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三苏”政治思想对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启示

2024-11-05 00:00:00王应烈
巴蜀史志 2024年3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了“两个结合”的要求。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铜山三苏”文化,探寻“铜山三苏”政治思想,对新时代治国理政有着重要意义。

一、“铜山三苏”概述

“铜山三苏”是指宋代四川第一个状元苏易简和他的两个孙子苏舜元、苏舜钦。因他们三人在政治、文学方面的深厚造诣、深远影响,以及《宋史》所载苏易简出生于梓州铜山县(今四川省中江县广福镇,下同),所以人们称之为“铜山三苏”。

(一)“铜山三苏”家世

据苏舜钦《先公墓志铭》载:“苏,邺之附城,昆吾受封而姓出焉。其后周司寇(苏)忿生徙食河内,汉将军(苏)建起杜陵,(苏)武葬武功,世遂名其籍”“文宪公(苏颋)之曾孙(苏)传素,广明乱,以其孥逊蜀,生三子:捡、拯、振……季留为铜山令,即我先公之高祖也”。因从苏传素入蜀后第二代苏振(苏易简的曾祖)担任铜山令,其族支发于铜山,故这一族支又称“铜山苏氏”,苏易简是“铜山苏氏”第五代,苏舜元、苏舜钦是其第七代。

(二)“铜山三苏”简介

苏易简(958—996),字太简,梓州铜山人。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及第,殿试太宗钦定的状元。初仕任将作监丞,后任升州通判,再任左赞善大夫。太平兴国八年(983)任右拾遗知制诰。雍熙初年(984)以郊祀恩进秩祠部员外郎,连续7年主持贡举,其中,雍熙三年(986)任翰林学士。淳化二年(991)任同知京朝官考课,升为中书舍人。后知审官院,改知审刑院,任给事中、参知政事等职。至道元年(995)任礼部侍郎。至道二年(996)任知邓州,移陈州,同年底卒,追赠礼部尚书。著有《文房四谱》《续翰林志》及《文集》20卷。

苏舜元(1006—1054),字才翁,旧字叔才,出生于京师,铜山籍开封人。授同学究出身,天禧五年(1021),出任蔡州兴平主簿,后改越州新昌县尉。天圣八年(1030)召试学士院,宋仁宗赐同进士出身。明道元年至明道二年(1032—1033)任开封扶沟县主簿。景祐元年(1034),任大理寺丞。景祐二年(1035),父丧,丁忧于长安;景祐四年(1037)知开封咸平县。宝元二年(1039)迁殿中丞,移知眉州通判。庆历元年(1041)五月奔母丧,运棺北上。庆历二年(1042)守孝于山阳。庆历三年(1043)改太常博士、三司使。庆历六年(1046)任福建路提点刑狱。庆历八年(1048)擢尚书祠部员外郎,移京西提刑,未几,又移河东提刑;是年十二月弟舜钦丧,转任两浙提刑。皇祐元年(1049)知扬州,皇祐二年(1050),擢度支员外郎,后除京西转运使。至和元年(1054)五月卒,赠光禄大夫。撰有文集25卷,今《全宋诗》存诗歌12首,《全宋文》存其文3篇。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号沧浪翁,铜山籍开封人。天圣八年(1030)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任荥阳县尉。景祐元年(1034)进士及第,改光禄寺主簿,知蒙城。景祐二年(1035)父丧,丁忧。景祐五年(1038)知长垣县令。庆历元年(1041)母丧,守制。庆历三年(1043)升迁大理评事。庆历四年(1044)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是年秋遭劾奏削职为民。庆历五年(1045)南下闲居于苏州,建沧浪亭。庆历八年(1048)复为湖州长史,未及赴任,卒于苏州。著有《苏学士文集》(即《沧浪集》),诗文集《苏舜钦集》16卷。

二、铜山三苏的政治思想

(一)家风家教

“铜山三苏”家族特别重视对家庭成员的“教”和“训”,形成独特的家风,对后世子孙的教育和影响极为深刻。

“铜山三苏”族支从郡望为武功,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历代“操行明洁,习作诗书,所学博大,善属词赋”,为官勤政爱民。如苏舜钦在《先公墓志铭》《父祖家传》里赞其高祖苏寓“善属词赋,尤嗜《左氏春秋》、班固《汉书》,襟局宏放,不喜苛屑……”;赞其曾祖苏协“免乳失母,幼从司马公(苏寓)口授所诵书,数年皆通熟”。又如苏协任陵州(今仁寿县)判官期间,农民起义军破陵州城,诸同僚被义军处死,然因苏协为官勤政爱民,义军对其全家予以保护,苏易简深受感触。再如《先公墓志铭》载苏易简对苏耆的教育是“初能言”时,“始令诵诗,必自题之于果上,踰时占数十百篇,果终不食”。

