,不怕困难挑战、不惧流血牺牲的人,是英雄!英雄是伟大的,“伟大”在于他们能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有所担当,有所作为,还在于其身上展现出的崇高风范和英雄精神:精忠报国,以身许国。

回望“万里路”,一位又一位英雄矢志报国、忠诚使命,不畏艰险、团结协作,向世界展示了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吴敏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