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策略分析

2024-11-07 00:00:00杨荔雯
参花(上) 2024年11期

进入新时期,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日益增长,图书馆要不断适应这一发展现状,积极改变服务模式,主动创新服务形式,实现服务效能的全面提升,从而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的策略,旨在从理论层面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年接待读者数量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公共图书馆服务带来的便利。在这一形势下,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传承的载体

公共图书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核心使命就在于收集、保存人类的文化遗产,确保知识和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一方面,公共图书馆本身拥有大量珍贵的地方文献和古籍善本,这些文献是地方历史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记录,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有力见证。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整理和维护,公共图书馆为人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和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的信息基础,从而实现了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以对这些文献资源进行再开发和再利用,举办主题性文化展览和其他活动,从而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二)知识共享的枢纽

公共图书馆是知识共享的重要枢纽,在知识普及、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包括图书、期刊、报纸以及电子资源在内的广泛知识资源。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公共图书馆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平等的知识获取渠道,这种平等性使公共图书馆成为各种人群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有助于消除知识鸿沟,极大地推动了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

(三)文化创新的平台

公共图书馆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首先,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资源的集聚地,为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公共图书馆经常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读书会等活动,这些跨学科、跨领域的活动促使新的观点和创意得以产生,不仅促进了知识的交流与碰撞,也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从而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发展。其次,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适宜的学习和研究环境,使他们在公共图书馆获取知识、研究学术的过程中,可以激发自身的创新潜能,为文化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知识氛围。最后,公共图书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不仅限于学术资源,还包括信息素养教育、创新思维训练等,可以培养读者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保障。

(四)社区文化建设的场所

公共图书馆是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场所之一。公共图书馆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交流的机会。一方面,公共图书馆支持社区居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社区居民可以在公共图书馆共同探讨书籍中的内容,分享阅读体验,从而进行深入的交流互动。公共图书馆还组织读书俱乐部和文化社团等活动,为居民提供了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通过与社区的合作共建,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通过举办图书进社区、打造书香社区等公共文化活动,吸引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二、新时期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存在的问题

公共图书馆应致力于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的多元化服务模式,提高服务品质。然而,目前一些公共图书馆在提供读者服务时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馆藏资源有待丰富

馆藏资源是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的基础,而当前图书资料门类不全、采买滞后等资源层面的问题已经影响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首先,资源更新速度慢是公共图书馆面临的一大挑战。当前,许多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更新频率相对较低,导致读者无法及时获取到最新的学术成果和相关资讯,这种更新滞后性限制了读者需求的满足,影响了公共图书馆知识传播作用的发挥。其次,公共图书馆资源种类单一的问题同样突出。部分公共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上存在局限性,书籍种类和覆盖范围有限,这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受限,难以满足不同读者群体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再次,数字资源建设不足也成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短板。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电子资源、数据库等数字服务已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公共图书馆在这方面的投入仍然不足,导致数字资源种类少、容量小,无法满足读者在线学习和研究的需求,极大地影响了读者的使用体验。最后,公共图书馆资源分配不均与利用率差异显著。一些公共图书馆存在热门书籍供不应求的现象,而部分专业书籍却无人问津,造成了图书资源的浪费。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有效开展,亟待公共图书馆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以提升读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服务模式有待更新

当前,很多公共图书馆仍然局限于传统服务模式。首先,公共图书馆服务形式缺乏新意、较为单一。许多公共图书馆在读者服务方面仍停留在简单的借还书层面,缺乏新颖的服务项目和多元化的服务手段,这使公共图书馆难以吸引读者的兴趣,影响了其在信息服务领域的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期待越来越高,传统的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其次,公共图书馆开放时间较短,服务流程较为烦琐。部分公共图书馆沿用传统的服务模式,无法满足读者延时闭馆的需求。同时,读者在借阅、检索、咨询等环节面临着复杂的流程,这不仅耗费了读者的时间,也消耗了他们的耐心。例如,借书时需要填写复杂的表格,检索系统不够智能,咨询服务响应缓慢,这些问题都大大降低了读者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最后,部分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也是影响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因素。一些工作人员往往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对待读者有时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热情,这种服务态度严重损害了公共图书馆在公众心中的形象。

(三)对读者需求缺乏了解

当前,很多公共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往往对读者的真实需求缺乏深入了解,导致服务与读者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这主要体现在对读者阅读偏好、信息需求、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忽视。公共图书馆未能通过有效的调查和分析准确把握读者的需求变化,使资源采购和服务方案难以满足读者的实际需要。此外,公共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不足,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使读者的意见和建议难以被及时采纳,进一步加剧了服务与需求的不匹配,这也导致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难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现实需求。