“铜山三苏”其母均以善教子而著名。如苏易简之母薛氏自幼秉承家族门风,“通经史,晓礼仪”,对其教育,颇有孟母之风。在苏易简幼时,她常用安安送米、孔融让梨等民间故事和捐资修桥补路、扶弱济贫、关爱百姓等义善之举教育、引导他。据《宋史·苏易简传》载,苏易简做参知政事后,其母亲薛氏被召入禁中。宋太宗问她“何以教子成此令器”,薛氏回答:“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太宗由衷赞叹:“真孟母也。”又如苏耆的夫人也善教子。苏舜钦《先公墓志铭》中说其母“雅惇素,不喜与游侈者相从”;三子“俱登进士第”,是母“积是训厉,使去怠傲而自进立”之功劳。

(二)爱国思想

武功苏氏世代爱国(其爱国是基于他们所在特定历史下、祖国尚未大一统情况下的爱国,下同)。“铜山三苏”身上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既表现为保家卫国、抵御外族入侵,也表现在如何加强管理、维护君王统治上。但与愚忠不同,常常批判君王的不足,规劝皇上,维护祖国的繁荣昌盛,体现出迫切希望祖国强大的爱国之情。

一是批判君王的不足,谏皇上勤政,亲近耿直之士远离纤人,赏罚分明,减少开支,赈灾百姓,盼望国泰民安,维护祖国的繁荣昌盛。如苏易简在太宗身边时,常规劝太宗要居安思危、励精图治。曾在禁中以水试欹器,以其劝谏太宗“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则天下幸甚”。又如苏舜钦在《己卯冬大寒有感》写道:“愿帝下明罚,早令黯虏亡,无为生民孽。”在《诣匦疏》中希望仁宗能“修己以御人,洗心而鉴物,勤于听断,舍其燕安,放弃优谐近习之纤人,亲近刚明耿直之士,因此灾变,以思永图,效祖宗之勤劳,惜社稷之广大,则天下之幸甚也”。在《火疏》中说天灾产生的原因在于“近位之失人,政令之多缺,赏罚弗公”,劝谏宋仁宗不应修复玉清昭应宫,直指仁宗修复玉清昭应宫是劳民伤财,会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二是保家卫国抵御外族入侵。苏舜元和苏舜钦知定川之败时,合作《瓦亭联句》写道:“白衣壮士气塞腹,愤勇不忍羞本朝……贺兰磨剑河饮马,颈系此贼期崇朝。”急欲化身“白衣壮士”奔赴西北殄敌雪耻。又如苏舜钦《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说:“不然弃砚席,挺身赴边疆。喋血鏖羌戎,胸胆森开张。弯弓射搀枪,跃马埽大荒。功勋入丹青,名迹万世香。”直接道出亲赴边塞抵御夏人,立功沙场流芳史册的志向。在《览照》中表现出“一生肝胆如星斗”之心和“心曾许国终平虏”之志;在《吾闻》中甚至抱有“出必凿凶门,死必填塞窟”的为国捐躯决心。在《吾闻》诗中说:“马跃践胡肠,士渴饮胡血。腥膻屏除尽,定不存种孽。予生虽儒家,气欲吞逆羯……昼卧书册中,梦过玉关北。”做梦都想着要消灭外敌,可见他的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三)民本思想

“铜山三苏”中苏舜元和苏舜钦认为“本蹶邦岂宁,皮去毛安附”“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民为邦本”。在他们心中,人民才是国家江山社稷的根本,并以“康济斯民为己任”。

苏舜元做官时把百姓放在重要位置,重民生,为民办实事。一是为民有担当。如蔡襄《苏才翁墓志铭》说:“明道中,主开封之扶沟簿。畿内饥甚,君欲发廪以赈之,其令畏缩,辄移病,君即出粟以活饥者。”二是心系百姓。久旱逢雨时他写道:“此时忽霶霈,知有神物主。不然诸苍生,性命委草莽。”面对地震“坐骇市声死,立怖人足踦”,他反思“念此大灾患,必由政瑕疵”。三是为民办实事。兴修水利、赈救灾民、减免赋税等。在福建任职期间,因取(淡)水难,遂择地凿井,造福百姓。据《福州府志》《方舆考证》文献统计,至少有19口,即苏公井12口、七星(福)井7口。

