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别的地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别的地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这则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一、立意要领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标题、话题或命题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理清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是构思的前提和基础。
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审题难度相对较小,因为命题者给出了立意的“关键词”或立意范围。审题难度较大的是“命意作文”,亦称“材料作文”,命题者给了我们“立意”,但并非直接明示,而是借助材料间接提供。写此类作文前,我们先得做一道“阅读题”——要从材料中提炼出主题,然后再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这一过程就是材料作文的审题过程。
材料作文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论述性材料,二是叙述性材料。论述性材料审题难度相对较小,因为论述性材料一般都会直陈观点,便于考生直接把握材料内涵。而叙述性材料——诸如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新闻事件等,往往会表现出多义性,尤其是那些头绪复杂、事情曲折、人物众多的故事,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人物、不同细节上归纳出不同的含义,领悟到各异的哲理。所以,叙述性材料的审题需要我们仔细研读故事,把握基本情节,从不同角色的角度去思考故事蕴含的哲理和含义,而后在这些含义当中选择更有教益和新意、更适合自己表达的含义作为文章的立意,从而写出一篇紧贴材料内涵的作文。
二、立意点拨
这则作文所用的命题材料是一篇寓言故事。所谓寓言,就是寄托着一定生活哲理的小故事。很多寓言故事都有着多义性。故事中,猫头鹰因叫声被人嫌弃而决定迁徙,斑鸠劝它改变叫声才能不被嫌弃。我们在审题时,可分别从斑鸠、猫头鹰和乡邻三方思考问题。
从斑鸠角度考虑:更换环境,不如完善自己;只有完善自我,才能赢得认可。
从猫头鹰的角度考虑:为人着想是一种美德。
从乡邻的角度考虑:既要尊重共性,又要包容个性;世界因个性多样而精彩。
上述这几种立意中,“更换环境,不如完善自己”是核心立意,“世界因个性多样而精彩”则有点创新色彩。其实,这则寓言远不止上面几种寓意,我们还可以有更多更有新意的认知。但是,不能为了出新而异想天开,毕竟立意跑偏是作文之大忌,我们须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