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Kruppel样转录因子11(KLF11)在克罗恩病(CD)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对CD样结肠炎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本院收集的CD患者结肠标本为实验组(CD,n=12),CRC患者结肠标本为对照组(Control,n=12),分析KLF11在病变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构建TNBS诱导的小鼠模型,分析KLF11在小鼠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腺相关病毒感染上调KLF11在小鼠中的表达,并观察其对小鼠CD样结肠炎的影响;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Caco-2细胞KLF11高表达稳定体系,并利用体内外免疫印迹实验探究KLF11 对JAK2/STAT3 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采用信号通路激动剂处理KLF11 表达上调的小鼠,验证肠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机制。结果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显示,病变肠黏膜组织中KLF11表达水平较低(Plt;0.05),而TNBS小鼠结肠标本KLF11表达水平同样较低(Plt;0.05);通过腺相关病毒感染小鼠发现,上调KLF11能够改善TNBS小鼠肠炎症症状,并降低肠黏膜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Plt;0.05);利用慢病毒感染Caco-2细胞,通过免疫印迹筛选KLF11稳定高表达的细胞株(Plt;0.05);体内外免疫印迹实验均显示,上调KLF11 抑制了小鼠肠黏膜组织及Caco-2 细胞中p-JAK2 和p-STAT3的表达水平;经JAK2/STAT3激活剂香豆霉素A1(COU)干预后显示,上调KLF11未能改善小鼠肠道炎症,同时肠黏膜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增加(Plt;0.05)。结论KLF11在CD肠黏膜中低表达,上调KLF11能改善肠炎症状、减少炎症因子分泌,其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拮抗肠道炎症反应。
关键词:克罗恩病;Kruppel样转录因子11;肠道炎症;JAK2/STAT3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多发于青壮年的炎症性肠病,该病具有致残性和不可治愈性的特点,故对社会具有高度危害性[1-3]。尽管近年来已经开发多种新型药物并应用于CD的临床治疗,但患者的手术率并没有明显下降[4, 5]。肠道炎症反应是影响CD疾病进程的关键因素,受多种信号通路协同调控[6, 7]。因此,深入探索这一领域有望为C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8]。Kruppel样转录因子11(KLF11)是一种基因结构高度保守的锌指蛋白,广泛表达于哺乳动物体内[9, 10]。有研究已表明KLF11具有调控炎症反应的功能,并能通过抑制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来改善腹主动脉瘤[11]、缺血性脑损伤[12, 13]和糖尿病[14]等疾病。然而,KLF11在CD中的表达情况及对肠道炎症的作用尚未见报道,其能否影响肠炎的进展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仍需深入研究。本研究将基于我院收治的CD 病例和构建的CD 动物模型,分析KLF11 在CD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此外,将利用TNBS结肠炎小鼠验证KLF11改善CD样肠道炎症的作用,并通过免疫印迹实验进一步分析KLF11的潜在作用机制,以期揭示并丰富KLF11的生物学功能,并为C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