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科·德拉莫像游客一样在家乡罗马漫步。对他来说,斗兽场已不再新奇,因为他每天都能从公寓的天台远远望见它。他站在这座古代圆形剧场的拱门旁,周围是忙于整理头发、摆姿势自拍的游客们。他们可能是一对对小情侣、一个个小家庭,也可能是跟随导游小旗的旅行团。一位游客在拍照时跳得过于用力,不小心撞到了德拉莫,但他只是微微皱眉,并未多言。
《自拍中的世界》一书让记者兼作家德拉莫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几乎没有人能像他那样无情而精准地分析我们所处的旅游时代,而这或许正是因为他住在旅游名城罗马的心脏地带。2023年,罗马再次刷新纪录,迎来了4900多万游客和3500多万次过夜记录。近年来,游客们平均只在这里停留不到三天,带走的回忆中不仅有美好时光,还有罗马的拥挤、炎热以及市中心昂贵而糟糕的食物。尽管如此,总有人渴望一睹意大利首都的风采。2025年是百年一遇的罗马天主教会禧年,罗马正积极为迎来更多游客作好准备。
德拉莫住在一栋七层的建筑里,楼梯间的脚垫上用多种语言写着欢迎词。15年前,他的邻居还都是意大利人,而现在,几乎所有公寓都已出租。房主们纷纷搬到乡下或海边,利用他们位于旅游中心的公寓赚取收益。留下的居民感到诸多不便,比如在商店里买不到工具,因为游客不需要螺丝刀。
与罗马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德国,一些人选择了一种更为简约的旅行方式。亚历山大·格拉菲和女友琳·冯·派恩的旅行时间跟罗马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相同,大约三天,但他们的体验截然不同。他们在德国北部一个僻静的地方租了一间微型房屋,面积约16平方米,外观时尚,周边有马场、未修剪的草地和白桦林,非常适合拍摄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照片。为避免蚊虫叮咬,36岁的格拉菲把袜子套在裤腿上。他笑着说:“这里你大可不必担心有人管你。”
木桩上落下一只白鹡鸰,格拉菲拿出单反相机,用长焦镜头捕捉了这一瞬间。“我在家时总是忙这忙那,做各种重要和不重要的事。”这位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师说。他几乎没有时间玩摄影,也很少有无所事事或没有计划的时候。而在这里呢?“昨天一整天,我只是坐在那里弹吉他。”他说。
他34岁的女友派恩是一名生物学博士,目前在汉堡一家公司担任数据科学家。如果是在家里,她此刻可能正坐在笔记本电脑前为公司分析数据。“我们需要一个可以放松的地方,一个不必总是看手机的地方。”她说。
拥抱简单,在自然中寻找美好,已经成为一种大受欢迎的趋势。出租微型房屋的公司将商业模式建立在这种理念的基础上,旺季每晚每间房的收费高达193欧元(约合人民币1500元)。
39岁的朱利安·特劳特温是公司三位创始人之一。他和朋友们一起构思了这个商业创意。他们问自己:“这个地方应该是什么样子、位于哪里,才会让我们想去度过一段亲近自然的时光?”露营?太不舒适。温泉酒店?“我不想和40个人一起挤在自助早餐前,我需要安静。”特劳特温说。于是,他们想到了移动微型房屋。它们被放置在田野上、森林边缘或果园中,土地通常租自希望以这种方式赚取额外收入的农民。
如果你去到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却因为人潮汹涌而无法尽享风光;如果你因为订不到热门航班的机票而多次未能成行;如果你总是选择热门度假地,结果看到那里因为气候变化导致森林和草地被烧毁,你可能会为下次旅行选择一个既能真正让自己放松身心,又不会带来道德负担的目的地。
德国旅游研究所所长博恩特·艾森施泰因指出,“对于许多德国人来说,度假的重要性仅次于基本生活需求。在消费优先级中,唯有饮食排在度假之前。”2023年,德国人在度假上的支出达到了创纪录的86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800亿元),比2019年增长了近19%,但长途旅行的次数减少了8%,降至6500万次。
旅游业是全球最大的经济部门之一,石油工业和汽车行业的规模也无法与之匹敌。据德国媒体《明镜周刊》的报道,自1950年以来,游客数量增加了50多倍,行业年营业额达到约10万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8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0%。这一庞大的数字不仅包括直接收入,还涵盖了所有与旅游相关的经济部门,如住宿业、运输业(包括飞机、游轮和旅游巴士)以及纪念品或旅行社带来的收益。
