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者要想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需要有效推进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优化考核体系,加强过程管控,压实教育教学管理责任,推动考核工作深入开展,引导激励全体教师积极推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
一、多层级实施评价,系统打造绩效评估体系
学校遵循“目标统一、责任与权限相匹配”的原则,将学校年度绩效考核指标逐级细化至各层级。起初明确学校管理层、年级教研组和班级三个管理层级,然后采取以点带面的策略,将指标细致分解为每项任务、每个细节,落实到每位教师身上,确保评价审核的科学性、全面性和深入性,激励各层级人员专注于常规任务完成与核心指标达成。
1.考核机制多样化
学校遵循上级主管部门对领导团队的评估原则,综合教务、德育、总务、财务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对管理职责进行具体分解,精确设置评价标准。各相关部门参照详细的评价条款进行深入分析,确立绩效考核指标并实施保障措施。年末,学校依据各相关部门对指标的执行情况,以及对该部门负责的年级、学科和核心工作的评估结果,实施综合量化评价,以确定其考核等级。
2.质量评估个性化
学校根据不同学科的业务特性和岗位工作要求,拟定切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责任协议,定制化地制定评价标准,并区分权重。教导部门重点评估教学认真度以及绿色监测的“四率”等核心指标;德育部门着重于师德师风和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总务部门则关注疫情防控、校园环境建设和安全教育等相关指标。
3.业务考核标准化
针对学校教师人数多、学科专业多、考核标准复杂的实际情况,学校全面落实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岗位责任制,形成适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的《处室工作职责》《学科教师业务要求》和《班级管理指南》,规范教师业务素养和岗位考核标准。
二、全方位调整优化,持续完善绩效指标体系
学校及时更新并优化评价标准,强调目标指引,确保考核严格执行,激励各相关部门专注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团队建设水平和管理效率。
1.将核心指标作为行动指南
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全国各地各校多措并举,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课业负担如何减?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提?学校在这些方面都需要制定恰当的考核指标,为教师明确方向,赋能学生成长。学校要强化对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的考核,让向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和科学管理要效益的导向更加鲜明。
2.将业务指标作为导向工具
为了促使各科室及全体教师在岗位上的职责得到有效执行,学校对相关考核内容进行了精简和优化。考虑到“双减”政策、“五项管理”和课后服务等方面涉及的新标准,学校对现行考核方案进行复审,重新整理和分类了考核项目,移除了不必要的和不合时宜的条款,使考核方案更加简洁且易于操作。例如,对连续两年考核结果相差无几或变化极小的指标,我们将它从考核体系中去除,以此来增强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和精确度。
3.让效率指标成为助推器
学校通过细化工作效率指标,持续强化全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益考核,引导各部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履行自身职能,强化教师专业培训,激发教师工作动力,减少其工作失误,促使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师生素质提升和各项活动成果最大化。
三、全过程系统督查,扎实提升绩效考核管理水平
学校基于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的实施,增强全过程监管力度,实施“每月追踪审核、每学期预防性评估、年终成效评价”三阶段管理策略,确保绩效考核管理常规化。
1.落实过程审核以揭示短板
学校通过过程审核这一关键手段,定期举行情况汇报和分析会议,进行月度评估、半年度复盘和全年总结,及时优化调整相关流程。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横向对比分析意识,实时监管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情况,肯定进步的同时指出不足,以期规避教学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督促管理人员自加压力、有效履责,有计划地落实阶段性目标。
2.在关键环节适度施加压力
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效率增进的关键环节实施考核,筛选出关键的提升指标作为月度预评估的标准,每月进行考核并公布结果,以此推动学期和年度目标的实现。对每学期成绩领先并达成考核目标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公开表彰。工作明显弱化滞后的相关部门、教师(连同分管干部)记入考核,由校领导进行提醒谈话,明确整改要求时间。通过层层传递压力,确保管理与教学提质增效和中心活动任务顺利完成。
3.以过程指导与督查促使提升
考核应成为有效的激励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加强绩效考核的关键在于,学校管理者要及时进行有效的过程指导与督查,推动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全体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精益求精,真正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努力实现师生有成长、学校有发展、社会有赞誉的办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