苏舜钦情系百姓、同情百姓。如《吴越大旱》中“炎暑发厉气,死者道路积”“是时西羌贼,凶燄日炽剧”“军须出东南,暴敛不暂息”“复闻籍兵民,驱以教战力”“鞭笞血涂地,惶惑宇宙窄”,指出:一是天灾,大热天瘟疫流行,路上都堆满死人;二是人祸,一者是西羌贼入侵,二者是统治者更是不顾天灾人祸,不停对人民的搜刮掠夺,而且强行征兵,民不聊生——“城市接田野,恸哭去如织”“三丁二丁死,存者亦乏食”。又如《城南感怀呈永叔》中写出“老稚满田野,斫掘寻凫茈……此物近亦尽,卷耳共所资……十有七八死,当路横其尸,犬彘咋其骨,乌鸢啄其皮”,连续天灾,处处是百姓因饥饿而亡的凄惨生活。次如《大风》中发出“是何此风乃震作,吹尽秋实伤元元”的诘问。再如《夏热昼寝感咏》中发出“此身自梳浪,岂能济元元”的感叹。在《己卯冬大寒有感》中有诸如“早令黠虏亡,无为生民孽”等语句,盼望早日消灭外族入侵,免得百姓受苦受难,可见他心中时时关心和想着的全是百姓。

(四)清廉思想

“铜山三苏”为政之时不仅皆清正廉洁,严厉执法,还主张严明法典、诛除贪官污吏的清廉思想。

苏易简在处理政务时以身作则,公正无私,执法严明,不徇私情,为官清廉,为人坦率。如《宋史·苏易简传》载:“二年,与贾黄中同知贡举。有诏,凡亲属就举者,籍名别试。”恰巧“易简妻弟崔范,匿父丧充贡,奏名在上第;又王千里者,水部员外郎孚之子,协为孚门生,千里预荐”。宋太宗听说后,即判王千里有罪,苏易简也因此被罢知制诰,“未几,复知制诰……至是载七年”。就因为他本人坚守原则,没偏袒任何人,能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所以他在知制诰这么重要的位置上干了7年。又如《宋史·苏易简传》载:“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费……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光逢遂造谤书,斥言朝廷事,且讥易简。易简得其书以闻,逮捕光逢,狱具,坐弃市。”他秉公执法,不但将代考人何光逢驱逐出考场,还将其诽谤之书上奏太宗皇帝,及至何光逢因此被捕入狱、处以死刑,丝毫不念及执友及同乡的关系。可见,苏易简是非分明,刚直不阿。

苏舜元为官笃尚节义,谋虑果断,勇于担当,坚守正义。如蔡襄《苏才翁墓志铭》道:“然莅官当事,定虑果决,所至制束强黠,敦尚风仪。”据载苏舜元初任福建提刑之时,“汀州民王宁殴王先至死,以赇盖覆,得不败,且三年矣。君至,即捕按……治穷其事……君特奏杀之”。体现出他新官理旧事,勇于担当,坚守正义的清廉精神。再如苏舜元与苏舜钦《淮上喜雨聊句》:“县吏事凶贪,气若解缚虎。惟于纵诛敛,乃能奋怒武。”控诉、斥责贪官污吏为害人之老虎,而且认为只有将这些贪官污吏诛除才能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苏舜钦知蒙城时,为其寓所兼书房题匾为“清燕堂”(清燕者,清正廉明也),且立碑一方,激励自己勤政爱民。他到任后察访民情,按刑律“杖杀一黠吏,窜一巨豪”,大快民心,而胥吏豪绅畏服,使得“一邑肃然”,社会安定。如在《城南感怀呈永叔》中斥责部分为官之人“高位厌粱肉,坐论搀云霓;岂无富人术,使之长熙熙?”指责他们锦衣玉食,清谈误国。还对最高统治者发出严厉的诘问:“胡为残良民,令此鸟兽肥?天岂意如此?泱荡莫可知!”又如在《论五事》中:“窃见官吏多犯赃污,乃由朝廷法制稍宽,贪鄙因缘为弊……杀伤之害,不过数人,今贪人在官,民皆受苦……臣欲乞今后官典:犯人己赃,许诸色人陈论,得实者以其赃充赏。如此则必畏多言之人,亦防十目之视。苟卿所谓威厉而不试,刑严而不用,此其得之矣。”不仅写出了他对于贪赃入己危害和不齿,还表明其严明法典的清廉思想主张。

