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围绕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中第四单元展开,本单元课题为“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笔者围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这一主题设计了相应的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的目标在于教导学生跨越不同媒介搜集信息、展示和交流,鼓励学生审视并深入思考各种媒介中文字和语言的应用情况,探讨其独特之处和运作模式,进而掌握在跨媒介环境中的沟通技巧,加深对媒介内容的理解,提升批判性分析能力。
笔者围绕单元主题设计了三个核心学习活动:“认识”“善用”和“辨识”,即熟悉媒介信息的过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媒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与以文本为主的传统单元不同,本单元的任务群设计更加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和过程性,因此教师需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切身探索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自身所处的信息时代,培养独立思考、保持个性人格的思想。
由此,本学习任务群设计聚焦于“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主题,以单元活动为设计抓手,构建出三个主要学习活动,分别是“认识”(3课时)、“善用”(4课时)以及“辨识”(2课时),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媒体的发展历程,了解利用媒介传播的特性,掌握根据特定需求选择合适的媒介表达的技能,提高在多元信息环境中去伪存真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恰当的媒体语言,从而提升学生在信息时代的语文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高中生基本都能熟练运用各种媒介获取信息,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通过诸如互联网、自媒体、电视等渠道来搜索新闻、洞察时事、汲取知识,但高中生对媒介的本质和特性理解还不够深入。为了改变现状,教师需设计一系列针对性的学习任务群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各种媒介的本质,提高其辨识和准确获取媒介信息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探讨语言媒介的发展变迁过程,了解媒介的传播渠道与方式。
2.比较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根据实际需求撰写文稿,突出媒介语言特点。
3.分析探讨媒介在活动传播中的差异性效果,深刻理解媒介的力量,明确其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4.掌握辨识信息的方法,学会在信息海洋中去伪存真,利用媒介信息应对各种问题和困境,实现自身价值。
WDbjU2aUtjmq6Z3NIWSqQg== 四、学习任务群设计大纲
(一)认识媒介
调查各种信息的来源渠道,明确不同媒介的独特之处。(3课时)
(二)善用媒介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媒介,通过个人、小组探讨等方式完善方案,完成宣发。(4课时)
(三)辨识媒介信息
对媒介信息去伪存真,完成主题写作。(2课时)
五、学习任务群设计内容
活动一:认识媒介(3课时)
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多种媒介共同构建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宇宙,社会的进步与媒介的发展如同孪生兄弟,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巧妙地利用多样化媒介进行沟通交流、传播文化、参与社会生活以及促进社会和谐,成为重要课题。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旨在通过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和过程性较强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身所生活的信息时代。
学习任务1:明确获取信息的途径
教师展示新闻案例:
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洛阳市人民政府承办。4月8日至23日,以“花开洛阳 青春登场”为主题,举办10项主体活动,其中包括牡丹花车巡游狂欢嘉年华、“花开四十载 洛阳正青春”——沉浸式赏花系列活动、博物馆奇妙夜等活动。
教师设置问题:
1.我们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这则新闻信息的?你周围的人都是如何获取新闻信息的?完成表1。
2.如果你想明确这则新闻的发展方向,你会采取何种方式获取信息?并说说具体原因。(调查问卷)
3.通过该渠道获取信息是否完整?信息描述方式对你的评价存在何种影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将结论整理好并汇报)
学习任务2:明确各媒介传播信息时的特性
1.明确信息传播的发展路径
教师出示资料卡:
审视大众媒介的演变历程,从最初的口语时代,到文字及书面表述的兴起,再到有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的革新,直至如今网络时代的繁荣,每一个阶段都标志着人类沟通方式的重要变革。
李宇明先生对每个时期媒介的语言特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第一,口语时代。人类首先获得了语言符号,人们能够以更加精确和高效的方式交流思想与情感;其次,人类将一般的生理器官(肺、声带、咽喉等器官)改造为专门的口语器官(发音器官、听觉器官、大脑口语处理器官),提升了语言的清晰度和表达能力;最后,人类创造了“原生口语化”,将内心的想法直接转化为口语表达,促进了语言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第二,文字及书面语。随着文字符号的发展,人类逐渐演变出“识字人群”这一文化类别;随后出现了“书面文化”,用于传播文字;随着人们精神世界的不断充实,人类逐渐将声波和光波变为传递信息的载体。
第三,有声媒体。在这一阶段,语言传播技术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人类也极大地提升了口语的应用能力;人类个体无需进化出新的生理结构来处理电波,但需配备如收音机、电视机等语言接收设备。
第四,网络时代。在网络时代,人类个体之间的语言交流“技巧性”成分日益增加;大部分人类个体能有效地在虚拟与现实环境中进行语言沟通;同时妥善解决了“信息边缘化”的挑战。
2.认知各媒介传播特性
媒介的多样性和特点对我们的沟通交流、文化传播、社会参与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媒介,笔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媒介的特性和功能,并通过搜集资料、自主探知等活动,培养学生成为能够熟练运用多种媒介的现代公民。完成上述活动后,学生完成表2。
