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旅游成灾,城市该如何应对?

2024-11-08 00:00:00刘可澄
海外文摘 2024年11期

为了限制人流,威尼斯政府向一日游游客征收“进城费”,引发了不少争议。

计划去法国南部城市马赛,感受地中海峡湾的魅力吗?按照马赛旅游局宣传手册中的描述,那里“沙粒细密均匀,海水碧绿清澈,风景优美犹如画卷”。然而,美国《福多尔黄金旅游指南》却将马赛峡湾列入了“景区黑榜”,因为“那里的游客实在太多了,请让大自然喘口气吧”。“过度旅游”这一概念出现于2010年前后,联合国旅游组织对它的定义为:游客数量过多,不仅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游客自身的游玩体验也难以保证。

近20年间,国际游客数量增长了整整一倍,2020年已达14亿之多。联合国旅游组织预计,2030年时,国际游客数量将突破18亿。这一增长趋势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中产阶级人口显著增加,带薪假期制度逐步落实,廉价航空日渐兴起,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国际旅游热潮。然而问题在于,95%的国际游客都集中在了5%的景区里!有的时候,一位博主分享的一张照片就足以将某处景点推上社交平台的必打卡榜单,火遍全网。美国加州的一座小城就有过这样的惨痛经历。在短短的一个周末里,这座因虞美人花田而走红的小城突然涌入了10万游客。花田被肆意践踏,损毁严重。当地政府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开始向每名游客收取五美元的门票费用,并安排摆渡大巴接送游客,以维护游览秩序。

| 无一幸免 |

旅游业能够创造经济效益,但也造成了诸多问题。“水上之城”威尼斯正在不断下沉,停靠在中心城区码头的大型游轮或许是罪魁祸首之一。这些载着大量游客的游轮会掀起巨浪,对当地建筑的地基造成冲击。因此在2021年,威尼斯政府下令禁止大型游轮驶入历史城区。2019年,可持续旅游先驱国家哥斯达黎加发起了“停止与野生动物自拍”运动,呼吁游客尊重动物自然习性,与其保持安全距离。

《自然气候变化》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旅游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8%。游客的自然资源使用量也远高于本地居民,会对自然生态造成极大压力。一般而言,游客的用水量(泳池、高尔夫球场等休闲设施)是本地居民的三至四倍之多。埃及政府甚至需要借助陆运为游客运送水资源。

此外,旅游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城市街区越来越上档次,但居民生活的便利程度却越来越低。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有人声称自己患上了“游客恐惧症”。巴塞罗那市长称:“我决不允许我们的城市变成一个供人随便参观的游乐场。”然而,搬到郊区躲避游客也并不可行,因为在爱彼迎等短租平台的影响下,旅游城市的郊区房价持续攀升。对于法国、西班牙、马尔代夫等多个热门旅游国家而言,旅游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已无法抵消游客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时候采取措施以遏制来势汹汹的游客大军了。不过,哪种方式才更有效呢?

| 彻底关闭:709S6oDc/Q00gLs9ZOXe6pGNgiZF14pARa3tT32Ti0M=极端但有效 |

法国蒙蒂尼亚克镇的拉斯科洞穴被誉为“史前卢浮宫”,精美的洞窟壁画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然而,游客参观时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对壁画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在1963年,法国时任文化部部长安德烈·马尔罗决定关闭拉斯科洞穴,并建造了一处复制品,即拉斯科洞穴二号,供游客参观。然而,政府的决定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拉斯科洞穴关闭后,蒙蒂尼亚克镇的商贩无比愤怒,称“洞穴二号对游客毫无吸引力。游客想看的是原始洞穴,而不是复制品”。不过,事实胜于雄辩。2022年,拉斯科洞穴二号接待了40万游客,原址中的真菌也不再大量繁殖。

房价攀升、交通堵塞,忍无可忍的巴塞罗那居民走上街头,呼吁政府出台游客管制政策。

泰国玛雅海湾因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电影《海滩》而声名远扬,每天慕名前来游玩的游客多达5000余人。可是,美丽的白色沙滩与珊瑚礁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客流量。2018年,当地政府不得不将海湾封闭。泰国国家旅游局局长育塔萨·素帕颂表示,玛雅海湾关闭三年后,“海水变得清澈,珊瑚礁长势喜人,就连鲨鱼都回来了”。2022年1月,玛雅海湾重新对外开放。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包括每小时仅允许375人进入海湾,岸边同时停泊的船只数量不得超过八艘等。此外,海湾每年还会封闭两个月,好让生态系统拥有喘息的时间。

