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人生用词也有年度榜,那我的年度热词肯定是“不用”。这个词简直是用胶水粘在了我的嘴上,牢固程度堪比问“How are you(你好吗)”,而我机械式回答“I'm fine,thank you(我很好,谢谢)”一样。我甚至没有思考过我的需求,就脱口而出“不用”。
朋友撕开一袋薯片,问我要不要吃,尽管饥肠辘辘,我也会说:“不用不用,谢谢啊。”在旅游时,好心的大叔问我需不需要帮忙搬行李箱,我也会说:“不用不用,谢谢啊。”
我总是在说“不用”,总是在拒绝,总是怕麻烦别人和耽搁别人的时间。朋友说我是一生要强的女人,我却只是笑呵呵地敷衍回应。
实际上,我是感到别扭的。即使是小事情,但在我心里,接受他人的善意总是沉重的,会让自己有些不知所措。
除了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我也习惯了做给予者,会帮忙,会付出,但是突然被照顾,被关照,反倒有些难为情。亲友给予的拥抱是温暖的,但是令我不自在;陌生人给予的帮助是令人感动的,但是令我很尴尬。
我通常把原因归咎于大家给的善意实在太好了,让我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而我的嘴巴也称不上乖巧,说不出几句甜言蜜语。因此,我害怕自己的回应不能像大家给出的善意那样热烈,于是下意识就想要拒绝。我想将这些心声吐露,却又担心被对方讨厌。
可是有一天,我在煮粥。锅下是蓝幽幽的火焰,锅中是沉甸甸的冷水,这时的锅就和我一样,也有了一肚子的心事。但是不一会儿,火就“挠”着锅的痒痒,将那冷冰冰的心事变成香喷喷的心事,粥煮好了。水蒸气顶开了锅盖,仿佛锅在噗嗤噗嗤地笑。此时,我也想开了,不禁也跟着笑了起来。我向妈妈讲了我的心事,问她:“我是不是很讨厌?”妈妈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轻轻抱住了我,坚定地说:“没有。”
人啊,真是奇怪。自己毫不吝啬给予善意,却不习惯接受善意。
有一次,我和朋友约着去饭店吃饭。朋友点了麻辣刀削面,砂锅里的汤汁咕嘟咕嘟冒着泡儿。吃着吃着,朋友的白衬衣就遭殃了。
“这是什么白衣服必溅到油定律!我刚换的衣服啊!”朋友无奈地喊道。
结果,隔壁桌的女生听见了,从包里火速掏出一包湿纸巾递给朋友,说不知道有没有用,先试试看。朋友立刻说谢谢,但是还没来得及说“不用”,女生就匆匆结账离去了。
朋友有些怅然地对我说:“只不过是一点儿油渍,怎么好意思收人家一整包湿纸巾。”我忙安慰道:“没事的,接受他人的善意也是一种成长……”当我说完后,突然意识到自己从妈妈那里接收到的温柔,竟然好好地传递给下一个人——我的朋友。这实在有一些奇妙。我是不是在被治愈的同时,也治愈他人了呢?我不确定地想着。但是我很开心,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朋友们,大方地去接受他人的善意吧!不必觉得不自在,也不必觉得尴尬。毕竟他人给予善意的初衷和我们是一样的,也只是希望你要开心,你要好好的。
那善意是一种包含着酸酸涩涩的柔软,滋味像微酸的樱桃、涩口的茶,但那些善意在我们心上停放,就会变成密密的糖霜,一粒一粒种在心田。或许自然接受他人的善意真的很难,我们会有点儿害羞,不知道如何是好,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着习惯。
比如,先从接受一个拥抱开始,告诉对方,这个拥抱真的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