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与班级管理”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基础课程,也是师范生职前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针对当前“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在OBE教学理念指导下建设课程教学目标体系,创新实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考核方式,探究情境教学法在“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的创新实践过程和效果,期望能够为“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的教学提供有益的经验,并为OBE教学理念与情境教学法相融合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OBE理念;情境教学法;“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4)09-0097-05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1]。基于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的背景,部分师范类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向师范类专业转型,旨在培养既能够在社会福利机构及其他公益组织中开展社会管理和服务,又能在职业院校从事教学科研的高级“双师型”人才。
高校“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旨在为师范生提供教育领域工作所需的关键技能和理念,包括情感培养、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以及班级和课堂管理[2]。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在职前学习阶段建立对未来教学工作的准备,尤其是针对担任班主任和教学工作的基础技能。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其内部的有序运作和良好管理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学业成就,更关系到整个学校教学体系的有效运转[3]。新时代下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和时间安排等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此形势下要求班主任以学生为本,不断更新管理理念科学地管理班级。因此,迫切需要创新“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推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考试评价等综合性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在班级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效率。
1 OBE理念融入“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的价值分析
1.1 OBE理念的内涵和发展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学理念的内涵是对学生能力和技能的清晰定义,强调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所需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4]。OBE教学理念在医学、工程、商业管理等专业领域已经成为推动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5]。在OBE教学理念的实践中,学习成果通常以具体的标准和绩效指标来衡量,这有助于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学生通过完成任务、项目或参与实践活动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强调对实际能力和技能的评估,而不仅仅是对书面考试成绩的依赖。与传统的以教学过程和课程内容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同,OBE教学理念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实际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对其未来终身学习的影响[6]。
1.2 OBE理念融入“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的意义
1.2.1 强调实际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OBE教学理念融入“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有助于加强学生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成果,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课程中引入实际案例分析、参与项目执行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吸收所学的相关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和领导力,使其在未来的班主任工作中能够更加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1.2.2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引入OBE教学理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OBE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技能和知识,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领域,这意味着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教育管理理论,还需要具备卓越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设立学习目标,如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其在课程中通过小组项目、团队讨论等方式培养团队协作技能。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班主任工作中需要面对的复杂团队和学生关系,提高整体工作绩效。
1.2.3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评价的能力
OBE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这一理念融入“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可以通过设定学习目标和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我评价和反思的习惯。在课程中引入项目学习、实践性任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投入,使其更具主动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未来担任班主任工作时不断提升专业反思和自我成长能力,使其具备更高水平的自我管理和职业发展能力。
2 OBE理念下情境教学法在“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的创新实践
本研究基于S大学社会工作系的专业限选课“班主任与班级管理”开展,该课程共32学时,授课对象为社会工作专业全日制学生。“班主任与班级管理”是一门旨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班级管理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课程,在师范类课程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S大学的“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于大学三年级的秋季学期开设,本研究开展于2022年秋季学期至2023年秋季学期的两轮教学行动。在OBE理念的指导下,该课程内容设置得到了不断完善,增加了必要的情境教学环节。学生通过担任朋辈班主任和参与大学一年级新生班级建设实践并进行反思,能够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与现实世界的情况联系起来,从而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锻炼班级管理实践能力。因此,学生学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专业实践机会,更有利于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的转化。
