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的张女士一周前因着凉感冒在药店购买了“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并且自行将用量加倍,希望病好得快一些。服用2天后,张女士突然凭空听见有人说要加害她,感到自己被跟踪监视;为了躲避“加害自己的人”而跳进河里,被路人救起。在当地综合医院检查排除了脑部疾病后,张女士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了精神科就诊,诊断“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病性症状”,停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适量补液支持治疗一周后病情痊愈。
季节更替是感冒高发的季节。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成人平均每年患感冒2~6次,儿童可达6~8次。感冒高发的季节,许多人会自行购买感冒药缓解症状。然而您是否了解,在使用这些最常见的感冒药时,超剂量、不规范使用可能会引起精神症状?目前感冒药被超剂量、超疗程使用十分常见。常见的超剂量使用原因包括自行增加感冒药的剂量、疗程,不恰当的联用,以及相同成分药物的重复使用;而现在市面上的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常含有多种成分。下面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超剂量使用时会引起精神病症状的感冒药成分。
金刚烷胺 药名中含“烷”,具有抗病毒作用。常用于流感治疗,也可用于抗帕金森病。金刚烷胺是目前报道中感冒药引起精神症状最常见的成分。大剂量使用时能够导致多巴胺在神经间隙蓄积,引起幻觉、妄想、错觉、偏执、思维障碍等精神病性症状,以及抑郁、焦虑等情绪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谵妄、昏迷。
伪麻黄碱 药名中含“麻”或“伪麻”,因其具有收缩鼻黏膜血管的作用,可以减轻鼻塞症状,同时舒张支气管,改善气喘。然而伪麻黄碱有神经兴奋作用,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性和兴奋性,大剂量使用会出现失眠、焦虑、激越、幻觉、烦躁,乃至意识模糊。
右美沙芬 药名中含“美”或“美芬”,通过抑制咳嗽中枢,达到镇咳作用。药物过量使用可以导致其代谢产物蓄积,抑制神经系统中谷氨酸受体,引起幻觉、欣快感、激越、昏迷等。右美沙芬的止咳作用与激活神经系统的阿片类受体有关,反复长期使用有一定的成瘾性,造成药效的快速耐受,戒断后可能会引起烦躁以及认知功能障碍。
氯苯那敏 药名中含“敏”,通过抗组胺而收缩血管、降低血管渗透性,缓解鼻塞、流涕、气喘及抗过敏等。然而氯苯那敏能够通过血脑屏障,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嗜睡、镇静。因此在老年患者中应该谨慎使用,以免因为嗜睡镇静引起跌倒;司机、大型器械操作员等职业人群也应当谨慎使用,避免其副作用干扰工作引发意外。
奥司他韦 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够通过抑制病毒的增殖,起到抗病毒作用,用于流感治疗和预防。然而神经氨酸酶的抑制也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尤其在青少年儿童中,奥司他韦可能导致惊厥、谵妄等精神病症状风险升高,罕见情况下可以导致自伤乃至危害生命,因此在儿少患者使用时需严格遵从医嘱和说明书,根据体重使用合适的剂量。用药期间家长需密切关注是否有行为异常的迹象。
左氧氟沙星 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泛,是呼吸道细菌感染的常用抗菌药物。因为其组织渗透能力强,在脑脊液中浓度较高,并可以减弱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导致幻觉、妄想、偏执、激越、抑郁、焦虑、失眠甚至谵妄等精神症状。
感冒药引起的精神症状虽然较为少见,但在超剂量使用时,却可能引起较为严重的神经精神不良反应。由于精神症状会导致患者的判断力下降,往往出现一些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因此其严重性不容小觑。使用感冒药应严格遵循适应证,根据说明书提示合理规范用药,并且避免同时使用两种具有相同成分的感冒药。联合用药时应当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避免药物间相互作用导致药物浓度升高。老人、儿童、肝肾功能不全等特殊人群使用感冒药时,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有不适反应及时就医,避免感冒药滥用造成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