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象征手法”探究

2024-11-07 00:00:00
《学习方法报》语文中考版 2024年12期

【阅读思考】《海燕》一文中,象征手法是怎样运用的?

【共同探究】

高尔基在《海燕》中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要学会文中运用的象征手法,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本文的写作背景,二是有关“象征手法”的语文知识。

一、写作背景

高尔基写作本文是在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高尔基当时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二、象征手法

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种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法。

象征的表达效果有:一是象征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二是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文本探究

就《海燕》而言,由于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虽然当时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但沙皇的反动统治依旧强大,人民的言论还没有自由,因此,作者在文中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文中的“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势力的革命风暴;“海燕”一直在呼唤暴风雨的到来,所以它象征着坚强无畏、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与“海燕”相对立的是“乌云”“雷电”等,它们象征着沙皇黑暗势力。“海鸥”“海鸭”“企鹅”等海鸟,它们在革命来临之前的种种表现,象征害怕革命要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我们在理解这些形象的象征意义的时候,需要整体把握,相互联系,不能孤立地认识。

知识链接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象征没有喻体,而是有象征意义,象征意义与本体事物间要求“神似”,是以物来显示意义,即不把物的意思直接说明白,而是让读者自己去联想、领会,象征意义往往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象征要立足全文,至少在文章的一层或一个段落,它是一种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而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它要求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这个相似性可以是“形似”,也可以是“神似”;比喻是以一物比另一物,它的对象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对象;比喻只限于修饰语句,它的目的是让语句更形象、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