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香烟,没有任何一种“食品”会将“有害健康”4个字清楚地写在外包装上,吸烟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已是不争的事实。既然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许多吸烟者都有戒烟的想法和举动,结果却是“欲罢不能”。世界卫生组织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版)》里,把烟草依赖定义为成瘾性疾病,中国有超过3亿烟民,仅靠意志力戒烟的成功率不足5%。
〇 一般成瘾机制
成瘾具有复杂的生理机制,涉及大脑、神经递质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受心理因素影响。人体大脑有一个“奖赏系统”,当进行某些行为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可让人体产生愉悦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受体敏感性和神经适应性产生变化,人体对常量的刺激耐受性增强,感受不到“快乐”,就会渴求更多、更强烈的刺激,导致成瘾。此外,当人们有压力或负面情绪时,会下意识地做让自己快乐的事,这种不健康的应对策略经过反复实践会形成习惯,让人自然而然地做出成瘾行为。
〇 多巴胺成瘾特征
(1)丧失理性,产生强烈的欲望,甚至出现幻视、幻听。
(2)生理欲望减弱甚至消失,没有食欲、性欲,甚至排泄的欲望。
(3)相同物质可以相互替代。
(4)耐受性增大直至威胁生命。
(5)戒断会产生生理不适,如血压升高、脉搏加快、体温升高、瞳孔放大、流涕、震颤、腹泻、呕吐、失眠等。
〇 烟草成瘾特征
如果尼古丁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则应该产生相同的成瘾特征,但通过对吸烟者的调查,发现烟瘾特征与多巴胺成瘾特征有所不同。
(1)吸烟不会丧失理性,不会产生强烈欲望和快感。吸烟不会导致心跳加速、情绪异常、妄想、幻觉,部分吸烟者表示吸烟可让自己更理性、更有灵感。采摘烟叶的烟农,在采摘过程中吸收了吸烟者每日摄入量5倍以上的尼古丁,也没有表现出强烈愉悦感和理性丧失。
(2)吸烟不会影响食欲、性欲、睡眠等生理欲望。
(3)烟草不可被尼古丁制品替代,尼古丁贴片、尼古丁咀嚼糖、电子烟,甚至雪茄都不能替代卷烟。
(4)除非戒烟失败,否则烟瘾不会一直增大。
(5)烟草戒断后不会出现呕吐、肌肉酸、骨头痛、“蚂蚁钻心”、昏厥等生理上的戒断反应。
〇 戒烟并没有想象中困难
尼古丁并非“牢不可破”,它只是替代乙酰胆碱与烟碱型受体结合。烟碱型受体分为N1和N2两种类型,与N1受体结合可造成持续性神经节兴奋,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与N2受体结合可造成骨骼肌轻微兴奋。至于尼古丁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会不会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机理尚未明确。
尼古丁的半衰期是2个小时,远远大于乙酰胆碱,因此可造成肌肉持续兴奋。在尼古丁衰减后,人就会感到没有精神、浑身无力,吸烟快速补充尼古丁后,又会感觉很有精神,并不是吸烟者所谓的“快乐”。其实如果强制停止吸烟几天,大脑中的乙酰胆碱重新与受体结合,人体就会回归正常状态,即使不抽烟也不会感到不舒服和没精神了。
烟草依赖正是吸烟者形成“尼古丁能让大释放多巴胺产生快感” 的错误认知。如果吸烟者能认知烟瘾的真相:尼古丁并不会让大脑释放多巴胺,也不会产生快感;戒烟不会造成痛苦,只会导致暂时性的肌肉乏力,可能可以消除内心对尼古丁的依恋,让戒烟变得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