2.1 当前“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1 教学内容“理论”多,“实践”少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需要理论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实践操作与管理经验的强化。教师仅仅依赖案例来讲解班级管理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机会难以深刻体验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境。这种教学模式可能导致许多师范生工作后面对实际班级管理挑战时缺乏足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 实践环节“情景”多,“情境”少
在班主任和班级管理课程的实践模拟中,教师通常设定场景,要求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学生往往只是按照预先安排机械地表演,限制了自主的逻辑思考能力。因此,学生难以真实地融入所扮演的角色,无法充分感受到真实情境所带来的挑战[7]。
2.1.3 教学评估方式“考试”多,“反馈”少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以传统的笔试形式为主,侧重于对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考察,缺乏针对学生在实践项目参与和表现的及时、个性化的反馈机制。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发展的忽视,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期望有差距。
2.2 OBE理念与情境教学法相融合的课程目标建设
OBE理念与情境教学法相融合,确保教学过程紧密围绕学生最终能够达到的学习成果进行,并通过设置新生环境适应和班级建设策划执行的真实情境来实现,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具体和实用。“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见表1。
2.3 OBE理念与情境教学法相融合的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基于“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目标体系,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实施强调学生实际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课程体系设计为理论讲授和真实情境实践服务,具体建设过程如下。
2.3.1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情境教学的基本认知模块
基本认知模块是“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的基础模块,主要包括班级管理的概念、任务、班集体建设和日常工作管理,以及班主任的职业视角和素质结构等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讲授和案例研究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背景和经历,结合朋辈班主任参与班级管理的实际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对班级管理的基本认识和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渴望[8]。该阶段学时数为16学时。
2.3.2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情境教学的准备模块
S大学M学院在大学一年级新生班级中试行朋辈班主任制度,目的是让高年级的学长学姐以朋辈身份帮助新生了解学校资源、专业概况、学习方法、大学生涯规划和学校管理制度等内容,协助新生快33b34dded1843dea827379045cd45b9b速从高中过渡到大学,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在朋辈班主任制度的指导下,教师将社会工作专业大三年级的两个班分为几个小组,小组数目与M学院新生班级数目相同。以2023年秋季学期的“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为例,教师将76名学生按照抽签的方式分成5个小组,与大学一年级新生班一对一配对,同时每个小组选定一名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完成课程实践环节。
每个小组内部在完成团队建设后,确保在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基础上与新生班主任进行有效对接,以了解班主任在班级建设阶段的需求。根据小组成员的课程表安排,不定期地陪同大一年级新生参与军训并进入新生宿舍进行深入交流,以朋辈班主任身份帮助和陪伴新生,了解新生在适应新环境和融入新班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与大学一年级新生建立关系,为后续的新生见面会和班级建设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以上准备工作与课程理论讲授阶段同时进行,新生军训结束,小组成员便开始思考和讨论新生见面会的相关事宜,具体内容包括主题、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以及应对措施等。在见面会上,小组成员与新生就学业困惑、专业信息、学习方法和职业规划等内容进行充分交流。通过参与新生军训、深入宿舍谈话和见面会这些真实情境的活动,小组成员对班主任工作和班级管理有了初步的体验和感受。
为了促进新生之间相互认识、加深彼此了解和提高班级凝聚力,小组成员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和技巧,设计主题为“相识·携手”班级建设的小组工作。在活动方案的设计中,每个小组内部经过认真思考、查阅资料和仔细讨论后,初步构思了小组工作活动方案。在教师指导下小组成员经过反复模拟、推敲和讨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小组工作计划书。开展新生见面会和设计小组工作阶段学时数为4学时。
2.3.3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情境教学的行动模块
小组成员经过与S大学团委、M学院的团总支、新生班主任以及新生班长多次深入沟通后,确定开展“相识·携手”班级建设小组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地点,采购活动所需物资。小组工作开展过程中,2名小组成员作为工作员主持带领整场活动和控制活动进度,其他组员作为辅工辅助工作员,如准备道具、新生分组活动时辅工进入小组、维持活动秩序和处理突发情况。通过破冰游戏、2个主题活动和总结分享,新生充分参与体验每一个打破陌生感、促进相识的小游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同学之间相互认识、合作、交流和彼此欣赏的感受。活动最后以问卷的形式面向新生进行满意度测评。每个新生班级的小组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作为观察者全程参与,确保活动的安全开展以及后续的活动总结,部分新生班主任也参与了班级建设小组活动,旨在增进对新生的了解,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巧应用于实际的班级建设与管理,就真实情境广泛讨论和交流工作内容、方法和技能的各个方面,教师和其他观摩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小组活动的逻辑是否由浅入深,能否有效契合主题,班级建设的技巧是否运用到位,遇到冲突和特殊情况学生是否能有效应对等。“相识·携手”班级建设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反馈,促使整个学习小组共同努力,理解班主任和班级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通过“实践—反思—完善—实践”的良性循环,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展现出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创造力[9]。该阶段学时数为8学时。
2.3.4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情境教学的评估模块
