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青岛工人音乐研究综述

2024-11-05 00:00:00李广晨
名家名作 2024年29期

[摘 要] 20世纪青岛工人音乐伴随着青岛工业的发展和青岛工人阶级的壮大而出现并不断发展,在其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音乐文化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不仅体现了青岛工业崛起和工人阶级成长的历程,更对青岛音乐文化、青岛城市文明建设以及中国工人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将对与“20世纪青岛工人音乐”相关的代表性文章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做准备。

[关 键 词] 20世纪;青岛工人音乐;综述

一、关于20世纪工人音乐发展的研究

目前,还没有直接针对“20世纪工人音乐发展”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现有成果都集中在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

(一)学位论文类

与“20世纪工人音乐文化”相关的学位论文共有8篇,主要可以分为对不同工人群体音乐文化的研究和对工人文艺机构与团体的研究两大类。

1.对不同工人群体音乐文化的研究

其中《自我言说与他者言说——“话语”视角下中国近现代以来煤矿劳动音乐文化研究》和《河北开滦煤矿音乐研究》这两篇文章都是针对煤炭工人的音乐研究。《自我言说与他者言说——“话语”视角下中国近现代以来煤矿劳动音乐文化研究》以近代以来中国煤矿劳动音乐文化为研究对象,以国家、社会、矿工为文章的三大话语主体,详细介绍了丰富的煤矿劳动音乐文化,如煤矿劳动号子、煤矿劳动悲歌、窑神祭祀音乐、煤矿生产战歌、矿难歌曲等形式。作者提出生产劳动是社会发展、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各行各业的音乐都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都是学界值得关注研究的。《河北开滦煤矿音乐研究》从企业的角度来研究一个大型企业发展进程中的音乐发展史,作者着眼于文化学角度,指出研究开滦煤矿音乐艺术对于深化河北音乐史研究、丰富工人音乐文化内涵有着重要意义。《大庆石油工人社群文化生活的变迁——从1959到新世纪》这篇文章是针对石油工人的音乐研究,作者以大庆石油工人社群文化为个案研究对象,从工人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探讨工人在企业社区形成和逐渐解体的过程中生产生活的变迁;其中第三章“文化活动:从集体学习到消闲文化”叙述了承担工人日常文化实践的重要场所——大庆工人文化宫,简单介绍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体现出石油工人在单一重复工作外另一种放松愉悦的生活态度。

2.对工人文艺机构与团体的研究

其中《“十七年”时期中国“工人文化”研究》和《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研究(1950—1990)》这两篇文章都是选择全国最早建立的工人文化宫之一——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为研究对象,对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的缘起、机构发展、功能影响等做系统整体的研究。其中工人文艺活动只作为一小节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叙述,介绍了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组织的各项公开展示自身阶级文化的活动,如教歌活动、歌咏比赛、戏剧观摩等。

《1950—1966年天津业余音乐艺术团体建设初探》将1950年至1966年的天津业余音乐艺术团体分为传统业余、新型业余、隶属于政府部门和广播电台的业余音乐艺术团体三类,笔者对每一类业余艺术团体的资料加以举证并进行阐述,其中由工人组成的群众业余团体占多数,体现了20世纪中叶工人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地位。

(二)期刊论文类

与“20世纪工人音乐文化”相关的期刊论文共有13篇,主要可以分为对工人歌曲及创作的研究、对工人文艺机构与团体的研究和对工人音乐活动的研究。

1.对工人歌曲及创作的研究

《“五四”时期的工农革命歌曲——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是对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音乐历史的研究,时间跨度为五四运动前夜到二七大罢工(1923年),作者列举了几首代表性的工农革命歌曲,通过这些作品可以清楚地看出,作为新的文化生力军的工人阶级,一登上政治斗争舞台,就力争用音乐艺术为本阶级利益服务,并在歌曲中展现出艺术创造的巨大潜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除此之外,《漫谈工人同志的歌曲创作》《大众文化:工人话语的失落与重构》《时代呼唤当代工人歌曲》《谁来为工人歌曲创作的贫乏买单》《工人歌曲何时再响亮》《中国当代工人歌曲创作的历史脉络与艺术特征》,这六篇文章都是针对工人歌曲的研究,涉及工人歌曲的历史发展、创作特征、发展现状等内容,主要目的是把全社会关注的目光吸引到工人歌曲创作上来,促使创作者创作优秀的工人音乐,以展现当代工人的风貌,推动工人歌曲创作的繁荣发展。

