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家族里的老人们一直在盼天晴,盼着出太阳。
腊月二十九 雨
腊八过后,寒霜更甚。之后,便是连日的雨。
天空是森冷的蟹壳青,雨水也是凉冰冰的,孱弱地滴在屋檐瓦楞上,滑下来,同地面上汇成的水流纠缠在一起。冷雨洗刷着一切,隔着雨幕,灯笼、春联上喜庆至极的朱红色也褪去了光彩。
外婆朝着天空出神地望着,眼角的皱纹凝出一股夹杂着隆冬寒风苦雨的忧愁来。“唉,这雨什么时候能停呢?”外婆喃喃自语着走进屋里去了。
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大年初一照例是要将洗干净的碗盆勺筷都摆在庭院中好好晒晒的,用来感谢上天和土地给予我们粮食,使我们丰衣足食。太婆曾经对我说,这晒碗筷必须是在天晴的时候。
我不明白为何摆个碗筷还有那么多规矩。再说了,这天气情况还真由不得人定,若是大年初一狂风暴雨,又该如何?
大年三十 阴
“大姐,今天阴天啊!”“这不就有盼头儿啦?说不定明天就晴了!”“年年都是这样,看来老天与我们还真是有约定的。”
除夕的早上,外婆与三姨婆聊得火热,外婆的眉梢也染上了几分喜悦。天空似乎没有昨日那般沉郁了,虽然还是灰蒙蒙的,但好像特意收敛了冰冷冷的寒意。
三姨婆的嘴角噙着微笑,连带着她的两个酒窝一起开心地漾在这除夕之日里。“姨婆,您刚刚和外婆说,老天与我们的约定是什么?还有,万一明天又下雨了咋办?晒碗筷非要在外面晒吗?”我憋了一晚上的问题,跟倒豆子似的向三姨婆“发难”。三姨婆拍拍我的肩膀,笑得依旧很温柔,没有一点不耐烦:“这是一年到头儿最重要的事啊!碗筷肯定是要摆在外边的,这叫天人合一啊!其他的嘛,明天你就知道了!”
唉,大人们总喜欢卖关子!
大年初一 晴
“你瞧瞧,还真是晴了!”
大人们从早上便开始忙活。他们早早地催我吃了早饭,然后将所有的碗筷全都收起来。外婆、姨婆、姨公全都在水台边洗碗筷。他们干得真是带劲儿:将碗先过一遍水,再用抹布沿着碗沿齐平地揩过去,等到碗中亮堂得能映出整个天空时,再过一遍水,放入用竹篾编制的篮子里——这一步也是重点,洗干净的碗筷千万不要擦,而要用晒的。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晒”碗筷呀!
待到晌午,姨公就将这一筐筐的碗筷放到庭院中,那些不易干的勺子等就挨个排开在竹藤上。一个个白白净净的瓷碗,惬意地躺在暖阳中,贪婪地享受着新年来之不易的阳光——那一缕我们全家人盼了好久的阳光。天空明明亮亮的,没有一点云。金子般的日光,被我们家的四角屋顶框得牢牢的。
可真是神奇,这老天爷还真与我们有约定不成?阴雨连绵了那么多日,说停就停了。我看向姨婆,姨婆站在廊下,见我看她,便走过来。
“大年初一晒碗筷,来年可以丰衣足食,我的外婆、我的太婆都是这么说的。”三姨婆顿了顿,“这习俗就这么一代代传下来了。其实,我们重视它,不就是想多个念想吗?”
我看向三姨婆阳光般和煦的笑脸,心中多了几分了然。年俗总归是人们感情的寄托,不是因循守旧,而是传承一份情味儿,一份刻到骨子里的年味儿。
老天爷是个好人,是那么地守信,怎能不叫人对来年生出无限憧憬来?
既然这个约定是很久以前就有的,那就让我给它起个名字,姑且叫“晴天的约定”吧。
(指导老师:张燕)
点评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年味与温情的画面,通过家族中老人们期盼天晴、晒碗筷的习俗,展现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作者采用日记体的形式,巧妙运用天气变化作为情感线索,从雨天的忧愁到阴天的期盼,再到晴天的喜悦,情感逐层递进,引人入胜。文中对人物神态、动作的细致描写,使得场景生动鲜活,人物形象饱满。最后,小作者将这份习俗升华为“晴天的约定”,寓意深远,既表达了对传承的尊重,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冯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