休闲成为一种商品,造就了德拉莫在罗马观察到的全球现象。20年前,还有一些几乎只有当地人知晓的特殊风景,比如隐秘的海湾、壮观的观景点、可以淋浴的瀑布,或是由于人迹罕至而可以裸泳的迷人池塘。这些地方曾是人们私下口口相传的秘密,最终被《孤独星球》这样的旅游指南公之于众。
如今的互联网则是无所不知。游客如果前往曾经独特的一些地方,比如印度的瓦尔卡拉、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或泰国湾的一些岛屿,往往会陷入大众旅游的噩梦。“最初,旅游是上层阶级的特权,后来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加入其中,现在我们看到更多国家的中产阶级也能旅行并且愿意旅行了。”艾森施泰因说,“而这一切只能通过旅行套餐这样的标准化旅游来实现。这样,总有一些地方会出现游客量超标的情况,比如威尼斯、巴塞罗那、杜布罗夫尼克和罗马。”
因此,旅游业正在寻找新的出路。旅游被用来满足人们对简单生活的渴望,对远离人群的自然体验的渴望。移动微型房屋或“豪华露营”为实现这样的小冒险提供了可能。选择豪华露营的游客虽然也在自然中过夜,但不睡在普通帐篷中,而是在舒适的小屋里。
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并不意味着节俭。旅行者往往同时寻求接近自然和舒适,并认为值得为之花钱。在旅游研究协会的最新分析中,56%的受访者将“自然”作为旅行动机,更多的人提到“远离日常生活”或“放松”。在一项关于“最受欢迎的度假活动”的调查中,“待在自然中”几乎与“参观景点”并列第二。
2023年,360万德国人进行了持续多日的骑行,1760万人选择徒步或背包旅行。露营地的过夜次数创下新高,达到约4230万次,十年内增长了近63%。这也得益于房车热潮。2024年初,德国联邦机动车管理局登记的房车数量接近90.8万辆,是2017年的两倍。当然,这种度假方式并不一定便宜,例如2023年房车停车位的价格就上涨了9%。
家附近的目的地,尤其是那些能够让人亲近大自然的地方,正日益受到青睐。令人惊讶的是,即使是在汉堡这样的大城市周边,追随这种度假趋势也并非难事。
一个温暖的夏日,在汉堡西部的克洛芬斯特恩森林中,46岁的克里斯托·福斯特赤脚行走在苔藓覆盖的土地上,寻找着完美的树木:它们既不能过于密集,也不能相隔太远;树干既不能过于纤细,也不能太过粗壮。这位留着灰白胡须的男子伸展他1.9米高的身躯,将一条扁平的皮带尽可能高地缠绕在一棵落叶松上。“皮带比绳子好,绳子可能会伤到树皮。”他解释道。接着,他将第二条皮带缠绕在另一棵树干上,固定好他的红色尼龙吊床。
福斯特喜欢在吊床中过夜。他自诩为“冒险家”,实际是一位作家、播客主播和演讲者。他将冒险定义为“离开舒适区,接受不确定性,发现新事物”。他推崇那些不需要花太多钱就能实现的“微冒险”,认为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就能增加冒险感:比如每天只花10欧元,不开汽车,在吊床中过夜,或者只是漫无目的、不开导航地行走——越简单,越好。他认为,这样人们会发现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而在完成这些挑战后,我们也会对完成生活中的其他任务充满信心。
55岁的尼尔斯·利本亨舍尔是受到福斯特演讲启发的人之一。这位汉堡外科医生刚刚在吕贝克湾周边完成了110公里徒步旅行。他说:“我的脚都走平了。”利本亨舍尔喜欢运动类的挑战,但在吊床中过夜对他来说还是新鲜事。他说:“作为医生,我每天都要和病人打交道,急诊室里总是忙忙碌碌。”所以,有时他需要远离人群,寻找内心的宁静。通常他在周五晚上回到家,简单吃点东西、看新闻、刷牙后,就会收拾他的背包,装入吊床、睡袋和隔热垫。“然后,我会在附近的森林里徒步一小时,躺进吊床,进入深度睡眠。”他对那些已经被很多人睡过的酒店床铺感到恐惧,总是前往永远不会有酒店的地方,比如几米之外就是海浪的海滩,或者日出景象令人叹为观止的山顶,晚上就在他的吊床和防水睡袋里过夜。
“我们对仅仅为了在沙滩上晒太阳而远赴土耳其或希腊毫无兴趣。”38岁的塞巴斯蒂安说。他面前的盘子里堆满了沙拉、坚果、羊奶酪和橄榄。他是一名法官,非常注重将私生活与法庭上的职业生活分开,因此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全名。过去两周,他和家人一直在德国东北部旅行:他和41岁的妻子克劳迪娅各骑一辆带拖车的自行车,绿色的拖车里坐着他们3岁的儿子卡西米尔,黄色的拖车里是他们15岁的比格犬。