2.对工人文艺机构与团体的研究

其中《一个年青的业余音乐舞蹈团体——介绍北京市工人业余歌舞团》简单介绍了成立于1953年的北京市工人业余歌舞团,作者指出工人业余艺术团体是我们国家文艺大军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同时展望了在祖国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日益发展的将来,工人业余艺术团体将会更加光彩夺目。类似的文章还有《一束鲜艳的泉城业余文艺之花——访济南市工人业余艺术团》《进一步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卢湾区工人俱乐部文艺活动分子的情况分析》等。

3.对工人音乐活动的研究

《安源工人歌咏的传统》选取安源工人歌咏活动为研究对象,对工人运动简况、歌咏发展、代表作品做了介绍,最后指出与安源工人集中区相类似的地区、企业还有很多,如青岛纺织等企业,研究有助于人们对中国工人歌咏运动的发展历史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可以为今后编写中国近现代音乐通史提供更加丰富的音乐史料。

本部分资料体现出20世纪50年代后学界对工人音乐的重视,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特定时代下应运而生的工人音乐是音乐发展史上值得关注、发掘、研究的内容。

二、关于青岛工人音乐的研究

目前,没有直接针对青岛工人音乐研究的学术成果,笔者将涉及“青岛工人音乐研究”的研究成果整理如下:

(一)著作类

涉及“青岛工人音乐文化”的著作有6部,大部分作品将青岛工人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方面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梳理总结。

其中《音乐之岛》对青岛市音乐发展脉络的概况做了历史性的回顾,第五章“黄钟大吕写春秋”将青岛的音乐创作和活动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梳理,其中提到早期工人运动的民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人音乐的创作和20世纪80、90年代丰富多样的工人音乐活动,富有历史性和参考性,为笔者的写作提供了资料。《青岛艺术史· 音乐卷》作为青岛有史以来的第一部音乐史书,为笔者研究青岛音乐提供了资料和借鉴。《青岛艺海》记载了青岛建置以来音乐、电影、戏剧、曲艺等诸多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演变,以及艺术名人与青岛的故事,其中“曾经辉煌的青岛工人剧场”这一篇简单讲述了作者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亲眼看过的各种文艺演出,展现了当时丰富热闹的工人文娱生活。《青岛市志·社团志》和《青岛市志·文化志/风俗志》中记录了青岛各类工人文艺、宣教活动,包括话剧、歌舞、京剧、吕剧、曲艺等各类音乐团体、俱乐部、文化宫等,展现了青岛音乐文化生活的概况,同时也为笔者进一步挖掘史料指明了方向。《民族民间歌曲集成·青岛分卷》中收集了一些1949年前青岛被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工人毅然反抗和斗争的歌曲,例如《反帝歌》《罢工歌》《磨洋工》等,此书为笔者的写作提供了珍贵的音乐本体资料。

除此之外,笔者也在有关山东音乐研究的专著中查阅到有关20世纪青岛工人音乐文化的介绍。《文艺志资料·音乐专辑》和《文艺志资料·文艺汇演、比赛专辑》都提到青岛工人的音乐创作、会演、比赛等活动,对笔者梳理青岛工人音乐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学位论文类

《近代西方音乐在青岛的传播研究》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近代青岛的社会、人文背景,对近代西方音乐在青岛的传播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研究时间范围是从德国占领青岛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897—1949),在第四章“1946年—1949年西方音乐在青岛的新发展”的第二小节“蓬勃发展的群众歌咏活动”,作者挑选了几个进步音乐演出团体进行了介绍,其中提到1949年10月成立的青岛市学生音乐团体联合会(简称“学音联”)囊括了20世纪40年代青岛学校、工厂成立的音乐团、歌咏团。“学音联”这一音乐团体在《20世纪上半叶青岛学校音乐教育研究》中也有简要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城市音乐活动的调查与研究》以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的城市音乐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青岛市城市音乐活动发生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及市民对音乐的参与和热爱程度进行了深入调查,在考证和研究的基础上,将青岛市城市音乐活动总结出群众性、准专业性和专业性三大板块,工人音乐活动体现出了“音乐之岛”的群众性特点。

