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决明子脐贴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谱效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便秘贴阳性对照组和决明子脐贴低、中、高剂量组,6只/组。以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连续灌胃14 d建立ST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决明子脐贴按低、中、高剂量(41.75、125.25、375.75 mg/kg)固定于大鼠腹部神阙穴处,连续给药14 d,以便秘贴(13.33 mg/kg)为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纯水灌胃。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计算大鼠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病理改变,测定大鼠血清中NO、NOS水平以及结肠组织中总蛋白含量、NO、NOS、AChE水平。建立决明子脐贴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均值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决明子脐贴共有峰与对STC大鼠治疗作用的谱效关系。结果决明子脐贴能提高大鼠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HE染色观察未发现结肠组织有病理学改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与结肠中的NO、NOS水平上升(Plt;0.05,Plt;0.01),AChE水平下降(Plt;0.05,Plt;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与结肠中NO、NOS水平下降(Plt;0.05,Plt;0.01),AChE水平上升(Plt;0.05,Plt;0.01)。6批决明子脐贴共确认28个共有峰,根据谱效关系得到的关联度与关联序结果显示,决明子脐贴中各成分对STC大鼠的治疗作用贡献度不同,其中橙黄决明素的贡献最大。结论决明子脐贴通过不同给药剂量的多种活性成分协同发挥对STC大鼠的治疗作用,其中橙黄决明素、大黄酸、黄决明素、决明素、美决明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是决明子脐贴治疗STC的主要药效成分群。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决明子脐贴;肠道推进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谱效关系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因肠道传输功能障碍致使肠内容物通过缓慢而导致的便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1]。决明子为豆科植物钝叶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润肠通便等功效[2],课题组前期对决明子颗粒剂治疗STC大鼠的药效学研究发现其有确切疗效,所含橙黄决明素、大黄酚等蒽醌类成分是发挥治疗STC的主要指标成分[3]。目前未见有关决明子脐贴的制备及治疗STC的文献报道。鉴于部分STC患者不易口服或存在吞咽困难,特别是口服药物可能存在胃肠道刺激、服药次数较多,患者顺从性差及中药中某些成分可能存在首过效应等问题[4],课题组前期制备了决明子脐贴,以期通过脐部(神阙穴)给药达到治疗STC的目的。为此,本文对决明子脐贴治疗STC大鼠的药效学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