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本位的美育新路径

2024-11-08 00:00:00顾菡文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4年14期

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促进自身信息素养提升,并开展新课标背景下核心素养的深度解读。教师可以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重塑线上教学流程,探寻多样教学方式,例如,利用VR科技馆资源拓展教学空间,丰富课堂教学情境,使课堂导入环节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行作业改革,打破课后服务资源缺乏、形式单一的困境,从而提升课后服务的有效性,以此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效衔接与统一,促进常规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度开展。本文以美术学科第二学段“海洋怪兽”一课为例,探索基于核心素养本位的美育教学策略,结合数字化平台资源,实现数字化创新教学。

一、新课标理念引导下的数字化备课脉络

新课标在注重培育学生技能的同时强调核心素养,指向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向,拓宽了人才培育的路径与维度。

1.学科融合,探寻知识交叉点

在教学“海洋怪兽”一课时,教师尝试将“深海”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以马里亚纳海沟为探索方向,通过量化下潜深度的相关数据,向学生科普不同海洋深度中的深海鱼类及其生活环境的知识,同时制作科普视频,以此作为学生探究学习的知识型支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素养本位,唤醒环保意识

在引入“深海有多深”的概念之后,教师可向学生揭示一些现象U8sGx+7DnDI0+MI02s2u7nNF4nCiidYUlofqpp8lT70=。例如,海底深处有塑料,塑料这类白色污染对海洋生物和整个生态环境百害而无一利等,进而呼吁学生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唤醒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中外对比,挖掘传统美术中的哲思

新课标强调学科实践,注重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海洋怪兽”一课选用《山海经》作为案例解析,教师可搜集、整合网络资源,引发学生自主探索志怪书籍中怪兽的创作方法。然后对比现代中西方经典海洋怪兽角色设计图稿,感受中外美术作品的魅力,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其形式、题材等差异。最后得出结论:虽然中外美术作品的媒介不同、表达方式各异,且跨越巨大的时空维度,但创作方法仍然与《山海经》相似,以此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美术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的理解。

4.转变形式,运用数字绘画进行对比示范

数字化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改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应考虑在第二学段运用传统手绘和数字绘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示范,即用传统纸笔造型、勾勒轮廓后,进入数字软件进行上色。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工具、不同媒介带来的绘画效果变化,在夯实绘画基本技能的同时开阔眼界,了解当下新奇的绘画方式,产生创新绘画动力。

二、依托平台,助力数字化教学

教师应当通过对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和学习,改进教学思路,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策略,助力数字化教学的顺利开展。

1.利用专题资源开展线上学习

当教师处在“关注生存”阶段,会导致其地位把控失灵,下意识地“走流程”,课堂教学环节一成不变。例如,多媒体展示、网络直播、练习等固定环节,表面上披着数字化美育的外壳,实则师生互动却是单向的。因此,教师应具有“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意识。在开展虚拟场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虚拟仿真学习,通过平台提供的虚拟场馆设计学习活动,突破传统场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教学时空。课前,可以让学生自行登录国家海洋博物馆官网,通过网站搭载的VR技术线上“云逛展”代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课外知识。

2.借助平台优势丰富教学资源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版块栏目划分清晰翔实,覆盖了德智体美劳五大领域,具有精品化、体系化的特点,便于教师寻找融合五育的优质教育资源。基于智慧中小学App,教师可分析平台教学案例的优势和不足,进而优化教学设计。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入的海洋教育知识和环境保护知识就源于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德育栏目的生态文明版块和环境保护版块。

三、课堂中信息技术的融合及应用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可以有效降低信息素养和专业素质等内在要求和一些外部客观因素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在录制“海洋怪兽”一课的微课时,教师就采取了“素材分类整理—课程高效录制—后期整体把控”的行动路径,在获得大量优质教学资源后,教师再进行筛选和重组,进而使无序的、杂乱无章的素材转变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教学素材。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平台补充资源,纵览大量海洋科普纪录片、深海生物高清图片等素材,择优融入微课,自主学习视频制作技术,挑选海底动物的相关视频精心剪辑,使内容更契合课本要求。在示范环节,教师严格控制微课时长,重点内容耐心讲解,重复内容倍速播放,以确保学生专注力高度集中。最后,教师对微课的音轨音量、场景切换方式、讲授语速等作出细致调整,并配以字幕便于学生理解。

四、指向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根据学情,结合平台资源进行分层作业布置、个性化作业分配。教师在研究教师研修栏目中的优质资源后,设立“基于标准,体现进阶”的作业目标,力求作业内容科学,符合学生认知,作业结构合理,以“学段—年级—学期—单元—课时”递进,体现衔接性与关联性。“海洋怪兽”一课是“海洋”单元的第二节课,作业应以想象、创造为主。这类作业蕴含了学生的审美、情感、个性、价值观等诸多元素,可以充分反映教学的效果,是提升课程意义的重要内容。在基本绘画技能方面,教师可对学生提出构图、线条和色彩要求;在创作方式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自主探索怪兽的构造方式,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教师可适时启发学生,激发他们对科技探索的热情和好奇。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能够助力教师精准提升教学质量。未来,教师应当不断积累课堂经验,立足自身常态课堂,边行动、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构建以常态课为载体的专业成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