(三)期刊论文类

《“青岛之夏”音乐节对青岛城市文化发展的影响》中提到“青岛之夏”音乐节作为具有地方性特征的汇演活动,自改革开放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音乐节折射出了当代文化的迅速发展,集中展示了20世纪80年代山东青岛人民丰富的文化生活,其中不仅有专业团体,也有工人组成的业余团体参加演出,具体的演出内容、形式等史料值得笔者进一步挖掘整理。

本部分资料体现出目前学界对青岛音乐文化发展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但还未有学者聚焦到对青岛工人音乐发展的研究上,大多是将工人归属于人民群众群体,放置于大类群众文化生活中,以此来体现某一音乐活动的群众性特点。

由于以上两部分研究资料均缺少对20世纪青岛工人音乐发展全面系统的论述,于是笔者从历史学的角度,大量搜集关于青岛工人状况研究的现有成果,这些成果为本文的写作思路、结构框架、理论依据提供了翔实的历史参考资料。

三、关于青岛工人状况的研究

(一)著作类

提及青岛工人状况的著作笔者收集到了5部,从不同的切入点为笔者提供了翔实的史料。

《青岛工人运动史(1897—1949)》和《青岛工人运动史(1949—1993)》这两部由青岛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编著出版的书籍,从青岛近代工业的建立与发展谈起,将德占、日占、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不同时期的工人运动、工人生活状况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笔者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背景资料。《青岛城市发展史话》和《青岛城市文化形成史》这两部由青岛出版社出版的青岛旅游全书系列丛书,对青岛城市文化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叙述,其中对近代青岛工业的发展也有章节单独叙述,展现了青岛工业从小到大、由低到高、从制造业兴起到成为制造名城,相伴青岛的城市化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近代青岛社会与生活研究》提到青岛工人是青岛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力量和被动牺牲者,通过列表对比的方式,直观地展现了1897年至1937年青岛工人的贫苦生活状况。

(二)学位论文类

关于青岛工人状况的研究有15篇学位论文,其中对笔者后续研究有直接影响的有1篇。

《青岛工人状况研究(1897—1937)》是目前唯一一篇聚焦青岛工人的研究论文,文章通过整理和分析相关史料,将1897—1937年青岛工人的整体状况加以梳理,论及这个时期内青岛工业的发展概况、工人来源、劳动状况和家庭生活情况,这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青岛城市发展史上相关领域的空白,但是对青岛工人音乐的研究没有提及。

除此之外,相类似的文章还有《北京产业工业工人生活研究(1956—1966)》《上海工人的收入与生活状况(1927—1937)》《近代济南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研究(1904—1937)》《抗战时期重庆工人收入与生活状况研究》等,分别对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的工人状况进行了研究,体现了学界对工人状况问题的关注,但也可以发现对工人音乐的研究十分薄弱。

(三)期刊论文类

《民国时期青岛港码头工人生存状况探究》从青岛码头工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环境,初步介绍了民国时期的工人团体地位低下、贫病无依、薪酬低廉、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差等特点,其中还提到了刊登于《青岛日报》的《码头工人歌》,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码头工人的生活。

《青岛纺织往事》介绍了青岛纺织工人的俱乐部,提到其当年为丰富纺织工人的文化娱乐和体育生活所起的作用,作者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记忆,简单叙述了犹如“小社会”的纺织大院生活,这些都为笔者的写作指明了收集资料的方向。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工人音乐的研究还是相对薄弱,目前还没有学者对青岛的工人音乐发展做系统性的研究,现有成果中也并没有结合工人群体的身份、心理、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这就为后续研究拓宽了研究空间和角度,而且以上这些丰富翔实的论证,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多方面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耀然.河北开滦煤矿音乐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2]曲常明.大庆石油工人社群文化生活的变迁[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3]武斌.“十七年”时期中国“工人文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4]罗忠镕.漫谈工人同志的歌曲创作[J].人民音乐,1958(8):5-6,27.

[5]陈晞.中国当代工人歌曲创作的历史脉络与艺术特征[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1(2):33-39.

[6]王家栋,王静怡.音乐之岛[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7]杨雪,黄景丽,黄迎周.青岛艺术史:音乐卷[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