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是现代人熟知的“三高”之一,医学上又称为“血脂异常”,包括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是人群中多发的现代病之一。本文将为你详细予以讲解。
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第一位疾病,而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血脂中的胆固醇是血管内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的主要原料,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粥样斑块,也就很难发生心梗、脑梗。
很多患者朋友都知道高血糖、高血压危害很大,但高血脂却未能引起大家的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血脂异常早期患者没有任何感觉,不能引起患者关注,因此高血脂也被称为“隐形杀手”;另一方面,相对血压和血糖,血脂检测相对麻烦,患者无法自测,必须到医院空腹抽血化验,患者自我管理相对困难。
血脂的成分之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果过高,会慢慢沉积到动脉血管壁内,逐渐形成“斑块”,如果不及时干预,“斑块”会逐渐长大,使得血管狭窄,导致脏器供血不足;如果斑块发生破裂,将会形成血栓,导致心脏或大脑血管完全堵塞,发生危险的急性心梗或脑梗,如不及时送医,会危及生命。
血脂报告里的指标很多,不少患者朋友也经常询问不同的指标代表什么?是高了好还是低了好?今天,帮大家梳理一下。
总胆固醇(TC) 是各种形式胆固醇总和。正常的TC水平应介于3.1~5.2毫摩尔/升。该项指标升高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中风)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通常不超过3.10毫摩尔/升,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首要指标。被称为“坏胆固醇”,是目前公认的最主要的血管致病因素。该项指标通常“越低越好”,并且不同情况的病人要求不同,如高危的患者需要降到1.4毫摩尔/升以下。
甘油三酯(TG) 也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正常值为0.56~1.70毫摩尔/升,高于正常范围时心脏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严重增高(≥5.6毫摩尔/升)时会增加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后者也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其正常值为1.0~1.6毫摩尔/升,被认为是“好胆固醇”,它能将游离胆固醇运送到肝脏代谢,降低胆固醇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所以HDL-C水平高的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性会降低。
脂蛋白(a)[Lp(a)] 参考值为10~140毫摩尔/升(0~300毫克/升)。Lp(a)升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该指标主要与遗传有关,建议人的一生中至少做一次该指标的检查。
前文提到,LDL-C过高,会在血管内沉积形成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积越多,轻则造成血管狭窄,重则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梗、脑梗,危及患者生命,是冠心病的“元凶”,公认的“坏胆固醇”。诸多研究证实降低LDL-C会给患者带来许多益处。随着LDL-C的降低,心梗、脑梗发病风险也降低;相反,LDL-C升高,发生心梗、脑梗的风险也会成比例升高。降低LDL-C水平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ASCVD)最重要的策略之一,临床确诊的ASCVD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心肌梗死的病史、稳定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包括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治疗)、其他外周动脉疾病或血管重建术后、动脉粥样硬化源性的脑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等。该指标被视为干预血脂异常的主要靶点。
临床上经常会见到很多很瘦的患者,查出高胆固醇;也有一些生活很健康的患者,平时吃很清淡,但胆固醇依然很高。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由胆固醇的来源决定的。人体胆固醇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食物获取的,一种是通过自身机体合成的。然而,通过食物获取的部分只占人体总量的20%,另外80%是由人体自身代谢产生的。由此可见,上述两种人胆固醇高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胆固醇代谢出了问题。
血脂检查报告的建议范围通常针对的是正常人群,也就是未发生过冠心病的人;如果已经发生过相关疾病,就不能参考这个范围。前文提到,高LDL-C会让斑块进一步生长,而且还会导致斑块不稳定,容易破裂;而进一步降低LDL-C,才可以让斑块变得稳定,甚至部分逆转已经产生的斑块。对已经患了心梗的患者,LDL-C需要降到1.8毫摩尔/升以下,甚至部分患者需要降到1.4毫摩尔/升以下。比如发生两次心梗或者脑梗,或者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这类患者的LDL-C降的越低越好;如果未达标,将会显著增加其发生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危险。
对这类患者,血脂化验单上的所谓正常值没有意义,不要理会它,更不要自行停药。关于LDL-C最低可以降到多少,目前还没有一致意见。现有研究发现,即便这项指标降低到0.78毫摩尔/升以下仍然有持续获益,而且不会有不良反应。所以不要看到自己化验单上胆固醇检测值被标注了向下的箭头就自己停药或者减量。还有很多患者虽然已经在吃他汀类的药物,但是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值,即使化验单没有了升高箭头,医生仍然建议再额外加更强的降脂药,比如依折麦布或者依洛尤单抗等。
建议以下人员每年检查血脂:①已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周围动脉指为腿、胃、手臂和头部服务的动脉)的患者;②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者、吸烟者;③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卒中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家族中有高脂血症者;④有黄色瘤或黄疣的人;⑤45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⑥头晕、头痛、失眠、胸闷气短、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健忘、体形偏胖、四肢沉重或肢体麻木等人;⑦其他健康成年人最好每年检验一次,至少每3~5年检查一次血脂。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类降血脂药物,如无特殊禁忌,高血脂患者应该常规服用他汀类药物。那么是不是只要用了他汀就万事大吉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他汀类药物降脂的幅度比较有限,通常只能降低30%~50%,很多患者难以达到目标值;另一方面,很多患者不耐受他汀,比如常见的肝损伤、肌酶增高或者血糖异常的患者。
目前还有两类降脂药物使用较多,一类是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另一类为PCSK9抑制剂,如依洛尤单抗注射液。这两类药跟他汀类药物一起联合使用降脂效果更好,他汀不耐受的患者亦可单独使用。但单独使用依折麦布的效果较差,血脂只能降低15%左右,单独使用PCSK9,可以降低60%左右。
多数患者,特别是已经发生ASCVD和(或)糖尿病的患者,均需要遵医嘱长期用药。不能因为一段时间治疗后胆固醇降到了目标值就自行停药或减小用药剂量,否则会明显增加发生心肌梗死或卒中等的风险。坚持非药物治疗是纠正血脂异常的重要措施,即使开始用药治疗,仍应继续进行饮食控制和积极运动,不能因为药物治疗就放松生活方式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