| 增收费用:有失公平且不令人信服 |

为了整治“过度旅游”,各地政府各显神通。比如,不丹规定,外国游客每晚需缴纳200美元。意大利五渔村禁止游客穿凉鞋、拖鞋游览,违者需缴纳罚金。意大利波托菲诺则禁止游客在街上逗留,违者将被处以罚款。然而,此类举措引发了争议,其公平性及有效性都受到了质疑。2017年,柬埔寨吴哥窟的门票价格翻番。不料三年后,景区游客数量不减反增,上涨了40%。增收费用或许能在短时间内浇灭游客的热情,但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退。不过从长远来看,这类举措也有好处。以法国雷岛为例,当地政府通过向游客征收生态税来为环保工作提供财政支持,比如聘请生态巡护员,以督促游客保护环境。然而,向游客增收费用往往会遭受多方面阻力。比如威尼斯对一日游游客收取“进城费”就遭到了不少反对。

| 景区限流:不痛不痒 |

近两年来,法国采取限流措施的景区越来越多,比如波克罗勒岛每日限6000人,布雷阿岛每日限4700人。“40多年来,旅游学界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根据景区特性调控客流量。”法国佩皮尼昂大学教授贝尔纳·舍乌说,“80年代,‘限流’这个概念还未被提出,那时普遍使用的术语是‘游客承载能力’。”“有的地方一天接待1000名游客也不在话下,而有的地方一年连一个游客都见不到。至于如何设定合理的限流标准,目前还没有科学的评估方法。”“负责任”旅游协会主席朱利安·比奥说。

泰国玛雅海湾在关闭三年后,于2022年1月重新对外开放。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包括每小时仅允许375人进入海湾,岸边同时停泊的船只数量不得超过八艘等。图为玛雅海湾的今昔对比照片。

过去,马赛苏吉通峡湾每日接待游客3000余人,如今控制在400人。随着游客数量大幅减少,峡湾的生态环境得以复苏。但旅游学界一致认为,限流不过是无奈之举,且其公平性仍有待进一步讨论。2022年,涌入法国科西嘉大区拉维奇岛的游客多达25万人。然而当地政府担心,若是限制登岛的船只数量,会导致“先到的游客能够登岛,后来的游客只能失望而归”,有失公允。此外,限制客流会使科西嘉大区韦基奥港的船夫收入骤降。如果无法找到一个能够平衡多方利益的方案,科西嘉大区环境部门或将彻底封闭拉维奇岛,不再对游客开放。

或许,未雨绸缪才是关键。布列塔尼大区格雷南群岛的政府人员说:“这些年来,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从而在‘发展海上娱乐项目’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找到平衡点。比如不为游客提供住宿;设置路标,以免本地特有的水仙花遭到踩踏等。2009年,我们撤掉了岛上的垃圾桶,强制游客把垃圾自行带走。”诚然,这些措施限制了游客的自由,但舍乌认为:“不受真实世界限制的自由是没有意义的。”

| 重新定义旅游:势在必行 |

罚款、限流等方式并不足以阻挡旅游热潮。2022年,联合国旅游组织发出呼吁:“旅游的意义是什么?旅游对人类及地球有何影响?未来旅游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是时候重新思考这些议题了。”近年来,“慢旅游”成为了游客的新选择,即不去远方,也能欣赏“异域风情”。比如在距离法国佩皮尼昂30公里的地方,壮观的玄武岩石柱巍然耸立,让人仿佛置身于美国西部大峡谷。法国背包客旅游网也推出了“邻近景点指南”,引导广大旅游爱好者发现身边的美。

| 淡季出游:值得探索 |

法国埃特尔塔的海边峭壁因电视剧《亚森·罗宾》而走红,每天来到这里寻访美景的游客多达7000人。目前,当地政府正在探索实现全年客流均衡分布的方法。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出资267万美元,以推广当地的秋冬季文旅项目。然而,改变人们的出游习惯需要时间。有的时候,即使个人有意愿出门旅游,也会因工作和学习而无法成行。为了鼓励大家淡季出游,法国旅游联盟正与法国教育部商讨是否应让学生“分批放假”,从而分散旺季人流。

为了控制人流,法国马赛峡湾景区实行了严格的预约制度,并在景区设立了“预约即保护”的标牌。

此外,还有一些措施或许也能发挥积极作用。2019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在社交平台上发起了一项活动,鼓励用户分享图片时隐去真实地理位置,改为添加由该组织提供的特殊地理标签,文案为“我保护大自然”。世界自然基金会认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带地理定位的美景图片会导致网友一窝蜂地涌入某一地点,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压力。2021年,致力于提倡可持续旅游的法国旅游指南网站“陶指南”发起了“负面评论”活动,在主流点评网站上为众多已不堪重负的自然景区写下了差评,例如“遍地都是垃圾”“蚊子多得要命”等,以达到劝退网友的目的。此外,一些互联网小工具也有助于分散人流。自2015年起,谷歌便开始实时更新部分景区的客流量数据,从而让我们了解到埃菲尔铁塔的最佳游览时间是周三早上九点。

编辑: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