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吃过早饭,人们伸伸懒腰便开始干活了。有的人骑上三轮车上街赶集,有的人在家中打扫卫生,有的人上田里种菜或是给家禽喂食……还有些人会干吗呢?那必然是——赶牛啊!
村子里每户人家都有不少的田地,每到忙碌的耕种时期就会遇到来不及种菜的问题,每当这时,我们便会请出我们的好帮手——牛来帮我们耕地。
在广西桂林的奶奶家过寒假时,我也赶过几次牛。
第一次赶牛的那一天,天刚蒙蒙亮,我们便爬了起来。一切就绪后,我和爸爸就来到牛棚,准备将牛赶到外面。这也是一项大工程,这头牛一点都不听我的话,我将它往外拽,它mKF9GBDPpazWwXkaaA/psg==的脚却像被藤蔓缠住了一般,不管怎样也不肯出来。我在心中暗暗地骂道:“真是一头倔牛!太不听话了!”最后还是爸爸出马才将牛牵出来。看来,这头牛还是只听自己“童年玩伴”的话——爸爸说,他小时候家里都是他放牛。
接下来,我们便要将牛赶到田里吃草了。爸爸在路上给我找了一根柳树条,他说这样我便更像一个小牧童了。我走在牛后面,手中的柳条在空中随风舞蹈。当牛不好好向前走时,我便扬起手中的柳条,轻轻打一下牛的屁股,牛摇摇尾巴,再摇摇头,从鼻腔里发出“哞”声,便继续向前走。
路上还遇到了一个老奶奶,她和爸爸在用桂林话讲话,我也只听懂了大概。这位老奶奶一脸慈祥地对我笑笑:“哎哟,妹妹好能干了喔,都能赶牛喽!”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用我蹩脚的桂林话和她道了谢后便继续赶牛。
大概下午五点,天渐渐暗了,我和爸爸将牛赶回牛棚,路上还恰巧碰到了邻居家的牛。两头牛摇摇尾巴,再摇摇头,好像在互相道晚安。
(指导老师:朱晓丽)
考考你
小星星,文中作者的“小牧童”形象让你想起了哪些牧牛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