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范成大在《秋日田园杂兴》中写道:“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蜻蜒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范成大静静地看着屋檐上蜘蛛结的网低低垂挂着,没来由地阻碍小飞虫的飞行。蜻蜓在蜘蛛网里倒挂着,小蜜蜂在窘困地挣扎着,范成大急忙催促山童帮它们解围。从这首古诗中可以看出,蜘蛛是结网编织的好手。
除蜘蛛之外,还有许多昆虫有超强的编织能力,尤其擅长编织各种形状的笼子,而且这些笼子就像一个个绝美的艺术品,让人不禁感叹如此精巧的笼子竟是出自昆虫之“手”。你若不信,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尾蛾科的毛毛虫是常见的昆虫,它们大部分居住在降雨量很大的地方,擅长制造镂空的茧笼。这样的茧笼有着松散网孔,可以使雨水从茧中冲过,用来防止溺水,也方便通风,避免蛹在潮湿的环境中发霉。毛毛虫茧笼的颜色多是亮橙色,有时悬挂在叶子下方的一根很长的丝线上,像个精巧的3D艺术品。但有的茧笼悬挂时不需要丝线。比如在编制茧笼时,竖尾蛾就为自己设计了精巧的支撑结构;金瓣竖尾蛾茧笼的支撑结构通常是三条弯曲的短丝杆,如同一个稳定的三角支架。
裳蛾科雪苔蛾属蛾子的茧笼也是镂空的,只不过它们的茧是由幼虫的毛发而非虫丝编织而成的。幼虫会将刚毛首尾相连来制成笼子的骨架,然后用丝线将自己悬浮在笼子的中间,与两侧等距。雪苔蛾的茧笼是一个开放的椭圆形,完整的茧笼非常坚固,由于刚毛弯曲并通过丝线固定,能承受一定的张力。如果用指尖压下,在释放时笼子会回弹至原来的形状。这样的茧笼不仅看上去美观,住起来还安全、防震。
除了蛾类,水蛉也是编织笼子的高手。它们造好的虫茧是双层的,内层茧致密,外层茧稀疏,不仅能够有效防御外敌,还极具建筑美学。为了造好虫茧,水蛉幼虫支撑腹部并编织3至6小时,分泌出半液体的丝纤维,直到外层完全封闭,然后它开始制作一个全身封闭的内层茧,在那里化蛹,以此免受黄蜂和其他天敌的攻击。这种双层茧也给了建筑师灵感,许多建筑作品都是借鉴双层茧的结构特征进行建造的,比如罗马小体育馆。
斑木虱科盾木虱亚科成员在若虫期有一个神奇的技能,可以分泌蜡质和糖类形成各式各样的盾壳,这些奇形怪状的盾壳就是若虫的庇护所。不同种类若虫形成的盾壳形状也并不相同,有的远远看去像贝壳形状,有的像一颗两颗小蚕豆,有的像两把小蒲扇。盾壳的颜色也不尽相同,有红色渐变的,有白色的,有绿色的,还有黑色的。有些盾壳甚至像是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比如,松壳木虱属的若虫的盾壳像一个精巧的小花篮,桉盾木虱的盾壳像刚刚烤好的巧克力曲奇饼干,赤桉短粗后胫木虱喜欢为自己盖一个锥形的白色的小房子。
更有趣的是,有些盾壳不仅好看,还好吃。澳大利亚的盾木虱亚科成员的食物来源——桉树含糖量较高,所以它们形成的盾壳也常带有甜甜的味道。这些甜甜的盾壳成为当地众多鸟类的美食。
任何物种的存在都是有道理的,它们从古生代泥盆纪时代开始出现,经历无数次物竞与天择,优胜与劣汰,在自然的选择中不断进化,这就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