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性动物”,一个人只要在社会上生存总会遇到他人的评议甚至非议。我们该如何面对各种非议?是闭目塞听、罔顾舆论、我行我素?抑或像寓言《猫头鹰与斑鸠》中那只猫头鹰那样逃避舆论、舍此他顾?还是静下心来三省吾身、完善自我?
我想,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人一定会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正如朱熹所言的那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不断完善自我,进而赢得公众的认可。
在遇到各种非议时,我们首先要克服逆反心理,做到冷静大度,对各种批评指责“择善而从”。即便这些言论比较刺耳,我们也应当勇于接受,甚至表示谢意。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是在别人的批评声中成长的。回望历史,李世民一次次接受魏徵的批评建议,才有了“贞观之治”盛世出现。而作为新时代的现代公民,我们没有千年之前的古人的气度吗?
接受批评是一种态度,改正过错更需要行动。倘若猫头鹰改变夜深人静时令人毛骨悚然的叫声,学莺之妙音、燕之舞姿,又怎么会遭人厌弃?周处当年曾被家乡人视为“三害”之一,他知晓后痛改前非,疆场杀敌,终成令乡邻骄傲的一代英雄。这充分说明改恶从善,人皆仰之。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有改正过错的勇气和追求进步的行动。
不可否认,批评和非议未必皆为醒世良言,也许会掺杂着一些不谐之音。对此,我们也不必耿耿于怀,甚至予以回击,因为时间会让一切真相大白。河南95后女大学生村官张桂芳,初入职时也曾遭遇各种非议和质疑——怀疑她职业选择的动机和目的。这位95后并不在意,而是勤奋踏实,带领乡亲们努力发展经济,重视文化建设,给村子里铺了路,建了图书馆、篮球场、电影院,让村民过上了物质丰富、精神丰盈的生活。如今质疑声早已烟消云散,人们对她的表现只有一个字——赞。
有道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如果我们都能把他人的批评和非议当成促进自己发展和提升的契机,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受人欢迎。
点评
这篇作文观点鲜明,思路清晰,从三个方面细致深刻地分析了对待生活中的批评和非议的正确方法:先阐述对待非议的态度,再强调对待批评应有的行动,最后分析对待一些“不谐之音”应采取的策略。文章层层推进,论据典型,有说服力,有思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