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规划的几点思考与教学实践探析

2024-11-08 00:00:00李晨丽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4年14期

古人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提醒我们要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2024年暑假,我进行了为期60天的教育写作日更计划。第一个月,我结合自身经历和思考撰写内容,但发现有些问题凭借个人经验与思考是无法得以优化和解决的。

于是我开始了阅读与个人思考相结合的写作方式,并惊讶地发现“遇见,让思考更完善”,尤其是在看到教育媒体编辑、记者吴松超针对教师阅读规划给出的建议后,我又获得了不少启发。我想,教师的成长过程大概就是不断地让自己与他人“遇见”并受其影响的过程。关于教师阅读规划,吴松超站在一个编辑的视角,给教师们提出了五个方向建议。

一、教师读书规划的第一个方向是“解读教材”

吴松超建议教师每学期开学前都可以从“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出发,制定一个读书规划。教师为解读教材、设计教学多读书,课堂信息量就会更大、更有深度,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有趣、有料,积极性更高,进而更好地促进思维发展。教师围绕教材和教学设计来读书,可以改善教学品质,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教师读书规划的第二个方向是“构建自己的好课堂”

课堂是教师的立身之处,教师研究课堂,在教学上有所探索,有利于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相关推荐的书籍有《学生课堂行为管理》《课堂管理,会者不难》《有效教学十讲》等。此外,边实践边读书也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针对具体问题展开阅读,会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同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边实践边读书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读真书,识真理,用真知识来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素养,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教师读书规划的第三个方向是“形成教育信念”

思想决定人的行为,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之所以存在差距,追本溯源,是因为思想上有差异。我曾经取得的教育教学上的成就,也多是因为通过阅读汲取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并受这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进而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一名教师只要有了伟大的教育目标、伟大的教学追求,就会主动去探索教育领域中的更多可能性。另外,吴松超还主张,教师要系统地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书籍,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影响深远。在教育的世界里,去挖掘,去与新情景结合,去作出新的解读。

四、教师读书规划的第四个方向是做足教学的“战略储备”

吴松超认为,教师成长最大的阻碍是视野狭隘。曾经,我写过一篇文章《当一只跳出去的青蛙》,其中谈到,教师的生活环境是很封闭的,往往一整天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早已不知中午12点的街道是怎样热闹的模样。等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大部分教师已经累得只想躺平。虽然身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但一些有针对性的资讯推荐又很容易让教师陷入“信息茧房”。所以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我们的视野的确是有些许狭隘的。面对这一困境,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吴松超的建议是,阅读并丰富自己的生活。他认为,环境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两种。个人内心秩序是内环境,内环境是人生走向的主导,视野则决定了我们将如何设计和构建自己的内环境。想要获得成长的教师,最需要做的事情是有意识地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

吴松超认为,身为教师,一定不要让自己的教育生命走进死胡同,即使有人“逼迫”你,你也不能轻易就范,必须选择精彩地活着,要让生活五彩斑斓。“用自己生命的完整与幸福来面对教学,用享受课堂、追求自由的态度,影响学生。”这让我想起曾经与同行一起探讨过的话题——“教育究竟是什么?教师应该如何触及学生灵魂,并对其一生产生好的影响?”当时得出的结论是:“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触动另一个灵魂。只有教师的灵魂是轻盈的、幸福的,才能够让更多的灵魂轻盈并幸福。”所以想要做好教育,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同时也要热爱生活,让自己的灵魂充盈起来,这样才能让更多的爱溢出来,影响学生,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师读书规划的第五个方向是“赢得学生”

关于“赢得学生”,有两个名师的例子。一个是教师通过读书、写书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例子;另一个是关于一位大家公认的“教学理念比较超前,教育情怀比较深厚,教育使命感比较强烈”的教师,到班里任课之后却无法驾驭课堂的例子。在第二个例子中,挫败感让这位教师发奋读书、实践,从此踏上阅读之路,边读书边实践,第二年就走出了困境。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一个道理——教师懂得越多,开展教育教学时就会越淡定从容。此外,吴松超向教师们推荐了问题导向、兴趣导向的规划阅读,并认为这是非常高效的阅读方法。开展此类阅读有两个好处:一个是能够大大激活思维的活跃度与开放度,教师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会得到强化;第二个是在同一主题但视角各异的对比参照阅读中,教师的信息甄别和提取能力会增强。

针对这两个好处,我深有体会。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我认为阅读有时不妨随性一点——可以开启多本书共读的模式,也可以开启“风吹哪一页读哪一页”的随性模式。有时不妨“宠”一下大脑,给予它充分的阅读自由,因为当大脑想要去阅读这一章节的时候,它就会积极地思考并给我们更多的启发,这时候阅读就是高效的。这也是我在这次多本书共读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的深切感悟和启发。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好的团队,就是最强大脑》。这次的“相遇”,让我认识到在信息时代,我们的“团队”有了更多的灵活性。最后,再次感谢这一场遇见,让我对教师读书规划有了更具体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