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文本中的女王

2024-11-05 00:00:00胡乃文
名家名作 2024年29期

[摘 要] 从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根据其“历史与文本的互文性”假设,以文学印证历史:将莎士比亚戏剧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考察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王形象和伊丽莎白女王本人的异同;进一步从历史角度解读文学,分析产生这些异同的历史和文化原因,阐释这些戏剧作品中的女王形象和女王的历史形象之间的“商讨性”互文关系。最后指出莎翁笔下的女王形象或多或少受到当时的历史、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和伊丽莎白一世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不能把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割裂开单纯地进行形式主义的分析。

[关 键 词] 伊丽莎白一世 ;戏剧; 莎士比亚;新历史主义

一、新历史主义

20世纪80年代,美国文学评论家、理论家和学者斯蒂芬·格林布拉特提出并且采用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这种方法重视历史背景和文本研究,极大地启发了人们注意文学、历史和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学者们将这种批评研究的方法称为 “新历史主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历史主义是通过历史和文化研究文学,又通过文学来理解历史和文化的一种方法,“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是新历史主义的核心。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的方法,新历史主义不同于历史主义或形式主义,它同等地重视历史和文本。在新历史主义理论中,文学和历史只是可读的文本,这就保证了它们之间的互文性。

二、文本的历史性

在伊丽莎白时代,特别是在她晚年时期,歌颂女王并为她写下文学作品,似乎已成为一种风俗和潮流。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为主显节和布列西亚诺公爵维吉尼奥·奥西尼的来访创作了《第十二夜》《温莎的风流娘们儿》。《第十二夜》后来成为他最好的喜剧之一,可以说,当时的剧作者都绞尽脑汁地设法取悦女王。

因此,艺术家开始在艺术中寻找女王形象的象征:玫瑰、星星、月亮、凤凰、珍珠、貂皮……在所有这些象征中,人们相信月亮或其人格化的形象——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辛西娅是最常用的肖似和赞美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的形象之一。莎士比亚也曾在《皆大欢喜》中用过“请你们别再说下去了吧;这简直像是一群爱尔兰的狼向着月亮嗥叫”(莎士比亚,1675)。这些台词被认为是在嘲笑和批评1599年在爱尔兰对伊丽莎白的叛乱。

(一)《仲夏夜之梦》的女性角色——希波吕忒和泰坦妮亚

根据希腊神话,这部戏剧中忒修斯公爵的未婚妻希波吕忒也是亚马逊女王。也即是说,她首先是一位地位崇高的女性领袖,其次联想到希腊神话中亚马逊部落的特点,作为一个女战士部落的首领,希波吕忒应该勇敢、坚强、有侵略性;又因为亚马逊以武立国,亚马逊女王很可能是最矫健、最强大的女战士。然而,在《仲夏夜之梦》中,希波吕忒的形象却似乎恰恰相反。或许,希波吕忒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命运可能是一种没有言明的嘲弄。

剧本开篇,在忒修斯公爵和希波吕忒于月下散步的时候,我们就能感受到一丝不寻常。

美丽的希波吕忒,现在我们的婚期马上就要来临,

再过四天幸福的日子,一轮新月就将升起;

但是唉,这个旧的月亮消逝得多么慢,

她拖延了我的期望,

像一个老而不死的后母或者寡妇,

尽是消耗年轻人的财产。(莎士比亚,849)

在公爵的诗句中,我们感受到的不是精神上的爱,而是赤裸裸的肉体欲望;不是两个平等灵魂之间的倾慕,而是征服者对奴隶的纡尊降贵。有人可能会说这样分析过于极端。那么,请看这一场戏结尾的句子:

希波吕忒,我曾经用我的剑向你求婚,

用威力的侵凌赢得了你的芳心。

但这次我要换一个调子,

我将用豪华、夸耀和狂欢来举行我们的婚礼。(莎士比亚,850)

可见,他们之间根本没有爱,只有流血和强迫。现在他将要用豪华的嫁衣和盛大的狂欢来迎娶女王。公爵问过她的主意吗?或者说,他关心过她的意见吗?奇怪的是,希波吕忒根本没有回应。除了希波吕忒的沉默,文本中没有关于婚礼的直接回答!让我们想象一下,作为亚马逊女王、万里挑一的勇士,妻子希波吕忒为何沉默?