这家人从什未林出发,整个夏天都在骑行中度过,有时会遇到倾盆大雨,有时则十分闷热。塞巴斯蒂安已经习惯了北德多变的天气。“我觉得飞到马尔代夫度假已经变得不合时宜。气候保护,人人有责,不应该只是说说而已。我想调整自己的行为,有意识地舍弃一些东西。”塞巴斯蒂安说。
他们一家人穿越了四个联邦州——梅前州、勃兰登堡州、萨安州和下萨克森州,没有使用任何燃料或电力驱动,完全依靠自己肌肉的力量。他们没有携带很多行李,这也是因为他们不露营,不需要睡袋或帐篷。他们在下萨克森州希茨阿克市的“亲近自然”村预订了木屋。这个村庄提供了27个住宿地,专为那些希望享受自然而又不愿睡在帐篷里的人设计。营地的经营者称他们的理念为“微型豪华露营”。这些小屋由木材建造,采用榫卯工艺,能够容纳多达四人舒适居住。最豪华的小屋配备了自己的堆肥厕所和洗手盆,而最简约的可预订小屋——所谓的“移动帐篷小床”——则是木床板、床垫和防蚊网的简单组合,适合一到两人居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被移动到安静的角落。对于这个热爱骑行的家庭来说,这样的假期无疑是“完美的”。
来自汉堡“独行”划艇俱乐部的约30名划艇爱好者,报名参加了传统的夏至划艇之旅。他们沿着易北河下游划行约15公里,最终抵达吕赫桑德岛。参与者年龄跨度极大,最小的仅有10岁,而最年长的已经退休。他们的帐篷、食物和换洗衣物都装在防水的袋子和箱子里。尽管天空中乌云密布,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但经过一番简短的讨论,他们还是决定迅速启程。从岸边望去,两艘十人划艇和几只独木舟很快就化作了水上的小点。
第二天中午,划艇爱好者们在枫树下搭起了帐篷。52岁的泰娜·科克正忙着在锅里搅拌米饭,同时回忆起她14岁时第一次参加吕赫桑德之旅的情形。如今,露营地上的树木变得更加茂盛了,帐篷也更加现代化了,但吕赫桑德岛上的悠闲生活节奏却几十年如一日:漫步在蔷薇果丛间,打排球,取饮用水,绕岛划船,点燃篝火,享受社交的乐趣。
科克表示,她很高兴这次传统的吕赫桑德之旅也成为了她16岁女儿的“年度亮点”。女儿比科克第一次参加吕赫桑德之旅时大两岁。科克将当时的幸福感珍藏至今,并希望女儿也能将这些美好时光铭记在心。
罗马的旅游观察家德拉莫分析说,渴望和向往是我们旅行的主要动机之一。然而,这种旅游的承诺往往难以实现,甚至可以被视为一种“陷阱”,因为游客无论走到哪里,他所追寻的真实、原始和未知状态都会立即被摧毁。因此,对德拉莫来说,旅游最终意味着“追寻无法抵达的目的地”。
实际上,极简生活的理念在西方文化史上有悠久的历史。据说,生活在公元前413年至公元前323年的哲学家第欧根尼就住在一个“极小的房子”——一只桶里。他没有什么财产,经常在公共场所过夜。据说他自称为“狗”,这也是他的哲学学派犬儒主义的来源。他的舍弃是一种挑衅,他的极简生活是一种社会批评,是对主流文化的质疑。
19世纪中叶,亨利·梭罗等知识分子将简单生活视为理想。他的《瓦尔登湖》一书于1854年出版,书中描绘了现代隐士生活的蓝图。他写道:“一个人放弃的东西越多,他就越富有。”第欧根尼、梭罗等人的生活哲学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追随者,他们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是对当时盛行的奢侈、颓废和物质主义的反抗。
在当今旅游业“少即是多”的趋势中,这种激进性已经大大削弱。大多数情况下,休息和放松成为个人选择,并且往往融入了旅游消费文化之中。有时,这种趋势表现得有些夸张:在德国的黑森林和阿姆鲁姆海滩之间,有不少所谓的“屋顶帐篷村”。这些帐篷架设在木桩之上,为游客提供一种仿佛置身于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狩猎旅行中的住宿体验,就好像在其中过夜的人需要防备大象的侵扰。
在这个以匆忙和瞬间印象为特征的时代,人们对于“真正体验”的渴望愈发强烈。那些在罗马的西班牙大台阶或许愿池前短暂驻足,仅仅为了背对景点自拍留念的游客,虽然也能获得某种体验和感受,但这些感受往往流于表面。他们所记录的,更多的是一种抵达景点的自豪感。与此同时,许多现代人开始渴望更深层次的体验,比如探索自我,感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编辑: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