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奋战多年,你应该也听过选择题中“三长一短选一短”的“考试诀窍”吧。那你是否好奇,为何选择题中三长一短时要选“一短”呢?我悄悄告诉你,这背后其实蕴藏着一个曾经改变了世界的哲学内核——奥卡姆剃刀定律。
14世纪,英国的一个修士奥卡姆厌倦了科学、哲学和神学领域的争论不休,于是提出了“思维经济原则”,认为应剔除那些对空洞虚无内容的讨论,只承认那些真实存在的事物,即主张舍弃一切复杂的表象,直指问题的本质。他的理论被后世称为奥卡姆剃刀定律,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奥卡姆的剃刀“出鞘”后,成功将一直紧密纠缠的科学、哲学和神学领域彻底分离,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成为人们通过科学方法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思想工具。自此以后,奥卡姆剃刀定律便参与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艺术领域,奥卡姆的剃刀挥向“视觉噪声”,鼓励设计师去除冗余元素、过度设计和无效解决方案,追寻简洁之美。设计师通过必要的颜色、纹理、图案集中人们的注意力,让单个的、高效的功能替代那些非必要的耗费,推崇极简主义美学。
在企业管理领域,奥卡姆的剃刀挥向“法不责众”,警示人们关注“墒增”的不确定性危害。小团队足以胜任工作,便无须依赖人海战术。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能提质增效,那就减少管理层级。
在法律分析中,奥卡姆的剃刀挥向“阴谋论”,提醒法官和律师“真相往往拥有更简明的阐述”,而谎言才需纷繁复杂的借口去遮掩。错综复杂的案件只需找到几个关键证据,即可拨开迷雾,还原真相。
在生活中,奥卡姆的剃刀挥向“资源耗费”,指导人们在选择技术产品或服务时,选取那些操作更简便的、界面更直观的优秀产品。洞悉“大道至简,衍化至繁”的道理,真正意识到“少即是多”。
在学习中,奥卡姆的剃刀挥向“思维牢笼”:教辅材料形形色色,却不如课本直观;“大师押题”五花八门,却不如真题有效;学习计划列了几十页,最后仍是背单词、背例文最管用……
当多种解决方案能得出同样的结果,那就选最简单的。当多种假设能得出同样的理论,那就选最简洁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一把小小的“剃刀”竟能解决生活中的万千难题。
如此看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把奥卡姆的剃刀。但我们不必把这把剃刀装在口袋,只需装在心里,或许就像《周易》中说的那样:“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