(五)改革创新思想

“铜山三苏”无论是在考试制度还是用人管理事务上的一些改革创新,对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易简的改革创新思想,集中体现在积极改革考试制度上。他主持国考时实行了两大变革:一是“锁院制”(前代偶有为之,未成定制,固化是从苏易简方始)。《续资治通鉴长编》载:“淳化三年春正月,诸道贡举人万七千三百,皆集阙下。辛丑,命翰林学士承旨苏易简等同知贡举,既受诏,径赴贡院以避请求。后遂为常制。”二是“糊名制”。《宋史·选举志一》载:“淳化三年,诸道贡士凡万七千余人。先是,有击登闻鼓诉校试不公者。苏易简知贡举,受诏即赴贡院,仍糊名考校,遂为例。”这一考试制度,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公正,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苏舜钦在用人上提出“专人专事”“专人专责”“专员久任”和年终成效考核决定其职位升降等的创新主张。如在《上范公参政书》中的用人主张:一是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干,他认为历来主管三司的官员往往出身翰林或进士高科,“本不晓财利”,应“自下拔取有才通晓财谷者”。二是不仅要专员久任,而且年终成效考核决定其职位升降,“明下诏旨,必使久任。每岁终则考其耗登而升黜之”。三是实行专人专责的管理模式,“今宜白于上前,乞二边之事与彦国(富弼)分领之。每补绌边吏,裁制事宜,各立一局,得以专决”。

三、“铜山三苏”政治思想对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启示

“铜山三苏”的政治思想虽然主要是针对北宋时期的,但对于我们新时代的治国理政也同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传承其良好家风家教

“铜山三苏”注重家风家教,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责任,注重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成功教育其子孙后代。这让我们看到他们重视教育,强化家庭责任,更好地了解到家风家教的重要性。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开展“铜山三苏”家风家教的宣传教育活动,让领导干部了解并感受“铜山三苏”的家风家教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其次,可以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铜山三苏”家风家教的教育内容,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深入研究“铜山三苏”的良好家风家教,让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和领会“铜山三苏”家风家教的精髓,使之成为他们自身修养和行为准则的一部分,从而促进领导干部自觉树立正确的家风家教观念和价值取向。

(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铜山三苏”强调爱国,主张保家卫国,反对侵略、爱好和平,维护祖国的繁荣昌盛,强调国家强大的重要性。当今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更须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国防观念,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强化国家的凝聚力,激发全民族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首先,深入了解“铜山三苏”爱国思想,接受其洗礼,对比我们现代幸福生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其次,将“铜山三苏”的爱国思想与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相结合,融入日常生活,平时脚踏实地工作,善于解决问题,善于落实政策,以务实的态度、实实在在的成绩推动国家发展,将国家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铜山三苏”的民本思想强调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注重民生、关注民情、倾听民意,认为人民才是江山社稷的根本,并以“康济斯民为己任”。新时代我们党正是在吸收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把人民的愿景当作党的行动指南,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首先,树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心、关注民生,尤其应该关注人民的生计、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问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真正将民意所向、民之所需融入具体的治国理政实践中,采取措施解决人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其次,坚持发展观,注重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和效益,始终把人民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人民的意愿,倾听人民的心声,吸收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改进工作,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真正将重民爱民的民本思想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四)永葆清正廉洁本色

新时代下,汲取和借鉴“铜山三苏”清正廉洁、不徇私情、严明法纪,以国家利益为先,把责任和义务放在首位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推进反腐倡廉,构建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首先,学习“铜山三苏”清廉思想,加强自身的修养。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持原则,以身作则,不畏权贵,不贪污受贿,做到清正廉洁。其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打击腐败,营造廉洁政治的氛围。加强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严明法纪,提高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保障公平正义,建立清廉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提高国家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五)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新时代下,汲取和借鉴“铜山三苏”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创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动力。首先,认真领会“铜山三苏”改革创新精神。学习了解他们的创新事例,借鉴他们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对待传统和权威的态度,领会他们勇于挑战和突破现状的精神。其次,将“铜山三苏”的创新精神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新时代下,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期,我们更要汲取和借鉴“铜山三苏”改革创新的经验和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中江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