同样奇怪的事情也发生在泰坦妮亚身上。剧本中提到,这位貌似强大的女神与她的丈夫奥布朗发生争吵,甚至可以在凡人世界中造成恐怖的灾变。但是,在剧中与丈夫吵架之后,她所能做的只是什么呢?发动冷战:拒绝和丈夫同寝、谈话,甚至拒绝和丈夫见面;通过出轨来激怒丈夫;嘲笑丈夫,称他为“嫉妒的奥布朗”,像泼妇一样叫嚷着丈夫情妇的名字来揭露他的风流和不忠……作为仙后,在遇到婚姻问题时,表现不比一个普通的妻子好。这难道不很可悲吗?(莎士比亚,858)

不幸的是,泰坦妮亚的悲剧并没有简简单单地结束。因为她没有办法惩罚或胜过她的丈夫,而仙王可以报复她。他用“魔汁”的力量操纵他的妻子,让她蒙受了巨大的耻辱:她疯狂地爱上了一个驴头的男人!

另外,剧中还有一个细节。奥布朗说,“但先让我给仙后解除了魔法吧”,于是“他把魔汁滴在泰坦妮亚的眼皮上。”(莎士比亚,881)魔汁的作用是让他/她在睁开眼睛时爱上他/她第一眼看到的那个人。那么,泰坦妮亚的可悲就显而易见了:她被魔汁的力量所控制,陷入了对奥布朗无法抗拒的爱恋之中,她又一次被操纵和羞辱了。如此强大和优雅的仙后,也只不过是她丈夫手中的玩物。

希波吕忒和泰坦妮亚的形象是不是对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的讽刺?这是莎士比亚隐藏的反讽吗?是否反映了伊丽莎白时代妇女低下、弱势的地位?而这一关于伊丽莎白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的论断可以找到大量的佐证。

例如,当谈到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时,E.K.钱伯斯说:“这是对清教徒传统中,舞台上的女性角色习惯性由男孩来扮演的一个很好的诠释。”(宾斯,95—120)这一结论表明,女性仍然被禁止在舞台上演出,这清楚地证明了其时男女的不平等。此外,对于卡罗尔·卡姆登教授在《伊丽莎白时代的女人》中的评论,凯瑟琳·M·威廉姆斯说:“事实上,卡姆登教授表明,都铎王朝时期的妇女正在悄悄地确立她们不被视为魔鬼的诱惑或爱慕对象,而是作为正常人的权利,甚至可能,正如1637年威廉·奥斯汀(William Austin)所暗示的,和男人一样平等地位的权利。”(卡姆登,500—502)换句话说,她指的是伊丽莎白时代,女人的地位不过刚刚开始上升。

正如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在蒂尔伯里发表的著名演说所示,在那里,她的士兵们将要开拔面对西班牙无敌舰队,她自己承认自己作为女人的软弱,“我知道我不过是一个虚弱无力的女人,……”(伊丽莎白女王对驻扎在蒂尔伯里的军队的演讲,1588)

(二)《哈姆雷特》中的女性角色——格特鲁德王后

格特鲁德王后经常被学者从妻子或王后的角度进行分析。然而,我们常常忽略她的另一个身份——母亲。学者们指责她放荡而脆弱:一个背叛誓言,屈服于欲望的女人。莎士比亚对她几乎没有怜悯之心,他不仅在情节中安排了哈姆雷特口中令人难忘的讽刺:“脆弱呵,你的名字是女人”,而且还写下了强烈的指责。(莎士比亚,1704)

羞啊!你不觉得惭愧吗?

要是地狱中的孽火可以在一个中年妇人的骨髓里煽起了蠢动,

那么在青春的烈焰中,让贞操像蜡一样融化了吧。

当无法阻遏的情欲大举进攻的时候,

用不着喊什么羞耻了,

因为霜雪都会自动燃烧,

理智都会做情欲的奴隶呢。(莎士比亚,1749)

很明显,在自己儿子的眼中,她只是一个欲望的奴隶。然而,格特鲁德王后却充分表现了一位母亲的苦心。让我们抛开关于格特鲁德和克劳迪斯的情人关系是否心甘情愿的争论,也让我们忽略如果她拒绝丈夫的兄弟将承担的风险,让我们看看她对儿子的爱和忠诚上。格特鲁德不仅忍受了哈姆雷特痛心疾首的指责,还要宽慰她的儿子。

你放心吧,要是言语来自呼吸,呼吸来自生命,只要我一息犹存,就决不会让我的呼吸泄漏了你对我所说的话。(莎士比亚,1752)

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她承担了儿子的无礼冒犯,仍然承诺用生命去保守他的秘密!在《哈姆雷特》的结尾,尽管她知道酒是有毒的;尽管克劳迪亚斯喊着“格特鲁德,不要喝”,她还是毫不犹豫地把毒酒一饮而尽来保护她的儿子。当克劳迪亚斯试图用“她看见他们流血,昏了过去了”来掩盖搪塞的时候,她挣扎起来尖叫着提醒哈姆雷特那杯酒有毒。一个母亲为了保护她的儿子,不惜献出自己生命,这理应可以补赎那一切的不名誉了吧。(莎士比亚,1781—1782)