学生在开展新生见面会和“相识·携手”班级建设活动之后,需要撰写活动过程记录表(工作员)、观察报告(其他组员)、评估报告。活动过程记录表主要包括活动内容分析、工作员带领技巧分析、活动目标达成情况分析、个别成员表现、朋辈班主任角色分析、跟进计划、需要做出的活动调试等[10]。观察报告是从观察者的角度分析此次活动的技巧和效果。评估报告是全体小组成员结合大学一年级新生对活动满意度的测评结果总结反思“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实践的效果、经验和不足等。学生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实践中的表现和活动计划书、活动过程记录、观察报告、评估报告的质量以及观察员对整个活动的评价情况来判定,成绩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种。该阶段学时数为2学时。
2.3.5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情境教学的反思模块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回顾课程实践带来的收获,同时审视个人内在特质和专业发展路径。学生通常通过经验分享会和班主任以及班级管理学习报告来展示收获和成长。经验分享会指的是学生分享在实践中所学到的经验和教训,往往会采用团队成员互相激励、颁发奖项或重现经典情节等形式展开;班主任和班级管理学习报告则是学生自我评估的文稿,目的在于反思所学理论、技巧和价值观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以此来帮助学生面对班级管理现实,从中树立为人师表的信心。教师在这个阶段也要了解学生的分工和贡献,并作为期末考核依据。该阶段学时数为2学时。
3 OBE理念下情境教学法在“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的建设成效
基于OBE理念下情境教学法在“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建设中的核心目标是尽量弥合“知”与“行”之间的差距。通过朋辈班主任、新生见面会和班级建设小组活动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教学成效有了明显提升。
3.1 目标导向,提升综合能力
培养“理论—能力—情感”兼备的“双师型”人才是师范类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目标。“班主任与班级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操作很强的课程,有效安排和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学生独立、有计划、有目标地运用专业所学知识和方法,开展班级建设工作,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加深对班主任工作认识的同时提高了班级管理和组织活动的能力,树立了为人师表的信心。活动之后反思实践经验,锻炼了学生的反思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推动实现学生的专业成长和个人成长,使其在今后的教育和实务工作中自信和独立地开展教学、科研、班级管理和服务活动。
3.2 理念创新,解放学生主体性
传统单向灌输的教学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参与,处于相对失权的状态,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1]。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保持沉默,有的甚至成为“低头族”,师生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对话。通过参与真实的班级管理情境,学生被置于朋辈班主任的角色中学习如何应对各种情况,通过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等形式应对班级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每一个学生成为积极参与的学习者和组织者,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建构主体性的学习环境,解放了学生和老师的身体,也松绑了学生和老师固有的学习和教学习惯,可以打开自己,走向彼此。
3.3 情境教学,培养职业情感
基于情境的教学模式激发了朋辈班主任和新生的情感互动,提升了朋辈班主任对于新生个体情感和发展需求的关注程度。学生通过新生见面会和班级建设小组活动深入体验了班主任工作中的挑战与需求,深入体会了作为班主任的使命感,对加强学生的职业情感展现出显著效果。作为学长学姐为大一年级新生提供学业、社交和生活方面的专业服务,既培养了社会工作者关怀、助人和爱的情感,又有效地实现了培育情感和探索职业的目标[12]。
4 结语
OBE理念与情境教学法相融合是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一种新尝试,要求高校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育理念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促进教学相长。经过实践证明,目标导向下在真实的班级管理情境中开展实践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提升其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团队合作中培养职业情感,快速提升了学生为人师表和从事社会服务的信心。
OBE理念和情境教学法在各自的领域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而二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鲜有人研究。研究发现二者的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效的,但两者结合的教学设计、具体操作流程和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次研究应用于高校“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程,基于OBE理念的情境教学法能否应用于其他教学层次和学科领域,还有待探索。
参考文献:
〔1〕周洪宇,李宇阳.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新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的系列新论述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02):7-15+70.
〔2〕何佳娣.“教练技术”在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的应用简论——以“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课程为例[J].教师,2021,38(31):94-95.
〔3〕刘瑞瑞.师范生班级管理课程对其班级管理行为和班级管理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果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4〕周杰,黄小卉.试论OBE理念下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09):13-18.
〔5〕张志伟,许海峰,朱广良等.基于OBE理念的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9(06):31-36.
〔6〕周杰,黄小卉.试论OBE理念下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09):13-18.
〔7〕童翎.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反思——以“小组工作”实践课教学改革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5,17(06):116-119.
〔8〕朱曼曼,肖菊梅.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时间:核心要义、价值意蕴与现实观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36(06):30-37.
〔9〕袁荣珊.基于开放载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构——以社会工作专业小组工作课程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6(02):69-74.
〔10〕苗春凤.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小组工作课程实验教学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07):118-124.
〔11〕杨静娴,钟科代,周倩.教育赋权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探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4(02):27-32+126.
〔12〕田友丽.社会工作机构“托管课堂”项目成效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11):157-159.