学习任务3:明确各媒介传播信息时的语言特性
教师出示资料:
前不久,嫦娥六号带着月球背面的土壤顺利返回地球。但有一部分人们尚不了解我国的“登月计划”,请你根据下列情境完成相应任务:
1.市老年活动中心计划制作一个一分钟的视频,在门口的大屏幕循环播放,向老年朋友们传达信息。请设计一个视频脚本。
2.市青少年宫想围绕该主题设计一张富有吸引力的海报,在宣传栏上向小朋友们展示这条信息。请创作一张海报,撰写相应的宣传语。
3.某中学的文物社团听说了此事,计划在课间播报此信息,时长为一分钟左右,请撰写广播稿。
教师发布任务:
任务1:针对老年群体的视频内容创作应采用简洁明了、轻松愉悦的语言风格。在尊重地方文化的前提下,融入亲切的方言,增强老年人的地域归属感,让视频内容更加生动活泼,贴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从而提升信息的传递效率,让老年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视频带来的乐趣。
任务2:为儿童设计的海报,需要采用图文并茂的创新形式,以适应幼儿直观、形象的信息接收特点。在语言表达上,我们应力求简洁有趣,句式简短有力,关键词突出,确保信息的传达既清晰又准确。通过这种设计能有效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信息传递更加高效。同时,富有创意的图形和色彩运用,也能为儿童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增强海报的吸引力。
任务3:广播稿是一种实用而亲近的文体,它要求语言口语化,以短句为主,避免听觉上的混淆,确保信息的清晰传达。
活动二:善用媒介传播信息(4课时)
教师介绍活动: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类群体获取和传播信息变得更为迅速和简便。随着各种信息传播方式的融合,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得以拓宽,其自身还能参与到信息传播中,甚至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挑选恰当的渠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出示资料:
时间飞逝,转眼间又到了毕业季,新一届的学子们即将离开熟悉的校园,踏上新的征程。作为学校优秀的在读学生代表,你有幸受邀参与策划某中学的“毕业纪念礼”。在此,请挑选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方案,组织团队,共同努力将其完美执行。
教师发布任务:
学习任务4:选择方案,陈述理由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表3。
学习任务5:阐释具体方案,突出自身特点
学生根据所在小组的具体方案设计具体步骤,将步骤以表格形式展现出来,具体包括方案设计思路、方案要求、方案亮点以及需要何种技术,同时阐述自己的方案特点。
学习任务6:分工合作完成方案
(以“制作相关主题的明信片”为例阐述学生如何进行任务实践)
学生8人为一个小组,小组内部先确定组长进行活动规划,随后由组长牵头,组员共同商议分工:设计组负责扉页布局和挑选素材;文案组专注于楔子的书写、勾勒内页文案和拟定标题,还要注意搭配照片;统筹组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从纸张的选择到宣传发行的精准定位。
在启动制作流程之前,学生采取访谈调研的方式收集已经毕业的学长和应届毕业生的宝贵建议,捕捉目标受众的兴趣焦点,从而定制出更加符合他们期望的礼品,打造出更具个性化的产品,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最大的影响力。
媒介方案选择:制作明信片手册
明信片手册主题:校园光影(以校园风景、学生活动剪影为主要素材)
内页文字:愿少年不负众望,向阳而生
楔子文案:亲爱的同窗,当你翻开这一页,意味着你即将告别母校,踏上追寻梦想的征途。曾经见证你青春岁月的地方,承载着无尽的回忆与深情,将成为你心中永恒的里程碑。在未来的道路上,愿你们以“敦品励学”为人生信条,将校园里的美好时光深藏心底,不忘初心,勇敢前行。如同曲水苑中的清泉,虽离源头,仍潺潺流淌;如同步云亭边的风,虽离山巅,仍轻拂不息。愿你们的生活如诗如画,每一刻都充满意义,每一步都坚定有力。
学习任务7:设计作品宣发毕业礼活动
为了确保学习活动的成功,必须拥有相应的宣传方案。在此过程中,笔者计划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其设计出引人注目的宣传方案。但笔者并没有彻底“放养”,而是紧扣活动主题,辅导学生重点关注多种媒介的选择与运用。
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我们的宣传对象是谁?他们通常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收集信息?如何宣传才能吸引他们的目光?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哪些媒介的宣传效果最佳?随后教师出示宣发规划表(见表4),让学生讨论填写,为其宣发指点方向。
活动三:辨识信息来源(2课时)
在本环节中,笔者与学生深入探讨不同媒介的宣传信息,对信息内容进行精细的筛选与评析。教学以“生活常识、社会常理、人之常情”为根本准则,以“信息出处、来源渠道、品评意图”为评判标准,运用“灵活对比、分析用于”的方法,培养学生辨识信息的能力。
学习任务8:去伪存真,明辨信息
教师:同学们,在网络时代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真有假。有些真实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失真;有些真实信息被传播者恶意地夸大或者隐瞒重要信息,以达到某种目的;有些信息本身就是假的,却被传播者广泛传播,你们在生活中有遇到这样的例子吗?结合自己的生活,与小组成员讨论,完成以下活动。
1.每位学生说一说虚假信息被揭穿的例子;总结虚假信息都有什么特征;该如何辨别这些信息?
2.说一说自己如何辨识真假信息过程,并在小组间相互交流。
3.真实信息来源有哪些?我们该选择哪些媒介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教师巡视)
教师:通过分享活动可以知道,我们身边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产生,这些信息对我们的生活、价值观形成了有一定的影响,那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完成表5)
教师:我们要在大量的信息中,按照真实的信息来源、信息内容、发布者立场等多个要素进行甄别,而且要多方求证,进行交叉信息印证,整理与总结信息内容。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身辨别媒介信息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任务9:围绕“增强辨识意识”主题撰写倡议稿件
教师进行如下教学环节。
1.引入:讨论电子媒介如何改变我们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方式。
2.阅读:阅读相关的文章,探究信息乱象背后的真相。
3.讨论:小组讨论信息乱象背后的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
4.实践:练习分辨事实与观点的方法。
5.总结:撰写150字左右的倡议书,呼吁大家增强辨识信息的意识。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杜桥中学)
编辑: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