(四)阅读推广力度不足

阅读推广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当前,很多公共图书馆推广内容单一,无法吸引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兴趣爱好的读者参与。同时,公共图书馆的推广方式多停留在传统的宣传手段,如海报、横幅等,缺乏利用新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的多元化推广策略,导致推广活动的辐射范围有限,难以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这些问题导致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利用率不高,许多优质图书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无法发挥其在文化传播和知识普及中的应有作用。

三、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策略

(一)加强馆藏资源建设

公共图书馆加强馆藏资源建设的关键在于制订并实施系统的资源建设策略,确保馆藏资源的完整性、多样性和时效性。第一,公共图书馆应构建明确的馆藏资源建设计划,包括资源选择、采购标准、收藏范围等,以此为依据进行馆藏资源采编工作。同时,公共图书馆应重视数字资源的建设,加大对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数字资源的投入,满足读者对数字化信息的需求。第二,公共图书馆要定期评估馆藏结构,通过数据分析了解馆藏的优势和不足,进而调整和优化工作,确保馆藏资源的均衡发展。第三,公共图书馆应积极拓展资源获取渠道,包括与其他图书馆、出版单位、数据库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馆际互借,构建文献传递网络,接受社会捐赠和合作收藏等,以此丰富馆藏资源。第四,公共图书馆应建立资源检索平台,实现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无缝对接,提高资源的可访问性和利用率。第五,公共图书馆还要建立完善的资源评价体系,定期对馆藏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此调整资源采购策略,确保馆藏资源始终符合读者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通过以上措施,公共图书馆能够有效推进馆藏资源建设,为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读者服务模式

创新读者服务模式是公共图书馆提升服务效能的关键。第一,公共图书馆可以开发App,为读者提供书目推荐、在线借阅、活动预约等功能,实现服务的便捷化和个性化。第二,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创建虚拟阅读空间,开发互动式图书展示,为读者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第三,公共图书馆可以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阅读推广活动,如线上读书会、直播讲座等,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在此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可以鼓励读者积极参与公共图书馆的活动策划等工作,增强读者的参与感和归属感。第四,公共图书馆还可以构建创客空间,提供3D打印、编程教育等服务,激发读者的创造力。第五,公共图书馆应积极探索与其他文化机构的合作,如博物馆、文化馆等,开展跨界合作项目,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通过这些举措,公共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增强公共图书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自身服务效能。

(三)深入了解读者需求

了解读者需求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首先,公共图书馆应定期开展读者需求调研,通过线下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在线调查等方式收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调研可以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的读者群体,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其次,公共图书馆应拓宽读者反馈渠道,通过设立意见箱、在线评价系统等方式收集读者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体验和感受;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与读者保持长期联系,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和反馈;与读者建立互动机制,如举办读者座谈会、咨询会等,让读者直接参与服务决策。再次,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读者行为进行分析,如借阅记录、浏览习惯等,以发现读者的潜在需求。最后,公共图书馆应定期对读者需求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服务策略,确保服务与读者需求相匹配。通过这些方法,公共图书馆能够深入了解读者需求,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服务,提升读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四)加强阅读推广工作

阅读推广活动在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提升阅读兴趣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首先,公共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各类阅读活动,如新书推荐、阅读分享会、主题书展等,吸引不同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的读者参与,拓宽阅读推广的影响范围。其次,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即时发布推广内容,使读者随时了解最新的图书动态和活动信息。通过线上宣传,公共图书馆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阅读推广的覆盖面。最后,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加强与不同机构的合作,如与企业、社区、学校等建立合作关系,举办专场活动,形成跨区域、跨单位的图书共建共享平台,推动全民阅读推广,为更广泛的群体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推广服务。

四、结语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提升不仅仅是公共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公共图书馆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范围,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发挥其在知识传播和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未来,公共图书馆应继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熊远明,陈超,陈建龙,等.文化传承与图书馆创新:新时代新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专家笔谈[J].图书馆杂志,2023,42(07):4-15.

[2]周巧.基于社会文化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以国家图书馆为例[J].出版广角,2021(04):33-35.

[3]王世伟.对公共图书馆“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再认识[J].图书馆杂志,2019,38(10):24-28.

[4]廖李映.论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人性化管理[J].参花,2024(19):134-136.

[5]季业.新时期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析——以国家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4,44(07):18-20.

[6]张涌泉,秦桦林.手写纸本文献: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J].浙江社会科学,2014(03):123-132+159.

(作者简介:杨荔雯,女,本科,河南省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