伊丽莎白女王最迷人和最吸引人的是,首先她是一个女人,其次她是英国人民的统治者、“童贞女王”和英格兰唯一的君主。作为一个女人,她像大多数女人一样,行为中彰显着其母性的柔情。

虽然伊丽莎白没有子嗣,但她一直把她的子民、她的大臣和她的国家当作孩子对待。在此,引用伊丽莎白一世著名的“黄金演讲”:

绝不会再有一位女王坐在我的宝座上,对我的国家更热心,对我的臣民更关心,并且会像我一样毫不犹豫地为了你们的福祉和安康甘冒生命危险了。我并不奢望长命百岁,也不可能永远统治下去,但只要我在世一天,我的统治就将对你们有益。尽管你们曾有,也可能还会有许多更有权势和智慧的君主坐在这个宝座上,但你们从来不曾有过、将来也不会拥有像我这样仁慈和关爱的君王了。

这一讲话是在1601年11月30日下议院最后一次向议会讲话。在这篇演讲中,她对她的人民,对英国表示了真诚的关心和爱,体现了如母亲般的善良、温柔与职责。

三、历史的文本性

在现实中人们需要一个完美的女王形象;然而,在文学中,莎翁笔下的一些“女王”角色似乎并不比普通女人更完美。她们有缺点和错误,体现了那个时代男性对于女性的种种偏见,最重要的是他们相对于男人来说是脆弱的。

首先,笔者认为这是由于伊丽莎白女王本人的缘故。尽管她一生未婚,她的大多数子民甚至把她和圣洁联系在一起,但关于她的风流韵事的林林总总却总是不胫而走。最著名的一些当然是关于她一生的挚爱——罗伯特·达德利勋爵;而且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伊丽莎白曾经考虑嫁给一位法国王子。我们不可否认,女王也是人,更确切地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伊丽莎白必须为她的所作所为负责。

其次,这是因为父权社会的影响。虽然有证据表明,在伊丽莎白时代妇女的地位已经开始上升,但她们仍然被认为不如男人,甚至不如他们丈夫的财产。可参见上文中提到的卡罗尔·卡姆登教授在《伊丽莎白时代的女人》中描绘的社会现象, 事实上当时的女性仍然被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无法承担许多角色和责任。因此,莎翁描写这种类型的女性角色是可以解释的。

最后,这种现象与资产阶级的崛起有关,换句话说,是市民阶层的崛起。在伊丽莎白时代,旧的封建等级制度开始瓦解。抛开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还有另外两个主要原因:圈地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圈地运动让许多与土地和农场紧密相连的家庭身无分文,并把他们向城市驱赶。“在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会拥有英格兰土地的1/3—1/2,但是在亨利八世的改革期间,教会财产的3/5被没收了。”因此,亨利八世的举措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带来了机会,土地被买卖或当作礼物赠送给新教贵族和资产阶级。这和我国宋代很相似,当市民阶级越来越强大时,“勾栏”和“瓦子”为了满足了他们娱乐的需要而出现,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也是如此。新兴资产阶级,他们对老贵族的丑闻和轶事饶有兴味。他们想要娱乐和刺激。我认为这可能是莎翁笔下女王形象诞生的原因之一。

四、结束语

本文是以新历史主义为指导的实践,即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

本文中所分析的莎翁笔下伊丽莎白时期戏剧中的女王形象,多少反映了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某些侧面,提醒人们伊丽莎白是个女人。她不仅是一个褪去了性别标签的统治者,更是一个有着真正的人类情感的母亲和情人。她没有孩子,但她把她的臣民当作孩子对待。她不是一个妻子,但她是英格兰的情人。

另外,历史中女王与文学里女王的异同,无疑也清楚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因为历史、制度和宗教原因,人们想要一个完美的女王形象;同时,他们也需要一个人类缺陷的女王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本文是一个适当的证据,证明了将文本与历史和社会背景联系起来的重要性,这种做法既能摆脱已知事实的束缚,又可以填补未知的空白。

总之,新历史主义集中关注于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如本文所分析,相对而言是较客观、较全面、较可靠的文学评论方法。

参考文献:

[1][英]威廉·莎士比亚. 诺顿莎士比亚全集[M].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编纂.纽约:诺顿出版社,2008:840-896,1615-1681,1683-1784.

[2]卡姆登·卡罗尔.伊丽莎白时期女性[J].阿姆斯特丹:爱思唯尔出版社,1952:500-502.

[3][英]J . E. 尼尔. 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传[M].聂文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4][英]斯蒂芬·格林布拉特.俗世威尔:莎士比亚新传[M].辜正坤,邵雪萍,刘昊,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