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熊果苷(Arb)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rb低剂量给药组(25 mg/kg)和Arb高剂量给药组(50 mg/kg),6只/组。通过腹腔注射CCl4建立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灌胃给药持续6周后取材。取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q-PCR检测肝组织纤维化相关指标a-SMA,Pdgfb,Col1α1,Timp-1基因以及炎症相关指标Ccl2和Tnf-a基因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α-SMA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迁移实验使用Arb处理THP-1和RAW264.7细胞24 h后,DAPI染色检测迁移细胞数目。体外实验使用Arb处理LX-2细胞24 h,Western blot法检测Akt、p65、Smad3及其磷酸化p-Akt、p-p65、p-Smad3和α-SMA的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小鼠相比,Arb给药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降低(Plt;0.05),肝组织损伤和胶原沉积减轻(Plt;0.001),肝脏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也降低(Plt;0.001)。Arb 降低CCl4诱导的小鼠肝脏a-SMA,Pdgfb,Col1α1,Timp-1,Ccl2和Tnf-a基因的mRNA水平(Plt;0.05)。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Arb可抑制THP-1和RAW264.7细胞的迁移募集作用。体外实验显示,Arb可抑制LX-2细胞Akt、p65和Smad3的磷酸化,并且降低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Arb可通过减少巨噬细胞募集和浸润,同时干预Akt/NF-κB和Smad信号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从而改善小鼠肝脏炎症及纤维化。
关键词:熊果苷;炎症;肝纤维化;巨噬细胞募集;肝星状细胞
由各种慢性肝病所引起的实质性损伤和炎症反应的持续激活会导致肝纤维化的发生。肝纤维化是一个由多种细胞和分子共同参与的病理过程,在肝纤维化进程中,肝脏肌成纤维细胞被激活,导致细胞外基质降解失衡并逐渐沉积,最终形成肝纤维化[1]。肝纤维化不仅会影响到肝病预后,甚至会成为肝细胞癌发生的关键因素。因此,改善肝病预后和降低肝癌发生风险的抗肝纤维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2]。然而目前临床上仍缺乏特异性、针对性的药物和手段治疗肝纤维化[3]。巨噬细胞在肝脏损伤时会被募集到肝脏,在肝脏内刺激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并产生胶原,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4]。HSC是一类常驻于肝脏内的间充质细胞,其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在肝纤维化进程中,静止的HSC转分化为增殖、迁移的肌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表现出促纤维化特性。对HSC活化的研究已成为探索抗肝纤维化靶点和揭示药物治疗机制的关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